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游记》五十九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五十九回大义与精解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火焰山的三回故事,是《西游记》中传播最广的故事之一。也被常人用于形容那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其实故事本身的意义要深得多,其深度远远超出世人的想象。正因为其属于难以想象的真实,才被无始劫来以幻为真的世人理解成神话。把真实当神话,把虚假当真实,这其中必然能演变出难以计数的人世间的悲伤故事。彻底穷源看一下这些悲伤的故事,每一个又都汇归到不求闻大道,只痴迷于歪理邪说。什么是歪理邪说?让人忘本的种种理论和主义,乃至于种种思想,都是祖宗界定的歪理邪说。忘本,就是产生火焰山的根源,从根本上阻碍了通向事实真相的金光大道。《西游记》故事里就是悟空大闹天宫,蹬倒了丹炉。用世俗的话讲,就是违背大道之理,把清凉真心颠倒成情仇火海。
要不违道,首先要喜欢闻道。这个最具人生根本利益的大事,有多少人在关心,在努力追求?更是因为无知和愚昧,常常用情感否定道德,近代的新文化运动,基本上是以否定传统来标新立异的。甚至要批判孔老夫子,否定道德,否定仁义礼智信,冷静一点看,其实是否定自身为人,否定自己做人的原则。否定了人的标准,以禽兽的标准来生活,天下哪有不乱的道理?其实,世俗之中有几人真正能理解孔子?当然人间的悲剧正在于此,不理解就批判。现在有人在努力恢复儒家的文化,如果不知道儒家文化的精华在哪里。抓住一些皮毛,而忽略了儒家的精华,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本质上不会有大的改变。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为什么能说出这一句?道常存,闻道即常存,何惧生死?这个不能理解,说传播了儒家文化肯定要出问题。据祖师大德开示,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俞,最终结果还是去了鬼道,这不能不令人反省啊!要弘扬大道,而自己心中却没有大道,结果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无独有偶,当年的释迦牟尼佛也有一段过去生为法捐躯的故事。故事出自于佛家重要经典,《涅槃经》圣行品,因为经文太长,没有办法全部引用。故事大义是忉利天主,即传统中的玉皇大帝,西方宗教中的上帝,变身成为罗刹,下到正在修苦行的释迦牟尼佛的前身面前,宣说过去佛的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为闻后半偈,佛讲述了下面的故事,其中问答非常精彩,因此引用如下:“罗刹答言。我所食者唯人暖肉。其所饮者唯人热血。自我薄福唯食此食。周遍求索困不能得。世虽多人皆有福德。兼为诸天之所守护。而我无力不能得杀。善男子。我复语言。汝但具足说是半偈。我闻偈已当以此身奉施供养。大士。我设命终。如此之身无所复用。当为虎狼鵄枭雕鹫之所啖食。然复不得一毫之福。我今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不坚身以易坚身。罗刹答言。谁当信汝如是之言。为八字故弃所爱身。善男子。我即答言。汝真无智。譬如有人施他凡器得七宝器。我亦如是。舍不坚身得金刚身。汝言谁当信者我今有证。大梵天王释提桓因及四天王能证是事。复有天眼诸菩萨等。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修行大乘具六度者。亦能证知。复有十方诸佛世尊利众生者。亦能证我为八字故舍于身命。罗刹复言。汝若如是能舍身者。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其余半偈。善男子。我于尔时闻是事已心中欢喜。即解己身所著鹿皮。为此罗刹敷置法座。白言。和上。愿坐此座。我即于前叉手长跪而作是言。唯愿和上。善为我说其余半偈令得具足,罗刹即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可见,佛舍不坚身而得金刚身这是正理。现在人不理解正理,搞得是概念传销,名义上为“真理”献身了,都到哪里去受身了呢?到畜生、饿鬼、地狱里去受身了,这个可怕!想想看,社会上常常鼓吹的,让你为了他的“真理”牺牲了,自他都是糊里糊涂的,到底是何者受益?真理在哪里?何者得解脱?这种自他都遭难的追求真理行为可千万要提防!这一段佛经故事的引用,还有另一个要点,就是让大家了解罗刹是怎么回事。因为牛魔王的正配妻子,是罗刹女,是要吃人的。另外,“和上”即现在的和尚,是弟子对师父的尊称。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舍身为法的典范,现在人能不能做到?绝对不可能!因为现在人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正相反,不是解脱心身的智慧,而是束缚性命的障碍。
世人为什么不关心闻道的利益?可怜的众生,尤其当今世界的众生,从生到死没有人劝他闻道求觉。等到了一定的年龄,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了,甚至反感闻道,只是盲目地追求自己的志向。什么是他们的志向呢?仔细观察一下,就是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圈套,美其名曰“人生的理想”或者“梦想”,并把突破这个圈套称着成功,否则叫失败。这些人常常把一些名人的话当成真理,动辄某某人说,似乎某某人就是真理了。只论成败,不讲道德。然而,很少人能理性地对待一句话,一个人,不会观察按这一句话去走的人结果如何,说这话的那个人的他自身的结果又是如何。只是随大流,流行什么,就追逐什么。焦躁是这些人根本特征,何以故?乃火焰山八百里燃烧的灼热所致。
那么,除了《西游记》,人间还有真正把火焰山的本义发挥出来的吗?还是真有的!还是近十年左右的事,天华文化创始人在美国落难期间,说出一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当然,只是当时真正从这句话里听出法味的人可能还真不多见,因为很多人忽视了他大法王的真实身份和他当时正在传授的法。很多人只看到了政治因素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超越生死轮回的一面。其实,过火焰山是圆顿修行中必经的关口,前面说见法身,安住法身的故事,这里更是证入这个阶段。过火焰山,是通往安住法身的功夫境界。真正了解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区别的人,会发现法身这个事,唯佛家才有。道家也有神通,他们不懂得如何修法身,他们会修意生身。有人也将此称法身,有为法的身,与佛家的清净法身是二回事。了解了道家是用意,就会找到道法的根源,因此有祖师说老子眼睛一闭,还是一片漆黑。因为没有本性里的光明,因此权且依靠日月星,所谓“天有三宝。”而佛家则不同,常说佛光远超日月百千亿倍。本质上不同而有差别,看到了这个根本不同,才不会迷信一家文化,也不会感情用事,绝不会以自己凡夫的见地,胡乱在网络上诽谤圣言量。现在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一个学了一点常识的文人就敢抖胆大谈佛教的利弊问题。岂不问自己是不是真有能力理解佛的一字一句,就盲目造下了地狱业因。
