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七回大义与精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本回的大义具有极深刻的道理,读懂这个题目,自然会在生活中领悟很多人生的哲理。八卦与五行都是易家悟解大道变化规律和势态而产生的名词。五行内动有生克制化的作用,八卦是五行现象的态势,即变化趋势。简单说,五行是本质,八卦是现象。大圣是世道人心,世道不灭,人心不死。人心对待世道的学问,就是人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将自由、平等和博爱视为人生美好理想。由于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采取的方法却是竞争、斗争和战争。加之人们往往认为人生不过几十年,因此必然会落入急功近利心态之中,得到的往往只是苦不堪言。稍微明白一点世道人心规律的人,都会发现当今世界最需要的是关于生命本质的真相和生存艺术的学问。从某种意义上看,《西游记》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在世俗学术和宗教智慧之间开辟了一个“精神特区”。结合世人的品味将大道之理融会贯通在神话小说之中,以提醒细心之人回味生存意义和解脱方法。
八卦炉中逃大圣,八卦炉,就是世间万象的大熔炉;大圣,人心也。普通人的心,是逃不出世象的,因此常被种种世间凡尘困扰,如火烤烟熏一般,饱受煎熬。由此而论,大圣是如何逃脱的,是《西游记》的一个看点。另外,反省自己是如何被困在八卦炉里的也是有意义的心得。一句话,是因为不读圣贤书,不听圣人教诲。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指老实人,不是年纪大的人。圣贤都是老实人,老实人不在八卦炉中。正相反,八卦炉中,都是些不老实的人和听信不老实人的人。现在很多人因为畏惧死亡而很痛苦,而这些人对死亡的理解往往来自于相信唯物主义学说或者科学工作者的臆断,其实这二类人恰恰从来不研究精神问题,甚至回避精神现象的学问。今天的很多人把科学当成真理,不了解科学只是科学家的想法和看法而已。将科学技术用于生活没有问题,用于精神层面则一定出问题。科学家自己往往对生死问题束手无策,因为科学只是对物质领域研究的学术,丝毫不涉及精神本质的研究。把他们对生死的臆断当作真实可信是何等的荒唐,如同让穿白大褂的厨师拔牙一样可笑。人类目前以学科的名义在精神领域里的研究,却是采用与科学研究不同的法则。生命本质的精神现象不在物理学研究的范畴之内,也不在大学里的生命科学院研究范围,而是属于哲学研究领域。然而,哲学怎么去研究呢?哲学家不借助物理仪器,不通过化学实验,不进行数学演算,他们就是观察科学界的成果,应用思维和逻辑来推论。科学成果已经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和逻辑,再加上哲学的逻辑,哲学家就有了结论。而科学家的思维和逻辑又恰恰来自于哲学家的思维和逻辑,这就在科学与哲学之间产生了一种“默契”。真正细心关注生命本质问题的人很容易看出科学家与哲学家在生死问题上的看法上存在着重大疏漏。如果认真观察科学研究和发展的过程,会发现科学的结论完全来自于科学的前提和假设。以精神为中心的生存观,虽然认同科学成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物质条件,但不会相信科学理论对精神现象的推论。纯理论的哲学相对于科学更加空洞无物,从哲学得出结论的方法来看其性质,哲学就是用意识形态来决定意识形态的,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哲学家其实就是一个思想家,而中华传统常提及人物,释迦牟尼佛、老子、孔子等绝不是什么思想家,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教育家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有真实的领悟和实践,并且有生命升华的成果。可见,东西方的思想家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误会很深,虽然这种误会存在已经相当有历史,但不能因为有历史就和正确关联起来。把中华传统文化说成是思想产物是哲学上最大的错误,而我们的祖先最忌讳用思维和逻辑的。搞惯了思维与逻辑的人往往理解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甚至会得出祖宗不懂逻辑的可笑结论来。其实思维和逻辑是一切动物都有的本能,只是思想家往往还没有能力读懂动物们的思维和逻辑,而超越思维和逻辑才是人类高于普通生命的本质所在。如果仔细观察中华传统教育,恰恰是让弟子学用心,而不是学用脑。培养思维和逻辑的大学只是知识传习所,硕士博士也不是什么教育过程,虽然博士称哲学博士还是和祖先所说的工匠类似,最多只是精通一门工艺而已,当然精通二字还可能略显夸张。现在的博士和古时的秀才也不能类比,用心和用脑中间差了五六个层次。哲学上的分歧被称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哲学用意识形态建立自己的阵营,不论是什么名义下的阵营,都是一种依赖于意识作用的表现形式。一个用意识产生的理论而又否定精神存在真实性的学术思想是何等的荒唐啊,可以理解成一种哗众取宠的心理行为。当然,哲学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而已,因此没有必要太在意哲学家的结论。关键是要明确中华传统文化正是要人们远离意识形态斗争的文化,这是世间上最可贵的人类文化,是道德的文化。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文字也就与众不同了,应当尽力学好中文,中文是智慧的符号。让全民从小就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外语是中华民族的悲剧,是对国人生命价值的无视和践踏,这正是被困在八卦炉中的表现。如何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在了解了它的本质后,即可破除它的魔力。佛家把凡夫的种种思想都看得很清楚,就是一种风动现象,即痴迷生风。通过道德真理的教育就可以破痴迷,教是悟知大道之智,育是化育功德之能,因此教育是一切圣贤安定天下的法宝。
