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华克]海拉尔手抄本《尼山萨蛮传》与伦理关系之研究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张华克]海拉尔手抄本《尼山萨蛮传》与伦理关系之研究

海拉尔手抄本《尼山萨蛮传》与伦理关系之研究

张华克

 

由于瑷珲一本、二本、齐齐哈尔本都是残本,故本文中不准备对之讨论,本文中仅就“海拉尔本”与“海参崴本”加以对比研究,部份情节则就「民族本」择要参照比较。

  由本表中也可以很明显看出,“海拉尔本”与“民族本”的情节相似,结尾是一个喜剧大团圆的场面,色尔古代‧费扬古不仅被尼山萨蛮救活,而且还娶妻生子,历世为官,富贵永存。比起“海参崴本”、“瑷珲二本”,尼山萨蛮被婆婆告到皇上那儿,被打入井下,永世不得翻身的悲剧性结尾来,真有天壤之别。其中重大的差别在情节四,“海参崴本”尼山萨蛮在情节四中,对巴颜的要求只表示自己是新学的萨蛮,加以推辞,待巴颜跪地叩头恸哭请求救孩子的命后,就答应了巴颜,却没有一句话提到婆婆观感如何。反观“海拉尔本”之中,尼山萨蛮对巴颜的要求也加以推辞,但不提自己的技术,却说“怎么不能去,只是担心若把七十多岁的婆婆没人服侍照顾,为此担心”,后来巴颜答应派四个奴婢来,并准备足够的食物供婆婆享用,尼山萨蛮方才答应出马救人,行前尼山萨蛮还给婆婆行离别之礼,才坐轿子到巴颜家去。

  这段情节乍看之下并没什么重要性,尼山萨蛮的职业就是作法跳神,例行的公事提不提到婆婆应该都无伤大雅,所以「海参崴本」的情节四中没有担心婆婆无人服侍的情节,读者也不会在意,「海拉尔本」中加了这段巴颜派奴婢服侍尼山婆婆的情节,看起来似是无足轻重的。但是看看两本书的结尾,没顾虑到婆婆处境的尼山,竟被婆婆告官,最后判罪下井,永世不得翻身;而一心挂念婆婆的尼山,虽作法将丈夫的亡魂打入酆都城致永世不得为人,婆婆听了却也不计较,才能有色尔古代‧费扬古婚礼宴会时,尼山高歌祝福的场面出现。因此情节四是一个重要的伏笔,这伏笔只要改动一点,结尾就能由悲剧变为喜剧,所以值得详细加以划分。

  更由于「海拉尔本」的结尾以喜剧收场,使以往认为尼山萨蛮非死不可的讲法获得了一个重新省思的机会(注十)。除了《尼山萨蛮传》中:「太宗皇帝降旨,《即用她对待自己丈夫的办法治其罪,将萨蛮和她的神帽、腰铃、神鼓等物,装入箱内,用铁丝捆绑,一起投入井内》,审判官照旨意办理了」。在《女丹萨满的故事》(注十一)中:」皇帝在喇嘛的调唆下,终于大怒了。立刻命人把女丹萨满扔到西方的一个井中,并用茶碗口粗细的铁链压满上面。女丹萨满被喇嘛陷害,就这样死在井中了「。另外《尼桑萨满》、《宁三萨满》等类似传说中,故事都是以尼山被处死刑收场,不可能出现尼山在结尾时唱歌祝福的情节。」海拉尔本「更动了前面的伏笔,让尼山如色尔古代‧费扬古一般死而后生,或许有其深意,值得进一步推敲。

三、角色的扮演

  「海参崴本」与「海拉尔本」两个版本的《尼山萨蛮传》虽然故事的大架构相同。但在个别人物的描写上,却有相当程度的差异。除了主角尼山萨蛮两本书中有不同的描述外,配角如员外的儿子色尔古代‧费扬古、萨蛮助手纳哩‧费扬古、尼山的丈夫、纳哩的妻子,尼山的婆婆等,都有不同的表现及对白,现就其差异较明显者择要比较如下:

1.尼山萨蛮:

  在「海参崴本」中,尼山萨蛮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她法力高强,能让人起死回生,救活员外的儿子色尔古代‧费扬古,打击了阎罗王强夺人性命的恶劣行为,这点很令人敬佩。但在私生活人品上,尼山萨蛮的缺陷就多了:巴颜求她救儿子一命的时候,她原来是推辞不就的,但听到巴颜说「萨蛮姐姐若救活我孩子的命,就把金、银、闪缎、蟒缎、骟马、牛、羊等牧群分给一半,以报答恩情」后,就答应了巴颜员外的请求,由此可见,尼山十分贪财。尼山萨蛮在救回巴颜员外儿子以后,书中说她「洁身自好,断绝了跟纳哩费扬古的暧昧关系,又因见了阴间的各种刑法,绝止了淫乱之念」,可推知尼山原来真如其夫所咒骂的「十分淫荡」,另从尼山婆婆的口中得知,尼山把丈夫的魂魄抛到酆都城不得转生是「再度杀了夫婿啊!」,清楚的告诉读者,尼山萨蛮除在阴间扼杀了她丈夫的转生灵魂外,还曾在阳间杀害过自己的丈夫。说尼山是一个在法网外苟且偷生的杀夫累犯,应不为过。

