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玢玲]一本有特点的民间传说故事集——评《七彩神火》①
富育光同志搜集整理的《七彩神火》,是一本兼备科学性,民族性、文学性的满族民间传说故事集。
一、科学性
《七彩神火》不只是一本“故事集”,而是整个的满族民间口碑历史、宗教、文化、民俗的广泛知识。《勇敢的阿浑德》以摇篮曲的形式开始,叙述了女真人的摇篮时期,给我们铺展了满族古朴雄阔的原始社会生活画面。它是文学的,更是历史的。故事说,女真人在原始社会部族征杀过程中,一个女首领西伦妈妈聪明能干,治理有方,很多部落前来归附。她勤劳勇敢,赢得人民的敬佩。千百个象“瞎虻”一样乱飞的人群,在她的统领下“象梅花鹿一样聚群了”。她组织“磨箭放牧,打雁熟皮”,使生活安定下米。在一次大自然灾难中,火龙窜犹大地,她率族人逃难时,得到两个神奇的孩子,一个叫诺温,是从虎穴里找到的,是东海虎神的儿子;一个叫呵里,是白雕送来的北海雕神的儿子。西伦妈妈亲自抚养了这两个神奇的孩子。他们一下子长大,成为英雄,征服了凶猛的火龙,建立自己强大的部落……
神话所展示的远古年代的社会生活画面和对白山黑水自然风貌的解释,使我们透视了史前阶段满族母权制的历史背景。在《白云格格》中,除阿布卡恩都力之外的自然神如雷神、风神、雹神,雨神都是女神,称之为“妈妈”。而这里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天神(男神)阿布卡恩都力据说也是从更原始的女神阿布卜赫赫衍变而来的,她才是真正的开辟神,而阿布卡恩都力,却是父权制的代表神。从他在《白云格格》中所显示的纵放洪水,残害生灵的“权威”来着,他却是阶级产生之后的奴隶主行径的反映。
《蚕姑姑》更能从生产上说明满洲土著民族发明了柞蚕丝史籍上虽也有个别文献记载汉代已有蚕丝传入东北(如《后汉书》),但大量史书都说女真古无蚕桑。《蚕姑姑》所记载的口碑传说和史书记载的资料基本是一致的。蚕姑姑(猪妞)从养猪事业中无意中发现了柞蚕丝茧,时间是在辽代。因为蚕姑姑是在晚年被辽王召进宫里做黄罗绣女的。这之前,她的发现蚕丝被视为灾异,这很符合正史所记金时“无蚕丝”的观点。而且从采猪饲料中发明柞蚕丝,也很符合东北土著民族很早以养猪为业的生产习惯。《周礼》、《后汉书》、《三国志》都有“抱娄(汉时对女真族的称呼)俗好养猪”的记载。《后汉书》更写明“绝娄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冬以泵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这说明东北古时在没有火坑之前住地穴,是谓“冬窟”。养猪食肉,可以增加脂肪,抵御奇寒,甚至用猪油涂身也可以防寒。可见养猪业在东北发展的特殊条件。《白喜鹊》中石神妈妈上百个女儿那么热心寻找小白猪羔,最后才发现那些出没无常的小白猪,原来是一堆闪光的银子,这些美妙的联想正是古代东北荒原养猪经济意义的艺术构思。至于《鸡林参的传说》和《罕王赏参》更从东北特产人参的保存与销售,看到清太祖努尔哈赤崛起之时已深知人参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的重要意义。对照《清太祖实录》,他能抵制“诸王”的保守,不徇众言,而采取民间方法处理人参,以至象《鸡林参》那样,说他有雄才大略,能用人参换生铁,增强国力,最后消灭明朝而自立,正说明这位开国明君深知开发山利,充实军备的重要。可见这些故事,有认识历史的科学价值。
二、民族性