五行山下定心猿,五行山,是事物内在律动,是不变的大道规律。破除八卦的束缚可以采用有为的方法,跳出五行的克制,有为就力不能及了。大圣恰恰处处逞能,强调有为而显的诸相,正是没有悟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真理,悟空是大圣修真的永恒话题。虽然猴王有能力在八卦现象中腾挪,确挪不出五行之外。这里有一个极平凡而又极深刻的道理,当心里在乎什么时,那这个心就必定被什么束缚。唯什么,就是被什么束缚了。一旦有一个唯字,就知道唯的下面又压了多少苦难的灵魂。这里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要从什么解脱出来,就是放下什么。比如,要超越自我,绝对不要折磨自我去达到某个高度,而是放下有个自我这样的错误观念,就从根本上超越了这个假定的自我。要消灭战争,恰恰不能用战争来消灭战争,用战争来抵制战争一定是谎言。要超越科学,即是放下科学。如此等等。要跳出五行,只能放下五行的种种作用,也就是放下对一切法相的执着。这就是佛开示人们跳出六道轮回的道理,放下对法相的妄想和执着,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定心猿,就是起心动念无不是五行的范畴,就像给人类一个地球一样,把人类就安顿了,很少有人会认为地球是一个束缚和牢笼的。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西游记》高明之处就在于用小说的形式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解脱之道就是悟空而已,悟空当然是小说真正的主角。唐僧只是一个配角,唐僧所有的问题只有通过悟空来解决,唐僧的成佛过程也是由悟空来完成的。因为要悟空,就是破除顽空。要破顽空,只有明心见性。唐僧是代表众生的自性,明心见性就是要将自性放在最清净的环境下,才能正觉自性的圆满功德。一切众生也就是将自己的唐僧送到西天,自己就成佛了。佛家千千万万的修行法门,无一不是这个方法,因此,在悟空成佛的过程中要保护好唐僧,不要被八戒引错了路,不可以在境界中迷失了唐僧。唐僧被妖魔鬼怪抓去,就是迷失,一定要用心去找回来,这就是修行的本质。唐僧代表不变的本质,这个本质是慈悲的,但在不清净的境界里,慈悲往往会生事。就像这个世界的慈善事业一样,搞不好,会适得其反。本质不变,现象千变万化,说明变化的是缘分,不变可以自如地应对万变。形象随缘依五行规律而变,这也是易学研究的内容。《西游记》中像渡河之类的难关,没有开智慧前,往往都是采用易学成果,就是这个道理。沙僧就是这个角色,偶尔用一下是个方便,没有大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可以讲,易家文化是人类最有福报的方便法门,只是要明白开智慧才是根本。方便与根本要认清,不可让方便空费一生。更不可以用方便来欺骗和迷惑众生,世人往往会本末倒置。误导众生,罪之大也。
富贵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 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
这段开篇词,总论八卦炉的原则。富贵和功名前缘分定,为人切莫欺心。世人在境界里求功名,被境界迷惑,不了解功名是果,总以为只要拼命力争,就会有功名来。其实一切的一切,都是因果问题。拼命努力与功名之间有联系,但不是正应因与果的关系。努力取得就好比把工具做得很强,而树上没有果子,再好的收割机也摘不到果子的。正因是种果树,然后再选择摘果的方式和方法。这个前缘,就是指种了什么样的树。莫欺心,指不要总想在别人的树上摘果子。生活中好象可以偷盗果子,大道中确不可能,偷盗的果子还是自己种下的。现代科技产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道理,一个黑白电视是无法收到彩色图像的,既然不花钱偷到电视信号,但没有办法看到彩色。《了凡四训》就是讲解这个道理的善书。正大光明,忠良善果弥深。正,是方法正;大,是体性大;光明,是体性的作用。如果我们还依靠日月星灯来照明,就说明我们当下背离生命的体性作用。在体性光明中求,有求必应。因此,要想让自己的命中有,也是有可能的,就是学会正大光明的方法。也就是求的方法要从自己本能中去求,用前面的例子讲,就是把电视先换成彩色的,节目自然就有彩色了。佛家讲的有求必应,就是这个道理,一点迷信也没有。用易经去算命的方法来改变命运,是不可能的,不要上当受骗。迷信是我们理解错了,做的方法错了,因此求不得。忠,中心,心守中道;良,是行为符合道德;善果弥深,所感应的道理就深广,我们的享受也就越美妙。些些狂妄天加谴,眼前不遇待时临。妄想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带来祸患,现在福报没有现前,机缘成熟自然会光临。问东君因甚,如今祸害相侵。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东君,指起心的悟空,从肉体生性的凡夫。为什么悟空会落此难?就是他心求的与心的状态不相应,对心的功德不了解,以不清净的心求清净的果,自然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
话表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那大力鬼王与众启奏道:“万岁,这大圣不知是何处学得这护身之法,臣等用刀砍斧剁,雷打火烧,一毫不能伤损,却如之何?”