  在「海拉尔本」中,尼山萨蛮看起来就正派多了。首先从容貌上,这个本子就着墨甚伙,不再像以往用「年轻的姐姐」那么一笔带过。以下是巴颜初见尼山的情景:

  在房门前有位貌美动人的妇人坐在门坎上洗衣服,巴尔杜巴颜仔细的看约有二十岁左右的样子,长得实在像潘安公的女儿下凡似的,一双眼睛如同秋水般的清澈、眉毛像两弯新月,脸蛋儿似满月般的圆,体态好似春天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曳,十个手指像春天里的葱儿,巴尔杜巴颜看了好一阵子,才趋前说……

  「海拉尔本」的作者似乎在一开头就想为尼山平反,所以用了许多好词来形容尼山的美貌,甚至连见多识广的员外都「看了好一阵子」呢!尼山萨蛮不只长得好看,行事作风也有所不同。她推辞巴颜的邀请,理由是家有婆婆要照顾:

  我怎么不能去?只是担心眼前若把七十多岁的婆婆没有人服侍为此担心。巴尔杜巴颜说:萨蛮姐姐不必为此犹豫,现在我自己回去,明天就派四个奴婢来,准备足够各种吃喝的,派阿哈尔济、巴哈尔济代表请萨蛮姐姐,这么一说,尼山才答应去。

  此外尼山对婆婆的礼数也是一丝不苟的,可以看出婆媳之间的相处完全合乎当时的社会规范:

  阿哈尔济、巴哈尔济像急风骤雨似的拼命的走,不久来到了尼西哈河边,找到尼山萨蛮的房子进去,说明来意之后,把差遣使唤的奴婢四个人,留下接受尼山的指导,一会儿功夫,尼山萨蛮穿上了相配的彩衣,给婆婆行离别礼之后,把各种神具装上车子后,她自己坐了轿子赶向罗洛村。

  尼山萨蛮在巴颜家见到纳哩费扬古时,说话的口气也由轻挑改为庄重,以下是「海参崴本」的内容:

  纳哩费扬古老弟呀,二神你听着:好好陪大姐我击鼓。咱们是老搭档了,神鼓就全靠你了,要是不能如意,就用饰有鼠皮的鼓槌,当着大众的面打你的大腿,要是不合鼓点乱敲,就当众用湿杜李木鼓槌打你的屁股。(注十二)

这种口气听起来确实有些轻浮,为了改善这个缺点,「海拉尔本」就把一些什么「老搭档」「屁股」等有暗示及不雅的字眼一笔删掉了:

  尼山对纳哩费扬古笑着说:不能完全合我鼓点敲的话,用鼓槌责打八十下,若不能敲好的话,用槌责打四十下。

  经过以上各处的删节调整,一个「美丽端庄」的尼山萨蛮已经浮现在读者的面前,既然是个好人,所以结局里也就没有再让皇帝给处死的必要了。

2.员外的儿子色尔古代费扬古:

  在「海参崴本」中,巴颜员外的第一个儿子是没有名字的,这个儿子死后,员外又得子才起名色尔古代费扬古。而在「海拉尔本」中,巴颜员外第一个儿子就叫做色尔古代费扬古,但十岁时病死了,后来巴颜又得一子,仍取名色尔古代费扬古,有纪念第一个已逝儿子的意味在。色尔古代费扬古在这个本子中,除了打围、暴卒、复活的正常演出外,还有经由太白金星指引,见到了自己未来的妻子巴颜布克‧活卓的场景,太白金星的指引如下:

  色尔古代费扬古走了半个月,尚未遇到相配的女孩子,太白金星说:我们不照理指点送他去的话,我们将会获罪,遂变作一只兔子在色尔古代去的路上奔跑,色尔古代费扬古急忙拿出弓矢射箭,正好打中兔子,兔子带着箭往后奔跑,色尔古代和阿哈尔济‧巴哈尔济一齐追去,一看不见了兔子,箭落在路上,往前观望,有一座大城……

  色尔古代在大城里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太白金星的目的也达到了。色尔古代的个性倒是挺统一的,因为他一直在打围、射箭!连找太太的方式也离不开弓箭。