题接上一回,悟空灭了猕猴,舍去了识用,静待转识成智。可是,修行之难与当今学文化知识之难有本质上的不同,知识就是对着问题在那里搅尽脑汁,最后能理出一点思维逻辑来,能给个说法就算成功。将来能给他人分享他搅脑的感悟,就算是教授学者了。修行是真正在境界里用心,见法身,就是像青天白日一样的境界,犹如一轮满月一样的性光朗朗常照。日本受佛教的影响非常之大,曾经大力弘扬佛法,信仰净土的人也很多,他们崇拜善导大师,信仰大日如来,把清净日光当作国旗。并自称日本,比喻住在万物法性的本源。由于他们曾经崇尚佛教和道德,给后来的日本人积累了相当的福报。另外,前面曾经谈到过,禅宗的禅定,不是一般小乘人修的定,更不是印度宗教修的四禅八定,而是要在死灰里蹦出热豆子来。这个热豆子,正是指本来面目。将境界与本来面目还原如一,就是过火焰山的内容。过不了这个火焰山,就不能转识成智,也就不能真正地成就明心见性,当然更不能成佛。要明心见性,必定会见到这个活泼自在的性光,还要一切法会归到本性光明才算是安住。要将性光合于生命之源,彻底化解生命的种种识业,所谓性命双修,才是转识成智。传授心中心密法的元音老人,曾开示要让性光升起来,还要消落下去。升起来,就是见性光,破初关。这个消落下去,不是得而复失,而是消归自性,是破重关,本质上就是过得了火焰山。可见,佛家讲清净,道家也讲清静,本质并不相同。佛家是在火里种莲,道家是水里种莲。道家视生天为成功,佛家视生天为堕落。甚至从大乘改小乘,也是修行中的堕落。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唐三藏,凡夫地自性功德;修行人要弘扬大道,发露菩提真心者。路阻,千千万万的修行人,都是被阻止在大道以东,没有办法进一步向西归元。火焰山,名词的由来应当是《西游记》一贯的原则,从小红孩的妄念之火,到这里的火焰山,以及老君丹炉里的火都是依照万性的活泼这个特性来描述的。凡夫在境界里执着物相,就被动静二相迷惑了。火,恰恰是有形无质的体征,这个内涵与万法的本质相同,因此很好地表征了境界与心性的关系。破红孩儿的方法是观照,这里还是一样要用观。只是境界提升了,从观照到了照住,照住才能有照见之果。另外,与此相关的功夫境界是在深入静定之后,会看到一个活泼的光团,所谓“活泼泼,团陀陀,光灼灼。”万物能被其所化,也能变化显现万法景象。丹家视其丹,但因共见地不圆,最后只是意守在色境里,最终留在天界,实在是可惜。天华文化的伟大也正在于此,将传统道家的丹法救活了。佛法贵在转识,处处能在境界里放下识心,将意识转成菩提真心,就是过火焰山。放下识心,就是转变牛魔王,消除罗刹的影响。比如,净土法门,用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代替遍计所执,字字句句都在过火焰山,岂不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吗?佛家高明正是应了那句,理越简越明,功越简越高。舍去了一切权巧方便,当下直入常寂光土。诚如彻悟大师开示:“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双忘趣转深,定久不知谁唤醒,满天霜月照幽林。”满天霜月,就是熄灭了随境成识的妄想心。懂得火焰山的根源,就是当年蹬倒了老君的丹炉而落下的几个砖来。什么是老君的丹炉?老君者,道也。丹炉者,心也。砖是什么?阿赖耶识的种子。当初错用了心,落下的几粒识业种子,成就了众生无边的火焰山,这个过程就是佛开示的无始劫来的一念无明。让自己在本来圆满的境界里变成了五浊恶世,生死轮回不能自拔。《西游记》的确非常难得,能将佛理演义得如此流畅又活泼生动。这些故事可能会让读者想到一首劝修诗:“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孙行者,修证菩提大道的心;一调,调心之一;芭蕉,在《西游记》有固定的内涵,代表止;芭蕉扇,代表达到正止作用的功夫。过火焰山,悟空三调芭蕉扇才算成功,这其中另有大道之理。三调,就是佛家天台宗修行纲要的“空、假、中”三止三观。第一调,必须要达到观一切法当体即空。现在人认为一切法不空,其实是没有认真思考。假如一切法不空,那一切法都没有可能发生变化了。既然一切法都在运动变化之中,只有一种可能 ,就是法法只是一种影像。就像电脑屏幕一样,如果一切相都定格了,这个显示器也就没有用了。圆教的三止三观,又称一心三观,小说只能分别演说,分作三段故事,达到这三个要求。了解了这三个目标,再看这三回故事的发展过程,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这一回是照了一切法当体即空。法空的真实性问题,这里引用一段真实的故事,摘自黄念祖居士的《心声录》:
“有位董子明居士,原是吴佩孚将军的顾问。吴佩孚下野后,他就到青岛湛山寺当教员。湛山寺是倓虚老人创建的,董居士在湛山寺给佛学班的学僧讲国文,改文章。除了上课改卷子之外,他就是用功,把门锁起来闭关自修。他与当时在湛山寺讲戒的弘一大师相知,只是这两个人彼此间才谈谈话。一天正在用功的时候,念得很虔诚。动了一念,他想到大殿拜佛。这一念一动之后,人就在大殿中拜佛了。拜了佛之后,他想我正在用功,我回我的房间用功吧。走回到自己房间,门都关锁着,进不去。别人走过来,他就说:‘师兄请你给我开开门,我进去。’那人说:‘你叫我开门,你怎么出来的?门都锁着,你怎么出来的!’于是这件事就这么传出来了,轰动湛山寺。”
不仅是眼前境界中的事物是空,我们有感觉的身体也是空,因为都是空,所以佛才能证入事事无碍的华严境界。如何证明这个空,就是《西游记》整个故事的内容。从《西游记》一开始,美猴王得法名悟空,在修行路上得传《心经》要照见五蕴皆空,到这里要证入观空的功夫,都是宇宙人生真相的实践和证明。一步一步发展到此,必须解决心的遍计所执问题,消除遍计执的作用,才能体察真空妙有,也就是要把牛魔王的夫妻捉起来改过。魔王代表执着,罗刹是执着效果。这下原理就显而易见了,执着的效果如吃人的罗刹一般。每个人都有执着,谁会把执着和吃人联系起来呢?更何况今天的学校哪个不教学生执着?不仅要教执着,而且要执着到底!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也许会慢慢认识到前面所说的,现在的大学和研究生的教育给心身解放所带来的问题。人们相信科学并不坏,科学证明万法不空也不错。只是要明白科学所证明的,是万法相互感应不空,这仅仅也恰恰证明了佛家讲的因果不空。其实,科学和佛法一点都不矛盾,而且如果真正了解了科学和佛家文化的内在联系,才会真正了解天堂和地狱的真实性。因果不空,感应不空,因此常有地狱,用什么心,感什么境界,得什么果报。佛家要在因果不空的宇宙真相里获得解脱,走的是当体即空。这个高明的生活艺术,不是一般人都能想象到的。“佛法难闻”只是认真思考了解脱、自由和智慧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共鸣。假观又是解决什么问题呢?自由!彻底完美地自由!中观又是解决什么问题?智慧!究竟圆满的大智慧!这些内容后二回再分别作讨论。