心不灭故,猴子不死;妄心无体故,无处可伤;真心如金刚故,无法可伤。换句话讲,按佛家的“万法唯心”,一切万法乃心之用,用何能伤体呢?就像舌头能说话,有什么话能伤到舌头呢?不能伤损一毫。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众生六道轮回到地狱里死伤无数次,经无量劫还能出来,而且还是完整的。只是那个苦,谁愿意受呢?妻离子散的苦都受不了,谁又能受得了碎尸万段、油炸火烧之苦?《西游记》岂不是在这种慈悲的引导下才成完成的?迷惑众生哪个能写成?看了《红楼梦》有几个不做红尘之梦?读《三国》又有几人不争名利?看《水浒》又有几人讲仁讲义?究其原因,只说事,不论理也。现在人悟性差,有几人能在事里悟出道理的?搬弄是非个个都行。因此,《西游记》中的讲道理,是最难得的。天下哪有讲道理的人,不爱看讲道理的书呢?因此爱读《西游记》是一种有善根的表现。
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不若与老道领去,放在‘八卦炉’中,以文武火煅炼。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为灰烬矣。”玉帝闻言,即教六丁、六甲,将他解下,付与老君。老君领旨去讫。一壁厢宣二郎显圣,赏赐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教与义兄弟分享。真君谢恩,回灌江口不题。
从道德的层面看,就是老君启奏的内容。心若有禅定,得了禅定之乐,在五行境界里认作实境。这等刚强最难化度,如佛家最担心修行人走火入魔,比普通众生还要难化。因此佛不度缘分不成熟的众生,静候机缘成熟,一气呵成。那么,已经像猴王这样走火入魔的众生怎么办呢?无为而治,在大道的八卦炉中,心身煅炼,自然消除妄想,终会有还于大道的时辰到来。比如地狱的煎熬就有此功,因此还能从地狱里出头。文火,指心意作用;武火,指心息并用,也是心身并用。这些都是丹家词语,修身时的方便法。六丁、六甲,将他解下,六尘中的凡夫自然依六丁六甲的制约。一壁厢宣二郎显圣,前言说到听调不听宣,这里怎么会宣他呢?这里的宣是代表宣扬他的功德和美名,如果没有因果,宇宙人生,乃至极乐世界哪里来的无尽美妙呢?金花百朵,御酒百瓶,还丹百粒,异宝明珠,锦绣等件,都是对因果的正面说明。百是圆满之数,花是美的展现,悦于心;酒是酣畅,逸于身;丹,合于道体,启发灵性;宝珠是功德利益,智慧之德。锦绣,有序不乱,条理分明。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煽起煅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这段故事非常幽默,解了绳索,放了穿骨之器,悟空乖乖地等着用八卦火炼他。其实,凡心纵然任它狂奔,又岂能逃出八卦炉的煅炼。八卦的巽宫,一般讲地里位置是东南方,奇怪的是中国地确东南方风很多,经常还有台风。其实,卦象的方位,是依此现象而发展来的。就像科学里很多理论一样,是对经验的总结。可是,现在很多学习者把因果颠倒了,以为理论了不起。学习科学理论,最重要的地方,是着眼于理论之前的种种假设上,而这些假定正是科学的死穴。巽,风也,心动也。心动则境界生烟,眼睛浊的人,就会迷失在境界中。佛家修行总结得精炼,境界动,是心动,不是风动,也不是尘境动。所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先认定能见之性,从见性中见相,即得性定之境,这样自然可以入流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一旦证得入流亡所,生死的感受就没有了,人生八苦自然化解了,这才是人生真正有意义的化学和物理学。这就是观自在菩萨的方法,从自在之如如不动的闻性安心。见闻觉知,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把动相认作虚妄,就是得了火眼金睛,这是猴王在境界里悟得的正见。另外,从火眼金睛上看,眼属火,睛属金,自然称火眼金睛。从实处看,眼善动以合动相,即火相;睛是眼之体,体不动,才能观动相,因此睛是金性。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搓揉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忽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好猴精!有诗为证。
诗曰: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又诗: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
又诗: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这段最精彩,把悟空的本来面目认清了,相当于初悟空性。七,乃因果小循环之数,七七,是大循环之数。四十九日下来,因果都看清楚了,认清了因果之道,自然八卦炉就困不住了。学会以不动之体,断动之现象。所谓炼就了“火眼金睛”。故事说是烟熏的,其实是因果循环中悟出的。因果都经历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就像很多人,只有到了死,才知道人没有生死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如何跳出生死的循环不止。在这件事上,庄子非常有智慧。有人去问庄子,到底世界上有没有鬼魂?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采用启发的方法。教育贵在启发,而不是知识灌输,可惜今天启发式教育的师资是大问题。庄子指着旁边的骷髅道:“你去问他吧”。这个故事既幽默,又智慧。一个不相信鬼神的人,告诉他有和没有,他都是迷信的。一个相信有,一个相信没有,如果不能真正和鬼神交流,这二种信都是迷信。明白了因果,自然功力增强了,法力更大了,只是这一次过犹不及,反过来执着空。前面的问题出在,只认动相;现在的问题,只认空静。其实大道岂是动静二边能代表的?动静二相也,相对之境,即是妄想成生的。只是功夫有所长进,在动中见静,已经是事一心的境界。用小乘禅来讲,已经证得了止。如果能修大乘止观,则成佛的路就铺就了,这样唐僧出现的机缘也就来了。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虎,在《西游记》里是定义字,表示虚妄,白额,表示明白因果;龙,是自性;独角,只占得一边,风,痴也;狂,发作。后面的诗句点醒读者,千万不要忘了猴子只是比喻,实质是我们永恒的本心。混元体正合先天,混元体,指悟空之心;悟得空即正能合乎先天之道。万劫千番只自然,种种时空效应都看破了,自然中自然现象。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太乙,东方文化对真实道体的称呼,西方文化讲的最最基本粒子,注意东方与西方本质上的差别。无为,自自然然的,不加任何心意的。渺渺,就是无法观察的微小。浑,是引用道家的说法,混沌初开,道生一,一就是这个太乙。如如不动,就是小乘之止观,名字叫初玄。炉中久炼非铅汞,铅汞只是密语,不是真去进行铅汞的化学反应。虽然化学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确实是悟性差的人误入歧途的表现。物外长生是本仙。炼丹实是炼心,心是长生之本仙。动中得止,则初破玄关,得真仙体。变化无穷还变化,心能生万法,法又生心,重重无尽,大道道妙无穷。三皈五戒总休言,这个最妙,把佛家也融合进来了,而且自然,一点也不附会。三皈,而归于觉、正、净。五戒,乃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识得心,万事毕,何需要再在名字言相上去引导。好比,一个回家的人,用不着回家的指路地图了。
