打印

三千多个县市民俗将入《中国民俗志》

三千多个县市民俗将入《中国民俗志》

三千多个县市民俗将入《中国民俗志》

时间:2006年12月13日08:02 我来说两句


有奖评新闻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李洋)昨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成都时代出版集团就“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大项目、《中国民俗志》(县卷本)签订合作出版协议。我国第一部以县立卷的民俗志丛书,计划用6年时间,以3000余卷,记录3000多个县地市的民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从民俗文化的发生来看,村落社会是民俗文化的起源,民俗文化也因此带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如何反映这种文化现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委会委员陶立璠,早在10年前就呼吁以县为单位修民俗志。
  目前,《中国民俗志》(县卷本)已组成由100多位民俗学家、民间文化研究专家、民间文艺家、知名学者参加的总编委会和审稿队伍。丛书内容包括各县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环境,其中有物质民俗,如生产、交通、商贸、居住、饮食、服饰、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还有社会民俗,如村落、家族、民间组织与社团、岁时节日、人生礼仪;也有精神民俗,如民间信仰、禁忌、巫术、民间文艺、体育竞技等。
  全书的编修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在每卷20余万字、3000余卷的背后,是庞大的县级民俗普查。目前,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文字、图片、影像并举的立体调查手段使很多珍贵的资料得以保存,在这些资料基础上编纂出的民俗志有望成为各地民俗风情的家园。RJ188
  文化时评
  踏实修志避免材料搬家
  (李洋)
  盛世修志,正当其时。修民俗志是一件大好事,人们都希望把好事办好,就难免对这个庞大志书提心吊胆。修志关键是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民俗志这样的“大部头”涉及地域广泛、编写人员众多,需要为此制定科学、严谨的《编纂手册》并严格执行。民俗是活生生的,民俗志书也必定要建立在大量田野调查基础上,反映新时期活态的民俗现状,而不是把各种历史材料搬到现在的书里来,若要通篇讲某某朝代如何,曾经怎样怎样,就失去了意义。想《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10部书历经25年,动员各艺术门类10多万专业人士参与收集、整理、编纂,才于今年基本完成。民俗志的编纂也会是浩大的工程,希望辛勤的编者们尊重事实,踏实修志,才不辜负读者的期望。



[ 本帖最后由 木兰山人 于 2011-9-23 21:37 编辑 ]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一方面可喜可贺,另一方面确实应该重视踏实修志的重要性!
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负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