若干种性本来同,海纳无穷。千思万虑终成妄,般般色色和融。有日功完行满,圆明法性高隆。休教差别走西东,紧锁牢【革龙】。收来安放丹炉内,炼得金乌一样红。朗朗辉辉娇艳,任教出入乘龙。

这是本回理义,明确之后,即知故事的脉络。若干种性本来同,海纳无穷。世间的种种现象的本质是相同的,就像大海纳百川一样,同归一味。千思万虑终成妄,般般色色和融。一切有为的用心,最终是妄想纷纷,其实一切色相皆出于自心,能会于一心,说明本来不相抵触,和融一心。有日功完行满,圆明法性高隆。有待功德圆满的那一刻,就是会得圆明法性的妙德,如六祖所证:“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休教差别走西东,紧锁牢【革龙】。不要在境界里求解脱,那是增长烦恼,只有将心与意锁在一起,[革龙],是个会意字,革是皮,喻表,龙是里,紧锁牢[革龙],就是表面如一,心意一如。收来安放丹炉内,炼得金乌一样红。将一切法消归自性,方得性相一如。金乌,常在的如日光一样的性德。朗朗辉辉娇艳,任教出入乘龙。得一如之心,虽然性光灼灼,不坏万法,随缘在境界里,不受万法束缚,并能依自性而起功德利益。这就是安住法身的境界,不是用法身去破坏世间法,而是在世间法中不坏清净法身,让一切法都成了佛法。娑婆世界也就转变成了觉悟者的净土了,学佛的真正利益就得了。

话表三藏遵菩萨教旨,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革龙】猿马,同心戮力,赶奔西天。说不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历过了夏月炎天,却又值三秋霜景,但见那:
薄云断绝西风紧,鹤鸣远岫霜林锦。光景正苍凉,山长水更长。征鸿来北塞,玄鸟归南陌。客路怯孤单,衲衣容易寒。

收了行者,与八戒沙僧剪断二心,锁【革龙】猿马,同心戮力,赶奔西天。锁【革龙】猿马,【革龙】字用得妙,重要的是龙字,要明心见性,就要万法归一,归于自性之龙华。与上一回灭除六耳相呼应,将六根归于一性。同心戮力,同一个圆心,才会显德。后面故事自然就接上了,扫塔获宝,自性光明又在功德塔上常照耀了。《西游记》故事环环相扣,理理相牵,不是神话随意拼凑。赶奔西天,要生极乐世界,必须要回归一心。人们现在遵从竞争的理念,决定是越争越苦,越斗越难。西方的人总体而言比较痴迷,东方文化的智慧光明照过去,他们也很难理解。让东方人学西方人的生活哲学,去学竞争为立生之本,这必将成为千古罪人,因为这断送了几十亿的中华人类。因果报应决定远比遗臭万年要重,真正要下阿鼻地狱。说不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归一心,则超越时空,因此在定中时间过得快。历过了夏月炎天,却又值三秋霜景,从本质上看,就是从热归凉,从外延归于内敛。有人以为内敛是一片寂静,其实是动静不二,静极生动,动极生静。
薄云断绝西风紧,表相的干扰越少,清净的意味越浓。鹤鸣远岫霜林锦。真性的妙音远远召唤,华严之趣锦秀。鹤鸣,比喻妙音;岫,山由,相之因。光景正苍凉,山长水更长。这一句意味深。当现象宁静的时候,事中会显出更多的道理。前面讨论过,修行的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证果上看,是从凡转圣的过程。这里正好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阶段。”从凡夫的识见,到放下识见。因此要否定凡夫的用心,所以强调看什么不能受习气的影响。另外,山和水,又是定慧之比喻。定越深,智慧越广。征鸿来北塞,玄鸟归南陌。征鸿,比喻修行中的见地;鸿,江鸟,江,从千江有水千江月而来,鸟是见。北塞,比喻落实。其实,征鸿代表大雁,秋天是往南飞的。这里是说理,不同于凡情。用鸿而不用雁的道理在此。玄鸟是仙鹤,因常常单腿立而眠,很好地表现了“道生一,一生二”的过程,也是修证归一之道的比喻。南陌,就是生智慧之地。可见,这一句的意思是,心越实,智越明。客路怯孤单,衲衣容易寒。表面的意思是走在客路上离家远,总担心孤单;僧衣很简陋,不容易保暖。这里是比喻道义,不修的人总是生活在客境中,没有归属感;修行的人常常能感受到修行的必要性。比喻唯有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才是人生之正道。

师徒四众,进前行处,渐觉热气蒸人。三藏勒马道:“如今正是秋天,却怎返有热气?”八戒道:“原来不知,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为天尽头。若到申酉时,国王差人上城,擂鼓吹角,混杂海沸之严。日乃太阳真火,落于西海之间,如火淬水,接声滚沸;若无鼓角之声混耳,即振杀城中小儿。此地热气蒸人,想必到日落之处也。”大圣听说,忍不住笑道:“呆子莫乱谈!若论斯哈哩国,正好早哩。似师父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 八戒道:“哥啊,据你说,不是日落之处,为何这等酷热?”沙僧道:“想是天时不正,秋行夏令故也。”他三个正都争讲,只见那路旁有座庄院,乃是红瓦盖的房舍,红砖砌的垣墙,红油门扇,红漆板榻,一片都是红的。三藏下马道:“悟空,你去那人家问个消息,看那炎热之故何也。”

此地热气蒸人,想必到日落之处也。这是对天圆地方的一种误解,以为日真的没在水中了。似师父朝三暮二的,这等担阁,就从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这是类似与佛说的劫数,如果修行人依三乘法二谛心,必定难证中道了义。增减劫的说法是人类平均寿命每百岁增长一岁,从十岁长到八万四千岁;再从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为一小劫。八十小劫即成、住、坏、空四劫,又称一大劫,为天地之一始终。老小三生,比喻佛家常用的三大阿僧衹劫,一阿僧衹约为1047年。修行若不修圆顿教,证初果之后,还要三大阿僧衹劫才能成佛。只见那路旁有座庄院,乃是红瓦盖的房舍,红砖砌的垣墙,红油门扇,红漆板榻,一片都是红的。红,是代表妄动。与红孩儿的红有共通之处。修行,就是能彻照动静实相。这里已经到了动相的本源,体相用不二,真假亦不二。