3.萨蛮助手纳哩费扬古:

  从前面的人物介绍里,我们已经知道尼山萨蛮的助手纳哩与尼山萨蛮间是有暧昧关系的,「海拉尔本」采取了要救一齐救的策略,顺便把纳哩费扬古也塑造成一个稳重顾家的人,其个性的转变与尼山完全一致,于是纳哩出门到巴颜家就不再是说走就走,而多出了一些情节:

  纳哩费扬古笑着说:这个没事找事的尼山萨蛮,又要找我小弟麻烦,既然抬爱不去也不行。说完进屋里穿上相配的彩衣,向父母禀告原因,行离别礼。又吩咐家人,在我出门后,好好照顾家宅。骑了阿哈尔济带来的骟马,直奔罗洛村而来。

4.尼山的丈夫:

  在「海参崴本」中,尼山的丈夫诉说尼山的罪状是「不把丈夫放在眼里、不伺候婆婆」,这个罪状在「海拉尔本」中修正为:「不救从小结发的丈夫,有违夫妻伦常」,只剩下了一句话。这种控诉与其说是控诉,还不如说是哀求来得正确一点。

  在「海参崴本」中,纳哩的妻子在阴间听候子孙娘娘使唤,理由是「娘娘以我洁净善良而带来,在身边使唤」,这显然是个对比,从前面的分析得知,尼山同纳哩有染,让尼山在阴间遇到情人的原配,作者警告的意味十足,尼山表面上「大为欢喜」,但心中的难受,亦是可想而知的。纳哩的妻子这个角色,在「海拉尔本」中完全没有出现,想来在这个版本中尼山品行端庄,并无偷情的事实发生,所以警示性人物纳哩之妻也就没有必要再出现了。

6.尼山的婆婆:

  在「海拉尔本」中婆婆一直接受尼山这个媳妇的孝顺照顾,所以在故事收场时,她也没有上告皇帝自己媳妇的罪行,使得尼山萨蛮的故事得以喜剧收场。

7.美女巴颜布克活卓:

  这个人物只在「海拉尔本」中出现,她的美貌,应该不亚于尼山萨蛮呢,书中记述如下:

  色尔古代费扬古仔细端详那个女孩,觉得真像广寒宫的仙女下凡,美得举世无双,如女中之后。面貌美如嫦娥,一双眼睛秋水般的清澈,娥眉弯弯宛如新月,樱桃小嘴藏在笑靥里,轻移的三寸金莲,敌不住春天的风光,色尔古代费扬古魂魄几乎快要飞散,混身发楞的对二个仆人说:美极了!简直在光天化日下作梦呢。

8.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这个角色只在「海拉尔本」的结尾处出现。他也许就是那个在前半场出现过,指点巴颜去找尼山招魂的驼背老人,但这点书中说得不清楚,所以也只能猜测一下罢了。太白金星为了担心色尔古代费扬古老是遇不到相配的女孩子,曾自言自语说话:「我们不照理指点送他去的话,我们将会获罪」,遂变作一只兔子指点色尔古代寻妻之路,从太白金星自言自语的话看来,他如果没有帮色尔古代找到妻子,有人会判他的罪。显然太白金星在这个本子里还有着上级领导,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神仙下凡可以随心所欲的摆布人类。这种现象在《尼山萨蛮传》中经常可以看到,无论地岳、人间、天上到处都有封建时代的「王法」存在,其森严周密并不会逊于现代社会的法律条文。

四、伦理的冲突

  《尼山萨蛮传》这个故事之所以会传遍世界,应与其为满文文献,宗教作品、反映当时社会与宗教上的问题(注十三)有关。现在本文不拟讨论其满文、宗教上的价值,而想仅就其反映的人伦社会问题上着墨。这部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引人入胜,或在于其就中国传统伦理曾加以悉心安排,并造成许多伦理上的冲突所致。我们可以在很多有名的希腊神话悲剧中看到类似的例子,中国人的个性比较保守,所以这类的伦理冲突往往不像希腊神话那么赤裸直接,但《尼山萨蛮传》却冲破了这些保守的障碍,表现出满族这个新兴民族的内在活力,故其文学价值应是受到肯定的。

  初步大略的估计,《尼山萨蛮传》所产生的伦理冲突有九种,五伦中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冲突矛盾尽在其中,另外还有不在五伦中的人鬼、神鬼、母子、婆媳冲突,现个别分述如下:

