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影响中国的东莞人:著名哲学史家容肇祖

影响中国的东莞人:著名哲学史家容肇祖

 编者按:东莞,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乃粤中文化重地。为彰显东莞深厚的人文底蕴,提升东莞的城市形象,本网自今日起特刊发《影响中国的东莞人》系列报道,展现东莞人在中国蓬勃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巨大影响,以及和在某一领域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该系列报道所选人物均系杰出东莞历史人物代表,在国内外某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东莞人或是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东莞人。



东莞阳光网讯  肇祖(1897-1994),字元胎,容庚的三弟。他出生之时,恰逢其祖父去世之日,因而名为念祖,肇祖这个名字是后来改的。先后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任教。他是我国当代著名古典哲学家、史学家和民俗学家,我国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发起人之一。他的著作《明代思想史》被学界誉为“里程碑式著作,断代哲学史的典范”。

    莞城旨亭街8号的容家世代书香,家富藏书,容肇祖与大哥容庚一样,童年就游弋在书籍的海洋中。容肇祖上过几年小学,但主要还是靠在家自学,无师自通无疑是很艰难的,幸而自小得到舅父邓尔雅的指导,引领他进入了学习的门径。1916年冬东莞中学毕业,第二年秋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的是英文专业。1922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北大向来是精英云集之地,在学习期间,容肇祖眼界大开,得到很多名家的教益。由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容肇祖学习成绩优异,倍得名家垂青。胡适、陈垣、陈寅恪、鲁迅都特别赏识容肇祖,给了他很多帮助和有益的影响。

    从此,容肇祖步入了学术的殿堂,醉心典籍,在文史哲多个范畴纵横捭阖,精心撰述,发表著作多种,影响深远,成为我国当代著名古典哲学家、史学家和民俗学家。

    与日俱增的爱国主义精神

    容肇祖一生跨越三个时代,历掌多所著名大学教席,又曾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等职,一生严谨治学,著作等身,而伴随始终的则是他与日俱增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919年夏,“五四”运动的进步思想已传到广州,那时容肇祖在广东高师学习,他同其他爱国青年一样,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宣传队,到佛山等地宣传爱国思想。高师毕业前参观各地教学,得以游历上海、杭州和京、津等地,透过实地见闻,他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深切体会到“祖国的贫困,人民的灾难”,反封建反殖民地的思想愈发强烈。

    1924年的北平处于军阀黑暗统治之下,人民的集会结社和言论自由遭到严格限制。容肇祖反对黑暗统治,借助研究明代末年复社这一政治团体,认为当年参加复社的知识分子都是关心国是的积极分子,文章借古讽今,指斥“现在军阀纵横”,政党没有激励学术进步,更没有管理好社会政治。此时的容肇祖寄希望于政治改良,通过好人政治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这是他的一厢情愿,事实上是不可能实现的。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使容肇祖清醒地认识到新旧军阀的反人民本质,进一步增强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

    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北平随即沦陷。容肇祖当时任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只身跟随学校南迁。途中,他看到祖国同胞流离失所,遍地的难民无家可归,深刻体会到日军侵华带给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更加深了对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极度不满。此时的他曾作诗说:“国破无家失自由,登高何处属神州?青山不比人经老,风雨连天即白头。”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是一个爱国诗人对社会和人民命运的悲叹。

    1939年,容肇祖与袁熙之女士结婚。袁熙之女士出身革命家庭,她的父母均在大革命失败后遭到反动政府的屠杀。袁女士的身世和思想对容肇祖产生深刻的影响。自此,容肇祖更紧地追随时代的步伐,把研究学问和争取社会进步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加积极地支持进步学生的爱国运动,更加观点鲜明地指出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本质。

文史哲兼通的学术大家

    1926年夏,容肇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此后大半生,要么在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任教,要么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学术机构任职,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术研究。由于任教过不同大学的国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学科,加上他勤于钻研,教研相长,所出的学术成果便涵括文史哲等多个方面。