大圣收了金箍棒,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绰下大路,径至门前观看。那门里忽然走出一个老者,但见他:
穿一领黄不黄、红不红的葛布深衣,戴一顶青不青、皂不皂的篾丝凉帽。手中拄一根弯不弯、直不直、暴节竹杖,足下踏一双新不新、旧不旧、【扌分手】靸【革翁】鞋。面似红铜,须如白练。两道寿眉遮碧眼,一张咍口露金牙。

大圣收了金箍棒,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大圣是代表活泼的心地,要变成斯文气象,不是自然状态。但对这回故事来讲,要揭示不二法的道理。活泼也能斯文。那门里忽然走出一个老者,对这当地的老者的描述就可体会悟空为何要变成斯文了。即是即非的描述,无一处有一个定义。要去无明火,先除执着心。儒家讲:“格物至知”。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呢?这里涉及一个用功的问题,凡夫看山,与修行人看山不一样,初用心意识合在一起,放下识尘,就是不可着意事物形色等六尘缘影。在这个过程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穿一领黄不黄、红不红的葛布深衣,黄表体相,红表动相,体不体,相不相的;葛,艹曷,还是动与歇的组合;深衣,指上下相连之衣,这里比喻体相难分,不二。戴一顶青不青、皂不皂的篾丝凉帽。青皂,代表无明昏暗;篾丝,竹丝,竹比喻心得清。这里比喻迷悟体质不二。如佛家讲,般若和阿赖耶识的体质不二。手中拄一根弯不弯、直不直、暴节竹杖,用心为手杖,曲直是迷悟之同,这里也难分出曲直。暴节,比喻机关,念念相续,心机关联;因此不能说是直,也不能说曲。曲者,直所连也。竹杖,外相内空,比喻本来清净。足下踏一双新不新、旧不旧、【扌分手】靸【革翁】鞋。足下代表所行之处,不新不旧代表没有根本不同,境缘无好丑,就是这个道理。扌分手,无住生心,生的心还是古佛之心。没有时空上的差别。靸,小儿之鞋;后面这些字的内涵就是与前面相应,老少新旧都是时空上的障碍,从本质上看,根本不存在差别。面似红铜,须如白练。红是动相,铜是同体。须是面之外延,白是静相,练,是相续。即一切动相本是静相的相续。两道寿眉遮碧眼,一张咍口露金牙。两道,分别;寿眉,表示长生;碧眼,比喻清净见根。咍口,笑口。不用笑,而取咍,是咍有心痴之义。金,乃性德,牙,邪也。可见,火焰山东边的众生都是错用了性德,虽然不离性德,把性德搞得是真不真,假不假的。

那老者猛抬头,看见行者,吃了一惊,拄着竹杖,喝道:“你是那里来的怪人?在我这门首何干?”行者答礼道:“老施主,休怕我,我不是甚么怪人,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上西方求经者。师徒四人,适至宝方,见天气蒸热,一则不解其故,二来不地知名,特拜问指教一二。”那老者却才放心,笑云:“长老勿罪,我老汉一时眼花,不识尊颜。”行者道:“不敢。”老者又问:“令师在那条路上?”行者道:“那南首大路上立的不是!”老者教:“请来,请来。”行者欢喜,把手一招,三藏即同八戒、沙僧,牵白马,挑行李近前,都对老者作礼。

    老者又问:“令师在那条路上?”这里有点趣味,悟空问话,老者却问师父在哪。是要说明四众一心,不必传话。

老者见三藏丰姿标致,八戒沙僧相貌奇稀,又惊又喜,只得请入里坐,教小的们看茶,一壁厢办饭。三藏闻言,起身称谢道:“敢问公公,贵处遇秋,何返炎热?”老者道:“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三藏道:“火焰山却在那边?可阻西去之路?”老者道:“西方却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三藏闻言,大惊失色,不敢再问。

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凡夫生活的境界,一切皆属于躁动不止,没有得到性定之清凉。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从六根十法界里起作用。有八百里火焰,在一切法里都存在。四周围寸草不生,一切物相都还归动静二相。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一切现象都还原成生灭法。不把握生灭法,如何能获得还将解脱?要得清净心,必须是火里种莲,必由之路也。佛家的莲花正是取此理义也。

只见门外一个少年男子,推一辆红车儿,住在门旁,叫声“卖糕!”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问那人买糕。那人接了钱,不论好歹,揭开车儿上衣裹,热气腾腾,拿出一块糕递与行者。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那男子笑道:“怕热莫来这里,这里是这等热。” 行者道:“你这汉子好不明理,常言道,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他这等热得很,你这糕粉,自何而来?”那人道:“若知糕粉米,敬求铁扇仙。”行者道:“铁扇仙怎的?”那人道:“铁扇仙有柄芭蕉扇。求得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我们就布种,及时收割,故得五谷养生。不然,诚寸草不能生也。”

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火里种莲谈何容易,心首先要将生灭化成禅悦。把生灭法归元为清凉法性流,这样就可以给唐僧吃了禅悦。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这个故事让大家体会一下所谓的双身密修,行淫事没有淫心,凡夫如何修得成?都是自欺欺人,欺世盗名的勾当。左右手相倒,表示若用二心,相对之见,如何能破得了生灭心。和科学家理解不了极乐世界一样,他们总以为自己聪明,其实呢?总在四句之中,有、无、也有也无、不有不无。这些事不能统一要同时成立。读佛经总会说经文自相矛盾,这里说有,那边说无。其实是智力太差,不懂得反省自己。那人道:“若知糕粉米,敬求铁扇仙。”要想把生灭变成禅悦,要学会三止三观。那人道:“铁扇仙有柄芭蕉扇。求得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我们就布种,及时收割,故得五谷养生。不然,诚寸草不能生也。” 一扇息火,是得证体空;二扇生风,是得证相假,如电磁感应一样,无有实法存在;三扇下雨,是得证智慧。有了智慧,就是有了度众生的法雨甘露。不懂得事实真相,哪里得到真实的性命?诚是在睡梦之中也。

行者闻言,急抽身走入里面,将糕递与三藏道:“师父放心,且莫隔年焦着,吃了糕,我与你说。” 长老接糕在手,向本宅老者道:“公公请糕。” 老者道:“我家的茶饭未奉,敢吃你糕?”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 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 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 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师父放心,且莫隔年焦着,吃了糕,我与你说。心得实(食),必须交与自性来消化。吃要当时,喻当下。隔年焦着,指变干无味。比喻法喜从当下来,凡夫才梦想连连,醉生梦死,从来也没有享受过当下的乐趣。常常是焦躁不安,执着梦幻。老者道:“我家的茶饭未奉,敢吃你糕?”这个是常识,先要供养,再得法益,分享佛法的禅悦。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十年拜求一度。尽全力可求一度。四猪四羊,猪,即心能,邪见也;羊者,着相也。此乃喻放下四见四相,我、人、众生、寿者。花红表里,异香时果,发菩提心,六波罗密。鸡鹅美酒,鸡鹅表五利使,五邪见;鸡鹅,奚鸟我鸟,边见我见;美酒,戒取见,禁取见;沐浴虔诚,表忏悔精进。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翠云,乃虚实不二之趣。芭蕉,止息。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以一心破四相五欲六尘。一月,比喻一心;

