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北京民俗最后泰斗常人春:从小喜欢红白喜事

北京民俗最后泰斗常人春:从小喜欢红白喜事

                             北京民俗最后泰斗常人春:从小喜欢红白喜事
                                       添加日期:2009-12-8 9:30:00 作者:陈辉 新闻来源:北京晨报


当年万民送葬孙中山时,前门箭楼搭起的彩牌楼。



        ■常人春

       1933年10月出生在北京,满族。青年时代即潜心钻研北京史地民俗,对以北京为主的中国北方民间岁时节年、婚丧嫁娶、庙会集市、宗教信仰、戏曲杂技等无不精通,被誉为“北京通”。十多年来,曾先后在北京各大报刊发表论文、纪事、文史资料一百多篇。出版的著作有《老北京的风俗》、《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等13本,多部著作获奖,常先生被认为是北京民俗最后一位泰斗级人物。




  研究民俗

  就是研究民意

  老北京民俗,主要是红白喜事,曾有一段时间,它们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被严格控制。搞得今天“有婚无礼,有殡无仪”,其实今天大家也没少花钱,但搞得太简单、太不庄重了。人类注重礼仪,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过去确实有些迷信的东西,包括铺张浪费这不好,但不能绝对化,完全取缔,这也不对。

  传统中,坏的东西确实应该去掉,但红白喜事算不上坏事,没必要取缔它。在民俗方面,过去有的事搞极端了。

  今天,社会进步了,人们越来越能感到保护民俗的重要性。什么是民俗?民俗就是民意最核心的部分,它反映了人民所向往的东西,研究民俗不是研究玩意儿,而是研究社会。

  戴上助听器,用左手熟练地敲了一下桌子,常人春点了点头,仿佛真的听到敲击声。但事实上,他并没发出任何响动。

  常先生的听力,已接近于零。记者只能把问题写出来,先生一次次把眼镜推上去,脸几乎贴在纸上,一点点辨认,每当看明白时,他的脸会豁然开朗,流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一位76岁的老人和一只肆无忌惮的猫,依偎在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里,常先生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身后的书架上,两张放大的老照片中,年轻时的他曾是那样风华正茂——背景与前景鲜明的对照,令人不禁唏嘘于光阴的力量。

  说到兴奋处,常先生会一边打拍子,一边哼唱起60年前听来的歌曲,不知道先生还能否听见自己的声音,但此时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陶醉。倏忽间,仿佛意识到记者正坐在他面前,常人春抱歉地笑了笑,指着耳朵说:“没办法,我年轻时就是耳朵好。”

  常先生的意思是,那时他听过的东西,过几十年还能记住。

   文章来源:福客民俗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