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这些都是上乘禅悟偈语。太乙虽小,无非道,自然有小大一致,内外一如之理。就像光一样,光源虽小,可以照彻虚空法界。那个如意金箍棒也一样,都是心的化身,长短随心相,横竖顺心用。
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这里把故事交代的更清楚了,告诉了读者《西游记》到底是讲述什么的故事或道理。给那些把《西游记》只当成神话小说的人当头一棒!猿猴是道体上加了一个人心,迷失了的道体的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故事里用猿猴来诠释心的意思很深,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佛家讲,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大圣齐天非假论,此心亦能齐天,所以也不是假论戏说,也就是这里真正点出了,西游记并非神话小说,乃真实道理之宣扬。官封弼马岂知音?仅仅学会用意念的方法,岂是心的知音,还是没有识得心的本来面目。佛家讲“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现在的心理学和科学都远没有涉及心意的用法的问题,心意用法在传统文化里,是法力和法术的训练,即神通变化方法的教学内容。科学把这些定义为超自然现象,科学也的确非常幽默,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严谨。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外面的现象与真相的道理就是一回事,修真就是把一切万法消归自性,这些相也就是真相了,因为真假都出自一理。修到真处,即真即假,即假即真。如来,就是世间万千现象与理体本性相契一如之时,自然有理有事,事如同理来了一样,其实理事都是如如不动的,所以叫如来。双林,指理事。同契,同时契入。今天的科学研究就是在这些方面出了问题,在现象里找真理,不知现象本身就是真理。一研究,就错了。这种做法,在佛家称之为头上安头。那些整日里喊着要追求真理的人,往往就是心中没有真理的人。那些打着真理大旗的人,往往是没有悟到真理真相的人。因此,喊得最响亮的,往往都是最虚假的。这个情况在佛家有过明确的开示,佛曾说如果将来有人说如来有法可说,即是谤佛。人生真相如此,文化事实如此,这就是《西游记》正在讲述的人间悲喜剧。
这一番,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见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好杀:赤胆忠良名誉大,欺天诳上声名坏。一低一好幸相持,豪杰英雄同赌赛。铁棒凶,金鞭快,正直无私怎忍耐?这个是太乙雷声应化尊,那个是齐天大圣猿猴怪。金鞭铁棒两家能,都是神宫仙器械。今日在灵霄宝殿弄威风,各展雄才真可爱。一个欺心要夺斗牛宫,一个竭力匡扶玄圣界。苦争不让显神通,鞭棒往来无胜败。
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悟空凭功夫,见到慧光,进入通明殿,而未悟真性,因此止在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这个名字非常有趣味,护法称佑。左是左道。可见,对悟空的断语已经有些肯定了。泼猴何往!护法哪里能撒泼!自然要被鞭挞了。因此守护神使金鞭,道德之鞭也。一个欺心要夺斗牛宫,斗牛宫,斗是木,牛是金,此斗牛宫是指意与道合之处。可是,欺心怎么可能夺?一个竭力匡扶玄圣界。玄圣所不能容也。苦争不让显神通,鞭棒往来无胜败。因此,无有胜负,不是有为所能得到的。只是从另一方面看,这是悟空用功的过程,他要功夫上层次,步步需攀登。
他两个斗在一处,胜败未分,早有佑圣真君,又差将佐发文到雷府,调三十六员雷将齐来,把大圣围在垓心,各骋凶恶鏖战。那大圣全无一毫惧色,使一条如意棒,左遮右挡,后架前迎。一时,见那众雷将的刀枪剑戟、鞭简挝锤、钺斧金瓜、旄镰月铲,来的甚紧,他即摇身一变,变做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六只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儿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里飞舞。众雷神莫能相近。
真个是: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
当时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在止观的境界里,会有种种境界来扰。这里需要定在一处,止在一心,不被境界打动。众雷神莫能相近。只管看住此心,任它风吹雨打。圆陀陀,光灼灼,就是人的本来面目,从本性里来的光明。佛家把见此光,称见性光,禅家讲开悟,也是只这个。悟后起修,就是从这里开始。这个一出现,唐僧的话题必定要来了。亘古常存人怎学?人是有为法的代表,整日不搞点东西出来是活不下去的,谁会出追求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呢?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人的自性,火不能烧掉,水不能溺掉,就像一个光明的如意宝珠一样,顺心如意。眼前善恶,这里写得十分严谨,一点漏洞也没有。眼前,就是指变现的景象,乃自作自受的苦,全由他来作。真实理体,没有善恶,善恶是随心应量的识境,不是真实存在的事实。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善用此心,就是佛仙;恶用此心,就是禽兽。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善恶无穷,可把天宫搞乱,不论如何寻他,都是不可得。这也是佛家用语,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遂传旨着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见性光,成佛作祖,唯有佛祖能教化了。此时,已经超出了其他文化能解释的范畴了,道家到这里就止步了,称之为混沌,为道之原始天尊。其实,更上一层方能真正得自在解脱的能力,小说后面的九十多回就是写打破混沌的过程。有人将《西游记》说成是道家修炼的方法,似乎是很不合适的,显然是对佛道两家文化的本质区别不清楚。要说驾驭此心,非佛莫属。一切分立的道德、阴阳所生的万法,都失去了效力,所以万般无奈,只能请佛。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这二名字就是给圆陀陀,光灼灼的性光的定性说明,一是灵魂总管,二是光明的初象,所谓一切众生的本来面目。注意这个本来面目不是如来真性,只是回归到了一念无明的状态,看到了凡夫的本来面目。再修行才会有性光圆明,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的成果。破无明,证法身,谈何容易。唐僧必须出场亮相,保着唐僧去西天见佛祖,才能完成这个过程。应当讲从这里开始,《西游记》的故事才真正进入正题,前面这些回都只是序分。