且不说这家子供奉唐僧加倍,却说那行者霎时径到翠云山,按住祥光,正自找寻洞口,忽然闻得丁丁之声,乃是山林内一个樵夫伐木。行者即趋步至前,又闻得他道:
“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

这四句诗,点明用心之道。云际依依认旧林,云际依依,即种种相状;认旧林,从不变的体性上归心。断崖荒草路难寻,从起心动念处是找不到路的。西山望见朝来雨,从不变的体性上看动与静变化;南涧归时渡处深。智慧甚深渡万缘之流。

行者近前作礼道:“樵哥,问讯了。”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洞,在何处?”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 行者道:“人言他有一柄芭蕉扇,能熄得火焰山,敢是他么?”樵子道:“正是正是,这圣贤有这件宝贝,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故此称为铁扇仙。我这里人家用不着他,只知他叫做罗刹女,乃大力牛魔王妻也。”

那樵子撇了柯斧,柯斧喻法规,樵子喻禅心。撇了柯斧,功夫未到用时。樵子笑道:“这芭蕉洞虽有,却无个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芭蕉洞是人人都有清净处,可是里面不是清净心,而是罗刹女,如绝美妇人,富有魅人之力,专食人之血肉。众生无明火八百里的实质,是鬼魅心占了心地,使清净不得。这里罗刹女并非专指罗刹女,而是与牛魔王呼应,指罗刹的作用,即恶鬼之总名也。人言他有一柄芭蕉扇,能熄得火焰山,敢是他么?佛字的造字意义如此,佛,人弗,把人的一面否定掉,佛性就出来了。因此,修行就是要观破人的五蕴阴宇。乃大力牛魔王妻也,这些邪恶的作用都是源于一念执着。

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心中暗想道:“又是冤家了!当年伏了红孩儿,说是这厮养的。前在那解阳山破儿洞遇他叔子,尚且不肯与水,要作报仇之意,今又遇他父母,怎生借得这扇子耶?” 樵子见行者沉思默虑,嗟叹不已,便笑道:“长老,你出家人,有何忧疑?这条小路儿向东去,不上五六里,就是芭蕉洞,休得心焦。”行者道:“不瞒樵哥说,我是东土唐朝差往西天求经的唐僧大徒弟。前年在火云洞,曾与罗刹之子红孩儿有些言语,但恐罗刹怀仇不与,故生忧疑。”樵子道:“大丈夫鉴貌辨色,只以求扇为名,莫认往时之溲话,管情借得。”行者闻言,深深唱个大喏道:“谢樵哥教诲,我去也。”

莫认往时之溲话,管情借得。罗刹女代表执着的作用,与执着互为事和用,牛魔王代表遍计所执性。此性为无实在的‘情有理无’之法与全无实体的‘体性都无’之法。这里情有理无是妻,罗刹女;后面有体性都无的妾,玉面公主。执着而生出无明火,就是红孩儿。解阳山他叔,是依他起。前面有过说明。破掉遍计所执的依他起,就不生鬼胎了。这些都是佛家法相唯识的理论和方法。莫认往时之溲话,这是重要提醒,真正要得真心,要明白三心不可得,切莫在三心中捕风捉影。

遂别了樵夫,径至芭蕉洞口,但见那两扇门紧闭牢关,洞外风光秀丽。好去处!正是那:
山以石为骨,石作土之精。烟霞含宿润,苔藓助新青。嵯峨势耸欺蓬岛,幽静花香若海瀛。几树乔松栖野鹤,数株衰柳语山莺。诚然是千年古迹,万载仙踪。碧梧鸣彩凤,活水隐苍龙。曲径荜萝垂挂,石梯藤葛攀笼。猿啸翠岩忻月上,鸟啼高树喜晴空。两林竹荫凉如雨,一径花浓没绣绒。时见白云来远岫,略无定体漫随风。

紧闭牢关,是禅门三关之说。牢关是最后一关,指证法身的修行人,还不能被法身束缚,要修法身向上。这里应当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还是初关到重关的过程中,洞外风光秀丽。比喻修行者应见的奇妙境界感悟。
这些词句,说得是解析因缘,归元心脉。山以石为骨,石作土之精。山,是定;石,阿赖耶识;没有明心见性,没有破无明,一切的定功都是建立在阿赖耶识种子之上的。道家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们也懂得修定,也修空,不是修体空。小乘修体空,出了三界。道家不懂体空,只修非想非非想,还是未出三界。烟霞含宿润,苔藓助新青。现前的境界都是被过去心进行了润色,现在的用心对境也有影响,并且又成为新的种子识而贮存。嵯峨势耸欺蓬岛,幽静花香若海瀛。嵯峨乃妄习我执,让真心不能显露;常将幽静的境界看成了自性的功德。几树乔松栖野鹤,数株衰柳语山莺。几种大的共业上建立着玄妙的道眼,一些阴阳平衡被当成究竟的道理。注意,这是在说明定性小乘法和道家不究竟定境所存在的问题。科学上也有相似的例子,所谓的公理,早年都是肯定的道理。结果时空不变的公理被爱因斯坦推翻了,世界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常识”。人们常常依常识来否定真理。野鹤、山莺,就是常识这一类的言论和腔调。不同的功夫境界有不同的哲学思想,古代的印度哲学表现的最为突出。对宇宙存在的种种理论都是源自他们高度发达的修炼实证。虽然不够完美,但远比当今流行的唯物主义要真实。科学对哲学的贡献极其有限,最典型的是证明乙太的真实证的科学推理就十分不严谨。根据感应与否来推理存在与否,只能是很片面的。反过来看,哲学又依赖于科学实验,看上去很严谨的科学到哲学,哲学到科学的循环的过程,其实都是意识形态的自我封闭和胡思乱想。诚然是千年古迹,万载仙踪。虽然大道只有一个,过去和现在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仙佛都是在这样的境界里成就的。碧梧鸣彩凤,活水隐苍龙。碧,清净;梧,木吾,业识我;鸣彩凤,光彩境界。活水,活泼的境界规律;隐苍龙,隐含着种子识之相续。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曲径荜萝垂挂,石梯藤葛攀笼。曲径,对应于大道;石梯,比喻意识变化发展;荜萝,比喻尽其心识的网罗;藤葛,乃是攀缘与束缚;清净之大道由于用心的错误而变成了束缚自己的牢笼。猿啸翠岩忻月上,鸟啼高树喜晴空。猿啸,心定于一处,比喻静定;翠岩,清净境;忻,观察到;心斤,只是心所量;月上,性德。鸟啼高树,见解攀高枝,功夫喜静定。喜晴空,以为万法皆空是一片寂静之空。这些都是在五阴蕴宇,还不是如如的性定。如如,是不落二边的。两林竹荫凉如雨,一径花浓没绣绒。心与识所感应交道虽清净,而一心所发的菩提是没有任何编织的痕迹。即只要有心境的相对,不论清净与否,都是落在有为的痕迹里了。这里隐含着遍计所执的作用。时见白云来远岫,略无定体漫随风。一切法皆像白云一样有形无实,随缘而有生灭。性空缘起,才是真实义。
可见,《西游记》里的诗词非常重要,是故事发展的眼目。在过去常常被读者忽视,反而有人说《红楼梦》中的诗词精彩。其实,一个是说理,一个是传情。理催人觉醒,而情令人迷梦。