    在北大求学时,容肇祖读的是哲学系,精研古代哲学典籍,探寻中国哲学思想,则是他的强项。早在学生时代,容肇祖就撰文与老师胡适商榷,《〈论衡〉中无伪篇考》,就是质疑胡适《中国哲学史》中的个别提法的。容肇祖文章写好向胡适求正,胡适深表赞赏,鼓励他发表在《国学季刊》上。

    在容肇祖的众多著作中,最负盛名的当数《明代思想史》。该书撰写于1935年-1940年,之前为准备材料,他遍读明以前诸家著作,掌握学术源流时代背景和对后世影响,取材广博,梳理严谨。该书按照明代不同学派展开,考证其源流变化,论述其思想实质,是一部拓荒性的断代学术思想史著作,学界誉为“里程碑式著作,断代哲学史的典范”。因其对明代思想史的开拓性贡献,容肇祖也被后人尊为“明代思想史的泰斗”。他的多种哲学研究著作,包括《明代思想史》、《魏晋自然主义》、《韩非子考证》、《李贽年谱》等,不但在国内出版,还被英、美、德、日等国家翻印,影响及于海内外。不少海外学者从中受益,对容肇祖深表尊崇,甚至有不远万里来华请教的。

    容肇祖还是我国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在北大求学期间,容肇祖与顾颉刚、容庚等人都是民俗学爱好者,1925年春天,他们一同对北京妙峰山的进香活动进行了一次调查,规定归来各撰一文。容肇祖写了《妙峰山进香者的心理》,刊登在《京报副刊》的《妙峰山专号》上。这期专号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唤起人们对民俗学研究的强烈关注。此后,无论在厦门大学还是在中山大学,他都一直怀着对民俗学研究的极大热情,翻检典籍,实地调查,撰写了诸如《迷信与传记》等多种重要论著。在厦门大学,他参与风俗调查会;在中山大学,他出任民俗学会的主席,负责《民俗》周刊的主编工作。直到晚年,容肇祖仍然十分关心民俗学建设,与顾颉刚、钟敬文等教授联名,发出了《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为我国新时期民俗学学科的建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此外,容肇祖在文学史、目录学、古籍整理等方面都有学术贡献。1932年,发表《孔尚任年谱》。1935年,出版《中国文学史大纲》。建国后,合作标点了《资治通鉴》,独力标点了《续资治通鉴》,等等。这些著作一版再版,至今仍裨益后学。至于《中国目录学大纲》等著作在文革动乱期间被毁,损失重大,已经成了永远的遗憾。

    因为著作涉及面广,友人视容肇祖为杂家。容肇祖在《自传》中说:“‘家’是不成其为‘家’,但‘杂’是研究不能专的重要原因。”多么自谦的话语呀!其实这个“杂”字,正好体现了容肇祖治学既博又专的特点。



  积极参加抗日

    救国活动和爱国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他一方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一方面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的政策表示了自己的愤懑。其间,携家人四处奔波逃难,生活十分艰难困苦。他曾两次被日本兵拉作挑夫,幸而都得以冒死脱逃。然而越是这样,越是激发了他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容肇祖撰文并汇款给中共主办的先进刊物香港《华商报》,声援并支持国内群众斗争。他的举动引起反动当局的不满,意图对他加以谋害,幸而他秘密获知消息,及时逃离。

    1946年秋,在北平(今北京市),国民党官员们的种种腐败劣迹,加深了容肇祖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认识。1947年至1948年,北平市人民掀起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爱国运动,容肇祖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容肇祖还和进步的师生们联合起来,呼吁傅作义起义,为保卫祖国的文化古都,迎接和平解放,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1949年全国解放,容肇祖在《自传》中说:“中国独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中国人,自我幼年以来,从没有像这样自豪过。”这种兴奋感,这种自豪感,正来源于他对祖国的热爱。正是这种爱国之情,促使他治学不辍,用自己的学识,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成就斐然。1981年,他被光荣地吸收为中共党员,终其一生,处处都以员的身份要求自己。



    (作者系东坑中学教师)


文字来源:http://www.sun0769.com/subject/2 ... 31031_2960589.shtml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