那二圣得了旨,径到灵山胜境,雷音宝刹之前,对四金刚、八菩萨礼毕,即烦转达。众神随至宝莲台下启知,如来召请。二圣礼佛三匝,侍立台下。如来问:“玉帝何事,烦二圣下临?”二圣即启道:“向时花果山产一猴,在那里弄神通,聚众猴搅乱世界。玉帝降招安旨,封为‘弼马温’,他嫌官小反去。当遣李天王、哪吒太子擒拿未获,复招安他,封做‘齐天大圣’,先有官无禄。着他代管蟠桃园;他即偷桃;又走至瑶池,偷肴,偷酒,搅乱大会;仗酒又暗入兜率宫,偷老君仙丹,反出天宫。玉帝复遣十万天兵,亦不能收伏。后观世音举二郎真君同他义兄弟追杀,他变化多端,亏老君抛金钢琢打重,二郎方得拿住。解赴御前,即命斩之。刀砍斧剁,火烧雷打,俱不能伤,老君准奏领去,以火煅炼。四十九日开鼎,他却又跳出八卦炉,打退天丁,径入通明殿里,灵霄殿外;被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挡住苦战,又调三十六员雷将,把他困在垓心,终不能相近。事在紧急,因此,玉帝特请如来救驾。”如来闻说,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庭,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灵山,就是心灵之功德山,所以有胜境。雷音宝刹,雷音,指佛说法之音,对众生有觉悟的作用又能降魔。宝刹,宝地。四金刚,乃护法金刚,是四天王之表法金刚,有风调雨顺之功德。八菩萨,有多种组合,表示正修的课程,菩萨表行法之功德。如前所说的观世音菩萨,就是修行观自在之法。四金刚、八菩萨,就是现代人常讲的四大原则,八大纲要。汝等在此稳坐法庭,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原则和纲要不能乱,行动才能炼魔救济驾,即除魔显真。如来者,纯真法性也。
如来即唤阿傩、迦叶二尊者相随,离了雷音,径至灵霄门外。忽听得喊声振耳,乃三十六员雷将围困着大圣哩。佛祖传法旨:“教雷将停息干戈,放开营所,叫那大圣出来,等我问他有何法力。”众将果退。大圣也收了法象,现出原身近前,怒气昂昂,厉声高叫道:“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阿弥陀佛。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 大圣道:“我本: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这完全是故事化的描述,但精妙之处值得赞叹。佛家大雄宝殿里,释迦牟尼佛边上站立二位尊者,就是阿难和迦叶,传法的代表。故事里出现的是阿傩,这是取傩字有驱除疫鬼,祓除灾邪的作用。这猴王问话,非常有讲究,你是那方善士?敢来止住刀兵问我?说明悟空之后,心地善良,见人都称善士,是自己善良的表现。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阿弥陀佛。这句话太精彩了,没有相当的见地说不出这样的话来。一般的宗教信仰者,对佛菩萨的认识都停留在名相之上,佛教里有太多的佛和菩萨了,佛教里有一部经《万佛佛名经》。很自然佛教信仰者会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佛了,说释迦牟尼就是阿弥陀佛,这个很多人不能接受。其实,成了一佛,也就是成了一切佛。一切佛的总名称,就是阿弥陀佛。一佛名,是针对众生的需要而立名的。这是佛家最慈悲的地方,世人一般好名,立大名,生怕名字不够响亮。佛是没有任何执着的觉悟者,佛的一切言行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普度众生,也就是利益众生。一个小说家,都把佛教的精髓地道说出,实在是难能可贵。今闻你猖狂村野,屡反天宫,不知是何方生长,何年得道,为何这等暴横?读过释迦牟尼佛经典的人都会发现,佛是对一切事物都了如指掌的,这里为什么会问悟空呢?这就是让旁观者明白的方便法,引导见闻的众生觉悟。花果山中一老猿,生死的花花果果太久矣,故称老猿。水帘洞,与大道之理像有一帘相隔。悟太玄,就是悟空,空就是太玄。有多人对佛家的空字有误解,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而就空有不二的空。对空说有,对有说空,这就是太玄。可见吴承恩先生对宇宙真相有着非常透彻的认识,不过悟空认知的太玄,只是破了初玄,未悟大道。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这是世上有志之士的一般心态,远大理想,也是启发世人的警语,人生的追求应当是拓展生存的时间和空间。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世间之战乱就是出自这种心态。佛在经中也有开示,忉利天时有战争,就是阿修罗要和玉帝争权。眼下悟空大闹天空的故事,就是典型的阿修罗心态。从道理上讲,一个权位除了能力之外,还有道德的要求。古人讲“学而优则仕”,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是现在人把文凭当成学而优,这是最大的悲剧。古人说学,是学道德。现在人说学,是学知识。道德和知识本来不是一回事,天地之别。知识深厚而道德浅薄的人当了官,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呢?简化汉字的工作也是一个原因。繁体的学字,學是个会意字,字的结构就是学的本义。上面是一双手中有个爻字,爻乃易理,即道理也。子,是有所得。合在一起就是学作道德之化身也。習字也一样,上面一个羽字,下面一个白字。羽化指升华的意思,白是明白。古人讲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是非常严谨的因果关系。自己的道德升华了,就像这里的悟空一样,生存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了,岂有不悦之理呢?今天的知识灌输法,有喜悦之心生起吗?学生是天天盼着放假就好了。因此,有人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上没有教育,只有知识转让。此乃人间之悲也,如此下去,道德怎么不沦丧呢?强者为尊,强者,是指德行强者。现在人理解成弱肉强食的强者,是悲剧的观念,毛泽东也有诗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这是针对那些把江山占有当作“英雄”行为的一种讽刺,真正的英雄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佛家把这样的无我者,称大雄。英雄只此敢争先,现在人讲的当仁不让,在利益众生的事业上要敢于承担才是真正的英雄。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大圣道:“他虽年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变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 佛祖道:“你除了生长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