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呀的一声,洞门开了,里边走出一个毛儿女,手中提着花篮,肩上担着锄子,真个是一身蓝缕无妆饰,满面精神有道心。行者上前迎着,合掌道:“女童,累你转报公主一声。我本是取经的和尚,在西方路上,难过火焰山,特来拜借芭蕉扇一用。”那毛女道:“你是那寺里和尚?叫甚名字?我好与你通报。”行者道:“我是东土来的,叫做孙悟空和尚。”

里边走出一个毛儿女,手中提着花篮,肩上担着锄子,毛儿女,比喻表面用识。花篮,喻发心;锄子,喻耕耘。真个是一身蓝缕无妆饰,满面精神有道心。为修道不关心穿着打扮,修行有所成就。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 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以撮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披挂,拿兵器来!” 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行者在洞外闪过,偷看怎生打扮,只见他:
头裹团花手帕,身穿纳锦云袍。腰间双束虎筋绦,微露绣裙偏绡。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手提宝剑怒声高,凶比月婆容貌。

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毛女叫罗刹奶奶,即是孙女。 “孙”女,是暗示生阴识的修行。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以撮盐入火,火上浇油;识有作用怎么可能空呢?就像前面所说,科学家绝对不承认万法皆空。其实,当体即空已经被科学上的电磁效应所证实了。太空曾经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真空,但是真空能传播电磁感应的波。也就是说电磁效应都是真空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当体即空的。推而言之,科学界要是明白波粒二相性是当体即空的,那科学会有极大的进步和发展,至少能有思路来理解精神和物质现象没有本质上的不同。现在要是说一切生成的物质是空的,科学会将你打入“伪科学”,甚至还有人打着科学的名义出来批判“伪科学”。科学是非常有趣味的,科学的本质是无中生有的学说,在讨论生命起源时,说若干个粒子组合起来就会从无到有,从无精神的物质到有机结合的生命现象,但是一般科学家不相信无中生有的传统文化。不是科学有道理,而这些科学人智商太低所致。这段故事看上去像私仇,其实是讲见地的问题。罗刹是牛魔王之妻,小红孩之母,说要悟唯有空空是大道,他没有办法接受。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见地,世人才会去争去斗,贪生怕死。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这一句写得入骨三分。唯物者从心底否定和仇视唯心,恰恰没有反省这些否定本身都是唯心的作用。拿两口青锋宝剑,这是所谓的辩证法,从二边去辩证。有一种巧妙的保护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罗刹的身相里有暗示。头裹团花手帕,手表心之行;头是所崇之道。即不了解心现识变的道理,以为心所变现的为真实。这就让心行束缚了大道之理。身穿纳锦云袍,穿着为立身之本,纳锦云袍,比喻万法如云,以云雾为真;如世人以肉身为生命体。腰间双束虎筋绦,行为的纲在腰,是二心。虎筋绦,是虚妄心精练而成的。就像辩证法,是典型的双束虎筋绦,一方面这样,一方面那样,好像很完美。很多事,还原到底,就能看到心意的作用了。但是还原到底不是一般人能觉悟到的,所以唯物主义才被大众接受。微露绣裙偏绡,透露出内在的丝绡,注意《西游记》常常对妖精的描写都是丝绸衣服,这是作蚕自缚的艺术性变体描述。偏,一个字是关键。肖,是孝;这里是修道修偏了,落在缠缚。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龙头是龙最美处,凤尾是最精彩的,龙须凤嘴,比喻没有站在要义之上的立场观点,还是搞错了。腿脚,比喻行走的立场。手提宝剑怒声高,手提宝剑却随了怒心;宝剑比喻智慧之猛利。凶比月婆容貌,这一句巧妙。月亮美妙是月华,即满月清净的印照之光,而月缺时形成一把弯刀。比喻我们学佛修道,见地有缺时,坚持自己的执着,反而南辕北辙,求益反遭损。体会一下魔产生的过程,恰恰如此。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你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善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 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恩,返怪老孙,是何道理!成佛是真正的可以获得常相见,确实应当感恩。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这里揭示了很多人的心态,宁愿在牢房里厮守也不愿亲人出狱。从这个层面上看,亲人往往是冤亲债主,障碍亲人出离苦海。只能我负天下人之理智,不容天下人负我之情识。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这一句理深,像今天佛家劝人往生西方一样。一般人都认为生西方就是死了,往往嘲笑佛法,以为和哲学里讲的理想国一样。修行的真正魅力在于证有,一有终有,曾经有决定有,未有成有,不是世俗的无常有,这个难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接触佛法之后,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他终于明白了,过去为了曾经的失去而痛苦过,原来一切都还完好地摆在那里。只要自己用对了心,一切都会失而复得,甚至一切不可思议的好处都能实现,而且比想象得还好。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这一句也是意味深长。止,就是能忍。不能忍,不可能有成就,而且不成就又必须下地狱。修行,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定的事。总有一天,缘分成熟会觉悟。佛早就预言,一切众生必定要成佛。只是觉悟得早,回头得快,忍得住,看得破,放得下,就少去几趟地狱。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这里说假虽然能对真起作用,但不能伤害真。没有人认真去想过,痛苦正是有感觉才会有的事,并且不会破坏感觉。做手术打麻药,不是要痛的感觉,只是换成了麻木的感觉,感觉一直没有离开过。行者全不认真,修行的人,不会在受上执着,而是在觉处观照。从这里体会一下修行与不修行的差别,就知道修行是可以落实在生活中的,而且也不是那么故弄玄妙。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修行的功德不能借用,就像智慧不能借用一样。佛若能把功德和智慧借给我们,早就借了。否则,不名大慈大悲,只是修行证果这事,来不得半点勉强。因此,佛总是劝众生,回头是岸。