文学的民族特色是整个民族精神、文化历史、社会生活和宗教、艺术在文学上的综合反映。越是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独创性的民间作品,比之作家文学、它更天然地带有这种个性,因而也越为人民所喜爱。《召树屯》卓越地表现了亚热带地区傣族的柔美风情,它的美学价值和孔雀的形象、宗教情绪结合在一起。而满族的《多罗甘珠》、《七彩神火》和诸多“巴图鲁”(英雄)的传说,则是地道的北国风光,—与酷寒斗争中成长的强悍狩猎民族的英雄传奇。它所表现的风俗习惯也是北方民族所特有的。《多罗甘珠》是写一个国王的女儿英勇护国,留下了满族妇女穿高底木鞋(马蹄式)的习俗。当多罗甘珠诱敌深入,率部隐蔽时,一个辽阔的泥塘草甸子,把他们和敌人分开了。地势麻痹了敌人,仇恨使多罗廿珠增长了智慧和勇敢。多罗甘珠受到仙鹤的启示,谋取进攻。她想“白鹤为啥在泥塘里站挺长时间不下沉?因为它腿高,又长着树权一样的脚趾。我们不能做个白鹤的腿杀回家去么?”于是她动员了诸甲百姓,七手八脚地砍了不少树枝蹬在脚上,趁秋雨连绵的黑夜,脚踏高脚木权蹚过泥塘,一举消灭了熟睡中的强敌,杀死了作恶多端的阿斯古罕,征服了古顿城和它的三个部落。威震四方的多罗甘珠被推选为女王。从此女真人为纪念自己的女英雄,都穿上了特制的“马蹄式”木鞋(只脚心处高出一二寸),这种木底鞋,本来最先在劳动妇女中使用,采榛子、蘑菇时,穿它可以防备蛇咬,可过泥塘,后来连宫中后妃也穿起这种高桩木底鞋,于是它变成满族妇女独特的民族服饰了。下登高桩木底鞋,头着“两把头”或“高板头”,再加上款式得体的旗袍,于是形成了满族妇女服装的特征。也正因这种服饰的约束,形成了满族妇女端庄大方的步履仪态和抹鬓、请安等优美的礼节。但是考虑到这种特殊的鞋子原来是来自战斗的女性和劳动妇女,我们就可以看出满族服饰发展的源流了。
《七彩神火》更在“满族讲究鹰马并重,家家养龙驹,户户藏名雕”的风俗中,在阶级的,民族的高压下,描写了老鹰达(达,头领,老鹰达即捕鹰的头领)父女三人为解救全部落百姓往黑龙江以北的费雅哈达冰山上捕雕——海东青的故事。故事中所提到的鹰户和辽王采雕使的斗争,都和史载相符。可珍贵的还有史籍上所无的细节:如有的部落靠捉雕谋生,赶着大车,携儿带女,朝着北方迫踪鹰踪雕影的流徙生活,《神石》中所反映的那木都鲁部落以石为生,都十分古朴地提供了满族先民迁徙的踪迹和崇石的来源,是弥足珍贵的民族史料,为正史所疏载。
许多史籍记载了辽使奴役女真人捕海东青的情况,可与《七彩神火》对读。如《北盟录》:
海东青出五国②,五国之东,东接大海,白海东而来者,谓之海东青。小而俊健,爪白者,尤以为异。每岁发甲马千余人,即东海巢穴取之,与五国战斗而后得。
《七彩神火》中所写的残暴的辽王采雕使在密林里包剿“达敏包”(鹰户),捉住女真人象猪狗一样圈在木笼里,头戴猪皮囊,跪在地上摸鹰牌(鹰牌上写着应捕的鹰种、数目),采雕使怕捉鹰人半路逃走,扣下他们的妻女做“人质”的悲惨景象,正是“每岁发甲兵千余人,即海东青巢穴取之,与五国战斗而后得”的生动写照。可见“官家史料”与民间传说的同一内容的不同立场,将两种材料对照来读,更可见阶级斗争与民族压迫的历史真实。凡此,都证明满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勤劳、勇敢、强悍的民族。育光同志流溢于笔端的民族自豪感,使这本故事集保留了鲜明的民族性,并以独特的风格进入了民间文学宝库。
三、文学性
长期以米,有一种误解,认为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是被抬高了的,有意无意地把它和科学性对立起来,或者以为民间文学原本是粗糙的,存其真保其璞也就是了。但我们读到过一些著名的史诗和故事集(如荷马诗格林童话和阿托尔斯的故事),也确实是有很高的文学性,它们是文学著作,但并不失其科学价值。看来科学性、民族性和文学性是可以同时并存的。育光同志整理的故事,是有文学性的,找们右到他笔下的西伦妈妈、老鹰达、库勒坤和白云格格的形象都是具有崇高美的高大形象。