玉皇大帝,是道德本元的代表,因此具有本元的所有因素,这里作者把其分成七、十、二十五,三个重要数字的乘积一千七百五十劫,七是七宝所成之数。十是如是,如是性、如是相、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七十自然就成了自性圆满数。二十五是二十五圆通,圆而通于法性之实者,谓之圆通。众生之机缘万差,欲得圆通,须依种种之法,佛于楞严会上,对菩萨声闻,问本何法而得圆通。菩萨声闻,各举自得之法答之,有二十五种,即六尘六根六识七大也。这些因素合起来确实是一个圆满的功德,把这些数都走一遍,称作一劫也就合理了。不服大道的道化,自然就会折寿算了,因为寿就是心态合乎道法缘分上的时间。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可惜了已经取得的成就,又退到凡夫位了。佛祖道:“你除了生长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悟空你不明白,保把变化当功德吗?神通变化,在佛家看来都是圣末边事,不值得一提的小术。可是,悟空现在所掌握的只有神通,而且不是什么大神通,只是神通里的皮毛。佛有十大通神变神,悟空只是闻所未闻。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这些话就是表明悟空对通神真正的境界一无所知。因此,佛没有办法和这等小根器的人对话,干脆让悟空看看自己的变化究竟是何等低劣,让悟空能有惭愧心,所谓“知耻而后勇”,能求大道悟道,走出自己对大道的错误认知。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凡夫看圣人,总是把圣人看成凡夫;圣人看凡夫,则是把凡夫当作圣人。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荷叶功德,取自荷叶在水面之上,不在水里,也不在泥里,因此不受空有二边的限制,大小、长短、左右、前后等等这样相对的境界都能突破。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殿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这里的道理比较深,心之动相的问题。今天的人类医学里有心电图,脑电图等,能从侧面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情况,都是一种有规则的波动现象,不同的人波动类型不甚相同。但是真正了解众生心态的还是佛家文化,他们有能力在一弹指的时间内观察到人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即大约每秒有十的十四次方个念头相续不断,科学已经发现的光的频率和这个变化频率相吻合。可是,科学什么时候能把光和心联系起来,人类就有救了。对光的本质只发现了电磁波的特性,电磁的本质还是不清楚。电磁为什么会感应也不清楚,这个问题的根子出在类似于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身上,他主张对光的波粒二相性的研究,学会应用科学知识就行了,对本质问题不研究。人类的悲剧在于,比爱因斯坦聪明的人太少了。有能力在形而下的世界里看出形而上的道理来,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念念成形(云光),形皆有识(万物皆有灵)。猴王即心的变化,就是云光现象,通俗讲就是电磁现象。因为悟空的心是比较清净的,虽然不甚觉悟,但也不是凡夫的一片阴暗的贪嗔痴三恶心态。如果是觉悟的心,则有无穷无尽美妙的云光。云光可以分成十大类,这是在佛家的《地藏本愿经》里开示的:“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地藏”即心地;“本愿”即本身具有的功德;“经”是显露出来令众生得知得闻。了解这些道理,没有几个不爱读佛经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尽在佛经中开示出来。除了云光,还有美妙音声和奇特香味等等,六根皆有妙乐,这些是在《大乘无量寿经》里开示的。相似不住,只管前进。这些念头是相似不住,念念相似,但是并不相同,众生自己察觉不到。生活中的衰老现象大致如此,没有人能觉得自己在亿万分之一秒里的变化情况,甚至电影的二十四分之一秒都觉察不到。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大家都知道,这是如来佛的五个手指。可是,很少有人反省,世间人每个的见解,都是在这肉红柱子之内。这个五,可以理解成五行。肉红,是指凡夫的肉团心所变现的境界。世人的高见也不过如此而已,可笑的是人们往往以为自己的见解很高明,还有自豪感呢。这种自豪感,就是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而已。
这是一段已经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了。这其中的道理,不知道世人有多少真能悟透。筋斗云是不是够快,走得够不够远,当然是又快又远。但如来佛的手掌到底有多大呢?用佛家的话来讲,尽虚空遍法界只是如来一只手。佛家讲:“宇宙在手,万化在心。”心与手不二也。何能做到这样的殊胜?明心见性,万法归一。世间万事万物,能离开真理而存在吗?所以,不论你如何变化,都是真理的一种表现形式,都出不了真理。佛祖慧眼观看,佛慧眼,前面介绍过,就是超越时空之眼。如果有了慧眼,人生可以得到很多解脱。名利二字,用慧眼一看,就是一个空,一个毫无意义的空。如果成名得利是为了利益众生,那就另当别论了,是一种手段和方法而已。把名利作为最终目的是一种人生的苦难,可是世上这样生活的人非常多。世人都有点像这个猴王在自己的境界里翻腾,也算一种自娱自乐吧。但是如果真正读懂了《西游记》,稍微了解一点人生真相,则那种傲慢心理和狂妄自负应当会多少有点收敛。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大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过去,我们都对这个故事表示怀疑,现在科学也都证明了,这得感谢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指出时空和空间都是人类的错觉。当然也是悟空的错觉了。知道时空是假,人生的意义应当重新规划了。事实上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时空是假了,早于爱因斯坦数千年,然而,并没有用今天科学可以接受的表达形式而已。老子的“玄之有玄”就是时空的多维性断定。成语的醉生梦死,就是时空假相的最生活化的描述。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这句话读起来,味道太深长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其中了。老子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对待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一笑了之吧!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当年卵化学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万劫无移居胜境,一朝有变散精神。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