好猴王,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掣出棒来,幌一幌,有碗来粗细。那罗刹挣脱手,举剑来迎,行者随又轮棒便打。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这一场好杀: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左挡右遮施武艺,前迎后架骋奇谋。却才斗到沉酣处,不觉西方坠日头。罗刹忙将真扇了,一扇挥动鬼神愁!
那罗刹女与行者相持到晚,见行者棒重,却又解数周密,料斗他不过,即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行者扇得无影无形,莫想收留得住。这罗刹得胜回归。

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不论亲情,这一句道理很深的,要明白真正迷惑的效果来自遍计所执,不解决牛魔王而解决罗刹,这是错误的方法。亲因缘和所缘缘的关系。故事最后,还是把他们一起解决,才能真正过火焰山。学佛最显而易见的利益,就是佛告诉我们一切痛苦的正因在哪里,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学会找真正原因。只讲仇隙,只谈自己要获得什么样的生活境界,不愿意在人间受苦,这都是空想。就像现在一般人都是相信衣食住行的方便能解决生活之苦,可是这不是解决苦的因,而是缓解苦的果。这个苦的因永远不消除,苦的果一定不能消除。就像看病一样,如果只是打麻药,病永远不会好的。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执着产生的作用不正,因此与正心诚意相背。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虽然修行不容幻影,但是要明心见性,又不执着意识的作用。娥,女我,阴识之妄想我。凡夫修行的大问题,虽然在妄,不能执着要破妄,有破妄的念头,其实已经被妄牵着走了。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先想借道,不必硬拼。其实,承认作用为实,就已经错了。就像有人修行,而讲究吃穿一样,已经迷失在受阴之中。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一切作用不伤本体,心本来可以淡化作用的。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阴阳之中,阴本来是随阳的。这个道理有点深。男女平等一例来说,作用平衡,但不平等。阳是显的,阴是隐的。阳是机,阴是缘。缘必定要随机而就的。阴随阳,才成用的。就像如影随形一样。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心王达性,作用随心。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下手的理错了,不会有结果。不管正面,当头,还是侧面,都一样。左挡右遮施武艺,前迎后架骋奇谋。不是方式方法的问题,这个重要。现在科学和技术大致也是这样的关系。科学多从理上去研究,技术是从事上去实践。理错误了,事决定不能成。却才斗到沉酣处,不觉西方坠日头。作用上不受时间的影响,一个错误的做法,不会因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其性质。人类的历史评价就不同了,换个人,换个时代,历史就翻盘了。可见,评价并不重要,修行人不应当把评价放在心上,即不应当把名闻利养放在心上。罗刹忙将真扇了,一扇挥动鬼神愁!这一句重要!佛家讲正定和邪定,执着于错误的方法,就是邪定。邪定生风,颠倒乾坤。
一扇阴风,把行者扇得无影无形,一念错误,无明盖覆,莫想见到真。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滚了一夜,直至天明,方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峰石。定性良久,仔细观看,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道:“好利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我当年曾记得在此处告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那黄风岭至此直南上有三千余里,今在西路转来,乃东南方隅,不知有几万里。等我下去问灵吉菩萨一个消息,好回旧路。”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人心也是一样的,左是理,落不到实处。右是事,找不到真身。却才认得是小须弥山。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被业风吹到天边,就是这单位世界,是最基本的世界,因此故事里称小须弥。好利害妇人!怎么就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错误的境界作用我们是深有体会的,天体物理,天文学都永远是个谜,谁知道怎么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一个错误的念头如此神通广大。这个世界上谁会关心错误的心念?从这里才会真正理解网络文化给世人给来的危害。我当年曾记得在此处告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这个反省极其重要,我们虽然是凡夫,也决定受益。精神之体被认为是空,是空就不可坏。精之体神不可坏,则精神永恒。知道永恒,就应当掌握获得快乐永恒的方法。这个风与黄风怪的风,本质没有差别,只是深入的程度不同。

正踌躇间,又听得钟声响亮,急下山坡,径至禅院。那门前道人认得行者的形容,即入里面报道:“前年来请菩萨去降黄风怪的那个毛脸大圣又来了。”菩萨知是悟空,连忙下宝座相迎,入内施礼道:“恭喜!取经来耶?”悟空答道:“正好未到!早哩早哩!”灵吉道:“既未曾得到雷音,何以回顾荒山?”行者道:“自上年蒙盛情降了黄风怪,一路上不知历过多少苦楚。今到火焰山,不能前进,询问土人,说有个铁扇仙芭蕉扇,扇得火灭,老孙特去寻访,原来那仙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他说我把他儿子做了观音菩萨的童子,不得常见,跟我为仇,不肯借扇,与我争斗。他见我的棒重难撑,遂将扇子把我一扇,扇得我悠悠荡荡,直至于此,方才落住。故此轻造禅院,问个归路,此处到火焰山,不知有多少里数?” 灵吉笑道:“那妇人唤名罗刹女,又叫做铁扇公主。他的那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阴之精叶,故能灭火气。假若扇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方息阴风。我这山到火焰山,只有五万余里,此若是凡人,正好不得住也。”行者道:“利害利害!我师父却怎生得度那方?” 灵吉道:“大圣放心,此一来,也是唐僧的缘法,合教大圣成功。”行者道:“怎见成功?”灵吉道:“我当年受如来教旨,赐我一粒定风丹,一柄飞龙杖。飞龙杖已降了风魔,这定风丹尚未曾见用,如今送了大圣,管教那厮扇你不动,你却要了扇子,扇息火,却不就立此功也?”行者低头作礼,感谢不尽。那菩萨即于衣袖中取出一个锦袋儿,将那一粒定风丹与行者安在衣领里边,将针线紧紧缝了,送行者出门道:“不及留款,往西北上去,就是罗刹的山场也。”

他的那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阴之精叶,故能灭火气。这里菩萨指出芭蕉扇的本意。昆仑被禅家比作根本,这个灵宝就是从根本上安立诸法,清静也。与观世音菩萨的观相对应,止也。要开悟,必须修止观法。混沌开辟,指众生的一念无明;太阴,又称元阴,是作用的止态。火是动,止可以息火。假若扇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方息阴风。凡夫用止,是止在相上,恰恰是着了相,就了阴风业识。八万四千喻法相,迷在一切境界里。我这山到火焰山,只有五万余里,此若是凡人,正好不得住也。还是大圣有留云之能,故止住了。悟空有筋斗云,不被相迷,但也没有觉,只在半途。我当年受如来教旨,赐我一粒定风丹,一柄飞龙杖。如来正教,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定风丹,是比喻性定不变;飞龙杖,比喻随缘能生万法,随缘度众生。