阿尔达巴图鲁那种开山劈岭的创业精神是汉族愚公式的英雄人物;穆真巴图鲁更是狩猎民族特有的神箭手;多罗甘珠的机智勇敢和她的爱国精神;库勒坤追求北极光的坚毅品质,都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这些优美雄壮,充满幻想的传奇故事,是人民口碑文学的的精英,它鼓舞着世代人民前进!这一切,没有搜集整理者的高度热情、丰富的民族知识和较高的文学素养,是不可能达到的。有没有加工呢?当然有,而且还有很多。但他是比较忠实于口头文学原貌的。据育光同志自己讲:一般说来,他的故事不只听一人讲过,这样他可以用相同故事的情节来补充一个主要的;整理之后又反复到民间去讲给群众听,听取他们的意见,一再修改,到大家都满意了才定稿,他尽量地保存了民间智慧的语言,保留了那些关好的理想和绚烂的幻想,使我们十分惊奇地看到北方少数民族文学中富于幻想的特色。另一方面,我们也从象《蚕姑姑》那样的写实手法,看到民间讲述文学的朴质风格,作者忠于这种艺术手法的变化,不加涂饰,反而更感人了。写蚕姑姑(猪妞)只写出她是个寡妇,“丧门神”、“妨夫鬼”就足以说明他所受的非人待遇了。而她不发一言,沉默地忍受、反抗。愚味的人们要“用她的灵魂,换来人畜的安全”,她还有什么可说呢?所以全篇除了她和辽王提出耍以她给皇家织黄罗纱换取百姓的自由之外,始终没说过一句活。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妙。基于此,整理者巧妙地给我们展示了无私的原野,伟大的自然的母亲给猪妞的特惠。“她到了山里,心敞亮多了,把花草虫鸟当成亲姊妹。虫鸟鸣唱,百花吐艳,猪妞才有笑容。她把忧愁苦辛向她们倾诉。花草见她点头:蝴蝶围着她飞舞。……”她扑灭了山火,救活了金钱蛾的家族,于是金钱娥变成青衣姑娘指点她采金蛋子,织绣龙纱,换下来身上的破猪皮……。一般故事很少心理描写,而这种描写却是她终生无一言再好不过的补笔了。有什么比这种大自然的恩惠,对于一个一生被残害的劳动妇女更动情的呢?所以,所谓文学性,不是要求在民间讲述之外去擦脂抹粉作无味的厚涂,而硬是要按文学创作的规律,民间艺术的构思方法,去扑捉感人的场面,牵动读者的心灵。与她的劳动——无言地,忍写负重地劳动,于是劳动爱悄的米买,使她成了一个民族的卓越的蚕丝发明家。那支千古流传的一文民歌,就是对她最好的报偿了:
天上最关的噢伊嘲—白云,参!参!③
胯下最贵的噢伊嘲—金鞍,参!参!
炕边最亲的噢伊嘲—火盆,参!参!
身上最阔的噢伊嘲—丝裙,参!参!
故事集中这种诗谚并用,形象口语的叙述,都是朗朗上口,富有韵味的,它针线细密,娓娓动听,象让我们直接从民间故事家那里听来的故事一样,纷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象《七彩神火》这样的故事集,可以说具有科学性、民族性和文学性的特点了,三者结合得也好。应该说可以算作比较理想的民间读物了。当然,如果苛求的话,还可以要求再洗练一些。就是这样,我相信,整理者所付出的劳动绝不比一本短篇小说集的创作更少。但一可以自慰、慰人者,这本故事集会远比一本小说给人的东西要丰富得多。因为它不只是文学读物,而是具备满族历史、民俗文化、民族形象的一本较为完关的民俗小品,它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知识领地。
①满族民间传说故事《七彩神火》,育光搜集整理,言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②五国,即五国城,—五个部落,在今黑龙江省三姓以东至乌苏里江口,松花江两岸,有城基九处,是五国城故址。
③“参!参!”是“山音”一词的似声字,即满语“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