这里把前面的故事全面进行了总结性的提示,免得有人没有读到大义,真把小说当神话了。意趣很深,也点明故事的因果关系。人从受胎成人,一般都有望子成龙的打算。龙,就是道德,这里是立志修行果道真。可是,凡夫毕竟就是凡夫,一旦有点进步和成就,就有胆量出来骂祖宗了。好像不骂祖宗就显不出他的能耐似的,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西游记》采用的是佛家时间尺度,时以劫计,万劫无移居胜境,一朝有变散精神。偷丹,是指把别人的成果盗窃为己有,如今天科学技术的发明常常有此现象。世人之心基本就是这个样子,古已有之的,变个花样,就当成是自己的学术成果了。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就在于他明白这个道理。“述而不作”,这不是凡夫的境界能看到的真相。认为自己能发明创造的人,其实是自己理解能力太差,根本没有真正理解自己是谁,发明创造的本质是怎么回事。人与人之间的抄袭更是难以避免了,只是这种事不值得一提。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我们现在是不是在五行山下压着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跳不出三界外,必是在这五行中。为什么我们在五行中?放不下自己的错误认识和见解。就像前面说的,要超越自我,不是要建立一个更大的自我,如果那样,就永远没有超越自我的可能了。超越五行呢?也就要把五行放下,放不下,就自然超越不了。
如来佛祖殄灭了妖猴,即唤傩、迦叶同转西方极乐世界。时有天蓬、天佑急出灵霄宝殿道:“请如来少待,我主大驾来也。”佛祖闻言,回首瞻仰。须臾,果见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直至佛前谢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来少停一日,请诸仙做一会筵奉谢。”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玉帝传旨,即着云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又命四大天师、九天仙女,大开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请如来高坐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座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这段故事里要注意作者的用词,如来不敢违悖,如来为什么不敢违悖呢?按世人的想法,如来是最高明最有能力的神圣,还受天人的指挥?其实是如来真性正是指丝毫不能违逆于道德的,正是道德完美无瑕的守护者。一个发心修道的人,就是愿意将自己的道德供养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安抚普天下的众生,帮助普天下的众生。要奉献自己的道德,就要积功累德。提升了自己的道德水平,就是提升自身的自由度和自在之乐,同时也提升了一切众生的自由度和自在之乐。这就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共尊道德,轻视逻辑的原因。古人用《易》来看待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这就是道德的观察方法,大而化之。现在很多人用《易》来巧取豪夺,这是逆经背道的行为,将来必有祸致。拯救人类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殄灭自己的妖猴,格除自己的贪嗔痴慢疑是也。玉帝传旨,即着云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又命四大天师、九天仙女,大开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请如来高坐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座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这就是普天同庆的真实相状,人若得到清净心,境界也是如此,所谓“法喜充满”。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一点“世味哪有法味浓”的道理。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气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元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摔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如来领众神之托曰:“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言讫,个坐座位,走斝传觞,簪花鼓瑟,果好会也。有诗为证。诗曰:宴设蟠桃猴搅乱,安天大会胜蟠桃。龙旗鸾辂祥光蔼,宝节幢幡瑞气飘。仙乐玄歌音韵美,凤箫玉管响声高。琼香缭绕群仙集,宇宙清平贺圣朝。
这一段写得是,安天大会,即妖尽天安。各方神圣都是“天”,又可以各司其职了。就像一盆水,被搅扰之后,又恢复了平静。宴设蟠桃猴搅乱,安天大会胜蟠桃。猴王用四禅八定来修道,岂不知从道德的真相看,四禅八定都是邪定;如来性定才是真正的如来禅。龙旗鸾辂祥光蔼,宝节幢幡瑞气飘。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清净平等,自性的功德因此祥瑞。仙乐玄歌音韵美,凤箫玉管响声高。琼香缭绕群仙集,宇宙清平贺圣朝。仙乐,指无为;玄歌,指光光互照,重重无尽;凤箫玉管,指大道之体与相都是与音声并存的;琼香,乃根性之香,香者,万法和合之义在嗅觉根性中自然之作用也。宇宙清平贺圣朝。这个义境太深广了,一切法清净平等无非指向道德的。
众皆畅然喜会,只见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美女飘飘荡荡舞向佛前,施礼曰:“前被妖猴搅乱蟠桃一会,今蒙如来大法链锁顽猴喜庆‘安天大会’,无物可谢,今是我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枚奉献。”
真个是:半红半绿喷甘香,艳丽仙根万载长。堪笑武陵源上种,争如天府更奇强!紫纹娇嫩寰中少,缃核清甜世莫双。延寿延年能易体,有缘食者自非常。
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美女飘飘荡荡舞向佛前,指宇宙万法的种种互相作用;王母净手亲摘,指清净法乐。半红半绿,指念而无念的中道了义,强调了甘香、万载长、上种、奇强、寰中少、世莫双、能易体、自非常。都是极乐世界殊胜的地方,劝大家好好学佛,往生西方。