行者辞了灵吉,驾筋斗云,径返翠云山,顷刻而至,使铁棒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慌得那门里女童即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刹闻言,心中悚惧道:“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人,要去八万四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连扇他两三扇,教他找不着归路!”急纵身,结束整齐,双手提剑,走出门来道:“孙行者!你不怕我,又来寻死!”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搧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搧两搧。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搧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这一句重要,要能在境界不致迷失,少不了佛法的理法。即使是凡夫,仰信佛法也有定风丹的几分作用。不会被五欲六尘搅乱了人生的大方向。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执在旁边。行者探到喉咙之上见了道:“嫂嫂,我既饶你性命,不在腰肋之下搠个窟窿出来,还自口出。你把口张三张儿。”那罗刹果张开口。行者还作个蟭蟟虫,先飞出来,丁在芭蕉扇上。那罗刹不知,连张三次,叫:“叔叔出来罢。”行者化原身,拿了扇子,叫道:“我在此间不是?谢借了!谢借了!”拽开步,往前便走,小的们连忙开了门,放他出洞。

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缝在衣领,比喻将境界看成性德显露,提纲挈领,把握关键,则不会在境界里迷失。噙在口中,则是能应用性空缘起方便之法。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变蟭蟟虫,意在内视之功,明了实情之法。三调芭蕉扇显然是三止的过程。天台家对于三观而立三止:一、体真止,诸法由因缘而生,因缘假和合之法体为性空,止息一切之攀缘妄想者。证空理谓之体真,空即真也。是对于中观之止也。二、方便随缘止,又名系缘守境止。菩萨知空非空,停止于诸法幻化之理,分别药病化益众生者。知空非空谓之方便,分别药病随缘历境谓之随缘,安住假谛之理而不动,谓之止。是对于假观之止也。三、息二边分别止,又名制心止。第一止偏于真,第二止偏于俗,俱不会于中道,今知真非真,则空边寂静。知俗非俗则有边寂然。即息真俗之二边,而止于中谛者。是对于中观之止也。搞清楚一个事情的本质,最就从这个事情的本体内部去观察。这就是第一体真止。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这就是方法。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芭蕉扇,执在旁边。从旁边获得的芭蕉扇,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这大圣拨转云头,径回东路,霎时按落云头,立在红砖壁下。八戒见了欢喜道:“师父,师兄来了!来了!”三藏即与本庄老者同沙僧出门接着,同至舍内。把芭蕉扇靠在旁边道:“老官儿,可是这个扇子?”老者道:“正是!正是!”唐僧喜道:“贤徒有莫大之功,求此宝贝,甚劳苦了。” 行者道:“劳苦倒也不说。那铁扇仙,你道是谁?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名唤罗刹女,又唤铁扇公主。我寻到洞外借扇,他就与我讲起仇隙,把我砍了几剑。是我使棒吓他,他就把扇子扇了我一下,飘飘荡荡,直刮到小须弥山。幸见灵吉菩萨,送了我一粒定风丹,指与归路,复至翠云山。又见罗刹女,罗刹女又使扇子,搧我不动,他就回洞。是老孙变作一个蟭蟟虫,飞入洞去。那厮正讨茶吃,是我又钻在茶沫之下,到他肚里,做起手脚。他疼痛难禁,不住口的叫我做叔叔饶命,情愿将扇借与我,我却饶了他,拿将扇来,待过了火焰山,仍送还他。” 三藏闻言,感谢不尽。

拿将扇来,待过了火焰山,仍送还他。前面讨论过,用作用来解决作用,不是觉悟的方法。好比,吃饭饮水的作用,会让人更依赖饮食。富贵之人如果心情地享受,那他将来的苦难是不会少的。这就是因果果因,世间祸福相依的道理。

师徒们俱拜辞老者。一路西来,约行有四十里远近,渐渐酷热蒸人。沙僧只叫:“脚底烙得慌!”八戒又道:“爪子烫得痛!”马比寻常又快,只因地热难停,十分难进。行者道:“师父且请下马,兄弟们莫走,等我搧息了火,待风雨之后,地土冷些,再过山去。”行者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行者急回,已将两股毫毛烧净,径跑至唐僧面前叫:“快回去,快回去!火来了,火来了!”

行者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这个教训深刻!欲不可纵,越纵越热。心不可动,越动越躁。借来的扇子,不可能使自己清凉,闻到的佛法,自己不能会归自性,还是替人家数宝。

那师父爬上马,与八戒沙僧,复东来有二十余里,方才歇下道:“悟空,如何了呀!”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哥哥,你急急忙忙叫回去是怎么说?”行者道:“我将扇子搧了一下,火光烘烘;第二扇,火气愈盛;第三扇,火头飞有千丈之高。若是跑得不快,把毫毛都烧尽矣!”八戒笑道:“你常说雷打不伤,火烧不损,如今何又怕火?”行者道:“你这呆子,全不知事!那时节用心防备,故此不伤;今日只为搧息火光,不曾捻避火诀,又未使护身法,所以把两股毫毛烧了。”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今日只为搧息火光,不曾捻避火诀,又未使护身法,所以把两股毫毛烧了。没有觉悟之前,戒定不能少。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不求觉,常在梦中,见不到真,不知道真之无情。糊里糊涂地受苦。修行要到西方净土,必须成就定慧等持之道。

师徒们正自胡谈乱讲,只听得有人叫道:“大圣不须烦恼,且来吃些斋饭再议。”四众回看时,见一老人,身披飘风氅,头顶偃月冠,手持龙头杖,只踏铁靿靴,后带着一个雕嘴鱼腮鬼,鬼头上顶着一个铜盆,盆内有些蒸饼糕糜,黄粮米饭,在于西路下躬身道:“我本是火焰山土地,知大圣保护圣僧,不能前进,特献一斋。” 行者道:“吃斋小可,这火光几时灭得,让我师父过去?”土地道:“要灭火光,须求罗刹女借芭蕉扇。”行者去路旁拾起扇子道:“这不是?那火光越扇越着,何也?”土地看了,笑道:“此扇不是真的,被他哄了。”行者道:“如何方得真的?”那土地又控背躬身微微笑道:“若还要借真蕉扇,须是寻求大力王。”

我本是火焰山土地,知大圣保护圣僧,不能前进,特献一斋。这里土地的出现甚有讲究,身披飘风氅,是对体真止一种补偿,喻随缘;头顶偃月冠,偃月是半月。喻要半真半月,即心与境要等,向息二边分别止精进。手持龙头杖,足踏铁靿靴,手是龙头,表体性;心要随时把持体性;足是铁靿,表混沌法相;行在真假混杂的境界里。最重要的是这个雕嘴鱼腮鬼,雕嘴和鱼腮有相似之处,都是与偃月形似。鬼头上顶着一个铜盆,盆内有些蒸饼糕糜,黄粮米饭,铜,强调心佛众生同一道体。供养的斋饭代表禅悦,不论修行功夫如何,要把握当体即空的大道。若还要借真蕉扇,须是寻求大力王。根本的道理讲清楚了,不破遍计所执,又何能补缺性德因妄想而生产的焦躁呢?

毕竟不知大力王有甚缘故,且听下回分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