佛祖合掌向王母谢讫。王母又着仙姬、仙子唱的唱,舞的舞。满会群仙,又皆赏赞。
正是:缥缈天香满座,缤纷仙蕊仙花。玉京金阙大荣华,异品奇珍无价。对对与天齐寿,双双万劫增加。桑田沧海任更差,他自无惊无讶。
合掌,是佛家表法的姿势,把十指归于一处,比喻保持清净心。依清净来享受一切法乐,在佛家称为正受,正受没有造作,不生恶果,这是把握因果规律的圣者必然的行为。后面的诗词是正受的结果,天香满座,处处奇香,远胜人间的种种香味;仙蕊仙花,清净自在的法趣;奇珍无价,是指心境印证,是与他人无法分享的。心与境如一,自他不二,自然是对对与天齐寿,双双万劫增加。桑田沧海任更差,他自无惊无讶。
王母正着仙姬仙子歌舞,觥筹交错,不多时,忽又闻得:
一阵异香来鼻嗅,惊动满堂星与宿。天仙佛祖把杯停,各各抬头迎目候。霄汉中间现老人,手捧灵芝飞蔼绣。葫芦藏蓄万年丹,宝录名书千纪寿。洞里乾坤任自由,壶中日月随成就。遨游四海乐清闲,散淡十洲容辐辏。曾赴蟠桃醉几遭,醒时明月还依旧。长头大耳短身躯,南极之方称老寿。
寿星又到。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申谢道:“始闻那妖猴被老君引至兜率宫煅炼,以为必致平安,不期他又反出。幸如来善伏此怪,设宴奉谢,故此闻风而来。更无他物可献,特具紫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
诗曰:碧藕金丹奉释迦,如来万寿若恒沙。清平永乐三乘锦,康泰长生九品花。无相门中真法王,色空天上是仙家。乾坤大地皆称祖,丈六金身福寿赊。
降伏妖猴的好处分头道来,先是道德得以彰显,然后是道趣可以展现。这里是寿命无量可以证得,如佛家《无量寿佛经》,劝众生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的最根本好处就是寿命无量,所谓万年丹、千纪寿。洞里乾坤任自由,壶中日月随成就。洞里乾坤,心之境界;壶中日月,道法阴阳。曾赴蟠桃醉几遭,醒时明月还依旧。这是指心与境的关系,即便是在境界里曾经迷失过,觉悟之后,丝毫不损。紫芝瑶草,碧藕金丹,道妙之心,清净之心。如来万寿若恒沙,如来乃真正不老之寿也。清平永乐,清净平等是永远乐之真义。三乘锦,乃佛家三乘法。康泰长生九品花。这一句开始透露了真心推崇的普度众生的法门,净土法门。九品莲花悟无生,就是悟空之真实立名。无相门中真法王,如来才是真正的无相法王,色空天上是仙家。仙家最高只不过是色界和无色界天上的神仙而已,据佛家说,这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寿命是八万大劫,在世人眼里,怎么也要算长生不老了。这里色空天上是指色即空的天上,仙是大觉金仙,佛菩萨是也。乾坤大地皆称祖,阴阳法上都称作祖师,丈六金身,乃佛的别名;福寿赊,只有佛的寿命是真正享受不完的。
如来欣然领谢。寿星得座,依然走斝传觞。只见赤脚大仙又至。向玉帝前俯囟礼毕,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
诗曰: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七宝莲台山样稳,千金花座锦般妆。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话岂狂。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众各酩酊。
赤脚大仙,乃发菩提心者。这是从果观因,从极乐世界看往生正因。强调了降妖猴的方法,就是不能让心上生脚,心上有脚就是有了立场,立场就是我知我见,这就是一切苦难的开始。交梨火枣,乃羽化之仙品。这里是指用心之良方,离火之善用。交梨二颗,火枣数枚,离空有二边之交生境界相,向心之源头次第返观。弥陀寿算长。心性常在;七宝莲台山样稳,清净功德如如不动;千金花座锦般妆,能生万法。这都是心源之实相,弥陀乃无量寿佛,那里的莲台是真正的安稳之处,天上还是有不安之处的。清闲极乐那西方。真正的极乐是西方,西游记的宗旨。
只见个巡视灵官来报道:“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佛祖道:“不妨,不妨。”袖中只抽出一张帖子,上有六个金字:“递与阿傩,叫贴在那山顶上。这尊者即领帖子,拿出天门,到那五行山顶上,紧紧的贴在一块四方石上。那座山即生根合缝,可运用呼吸之气,手儿爬出,可以摇挣摇挣。阿傩回报道:“已将帖子贴了。”
修行人初发菩提心,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习气还是很重的。自我的念头自觉不自觉地就来了。这里要常常警惕,这就是巡视灵官要常醒。方法很简单,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乃观世音菩萨的心咒,观自在法也,亦称六字大明咒,意为‘归命莲华上之宝珠’。莲华上的宝珠,即自性,菩提心也。这个故事写得真好,念六字大明咒,就是降服心中的魔扰。能令心平,自然能叫猴子莫动了。
如来即辞了玉帝众神,与二尊者出天门之外,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
正是:妖猴大胆反天宫,却被如来伏手降。渴饮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若得英雄重展挣,他年奉佛上西方。
又诗曰:伏逞豪强大事兴,降龙伏虎弄乖能。偷桃偷酒游天府,受录承恩在玉京。恶贯满盈身受困,善根不绝气还升。果然脱得如来手,且待唐朝出圣僧。
故事回到了现实中来,世人之心常压在五行山下。佛慈悲来救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又发一个慈悲心,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祇,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佛是慈悲的代名词,让境界里的神祇,即是与我们凡夫心完全相合的如来真义,常伴随着世人。世人虽然心行不合道,但众生离不开大道,必然得到大道的呵护。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世人有食色性,也就有饥饿感,吃一些有形有像的东西,就满足了。铁丸子,真假混成的物质形象可以济养众生的形体,食物也。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铜汁,金同水十,世俗之水其实与大道之水是同一的,只是世人看不到这层理义。但是道水还是能滋养着天下众生的心智的,所谓“道不远人”。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机缘成熟,自然会有求道的心愿,这个道心,就是我们的自性功德所起的作用。
渴饮溶铜捱岁月,饥餐铁弹度时光。吃铁丸子,渴铜汁都是地狱变相的苦报。天灾苦困遭磨折,人事凄凉喜命长。若得英雄重展挣,他年奉佛上西方。指出了将来佛成的机缘,虽然发心修行的人不多,但毕竟还是有不少人在苦难中思考彻底出离苦难的方法。这些人就与佛有缘,会发愿奉佛上西方。
受录承恩在玉京。这里看到了承恩二字,是不是吴承恩先生伏笔,不得而知。不过从全书看,处处印证着承恩的心意。果然脱得如来手,且待唐朝出圣僧。《西游记》中唐字,是庸俗之义,如同虎代表虚,羊代表着,鹿代表塵;僧,清净也。唐僧,是指平庸之世俗凡夫的清净自性也。
毕竟不知何年何月,方满灾殃,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