1.君臣之间:尼山在阴间杀夫完全是一种职业行为,有何罪过?所以尼山才会无所谓的说了出来。但在父权社会中已构成了向父权挑战的严重罪行,所以一般版本之中尼山都以杀人偿命罪被处死,在封建时代,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所以尼山只有被皇帝杀死一途,别无选择。在「海拉尔本」中,作者巧妙的规避了这一项伦理法则,根本就不让御史、皇帝出场亮像,才让尼山萨蛮躲过大劫。

2.父子之间:在《尼山萨蛮传》这个文学作品中,父子之爱是深得化不开的,照理说应无所谓冲突存在才是,尤其巴颜为了救子一命,竟愿意将家财分一半给尼山萨蛮,这种父爱的强烈感觉,使人觉得真是天下父母心呀!但是我们看看色尔古代费扬古明知自己的哥哥,十五岁时到曾横拦山去打围身终,却仍然执意要违背巴颜员外的意思,走上那条不归路,就可以察觉出父子之间的矛盾是很尖锐的,巴颜愈爱儿子,这种冲突就显得更强烈慑人。

3.夫妇之间:尼山萨蛮在救出了色尔古代费扬古之后,通常安排剧本就进入了尾声,没什么好写的了,但是《尼山萨蛮传》偏来个峰回路转,让尼山遇到她那个死得不明不白的穷丈夫,于是让读者看到了一出贫贱夫妻百事哀的闹剧。尼山丈夫的尸体已烂,而尼山丈夫偏要强求尼山拯救自己,这种无解的习题,正是一般社会案件中夫妇面临双输局面的翻版,思之念人浩叹。尼山后来也见到了纳哩的妻子,纳哩的妻子「洁净而善良」,她对尼山的与丈夫偷情并无斥责之意,反而表现了极大的宽容与善意,这应是尼山还魂后与纳哩断绝暧昧关系的重要诱因之一,其实这两对夫妇之间的聚散离合,也有值得现代夫妻借镜参考的地方。

4.兄弟之间:中国传统社会很早就有嫡长子的观念。《尼山萨蛮传》这个传说故事中,色尔古代费扬古两度担任巴颜员外儿子的角色,同名同姓,同样于十五岁时到横拦山去打围身终,这两兄弟命运相同,但不能同时活着继承巴颜的家业,这就可以看出,兄弟之间在继承权上有难化解的冲突存在,《尼山萨蛮传》有一个异文说,色尔古代费扬古是一对双胞胎,尼山也只救活了其中的一个,其兄弟间的矛盾情绪就更明显而突出了。

5.朋友之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尼山在作法时嫌村中三四个萨蛮打击男手鼓都不合音调,尼山立即要求与她有暧昧关系的纳哩来击鼓,真是「同道不如同好」呢!尼山认识蒙古尔代舅舅,也认识阴间的船夫等,但是利字当头,朋友不值一文钱,尼山萨蛮那次不是三把纸,三块酱的送礼?所谓朋友之间的义气,在《尼山萨蛮传》中连一点影子都看不到。

6.人鬼之间:阴间的蒙古尔代舅舅,奉阎罗王的谕旨,抓了无辜的男孩色尔古代费扬古,终于引发这场人鬼大战。阎罗王由于取得男孩色尔古代的手段不够光明,所以当尼山下阴兴师问罪之后,阎罗王并不敢抵抗,只向尼山要了狗、鸡和解了事,只是鬼王的阴险却不是耿直的尼山所能抵挡的。尼山后来巧遇自己的丈夫、纳哩的妻子等人显然都是阎王所精心安排的反击力量,最后尼山被皇帝处死,也可以当作是中了阎王的借刀杀人计。

7.婆媳之间:《尼山萨蛮传》是个婆媳关系十分走极端的案例。「海参崴本」的婆婆极恨尼山再度杀夫,于是告官让尼山这个媳妇尝到苦果。「海拉尔本」则一直在维持婆媳关系的和协,尼山最终也得以享受荣华富贵,作者这么做,似是不忍心尼山步入死亡,故化解婆媳心结,卒以喜剧收场。不过从原有的戏剧架构看来,尼山与婆婆的心结事实上是无法化解的,而修改掉这部份冲突,也减低了不少戏剧效果,或许这是改编者所始料未及的吧!

8.神鬼之间:神在这个故事里担任普通风报信,旋乾转坤的正派角色,如果不是神人下凡指点巴颜去找尼山作法,色尔古代费扬古的小命一定会一命鸣呼,后面的正戏也就演不下去了。剧中靠着有正义的神与邪恶的阎王暗斗,无辜的百姓才有机会找到公理的空间,整个故事里神明都没有正式插手人间的事务,唯一出现的场面也要化身成一个「罗锅腰快要死掉,俯着腰行走的老翁」,展现出神明但求助人而不想炫耀自己能力的低姿态,与鬼王只想从人间掠夺人命、又摆出阵仗对付尼山的凶残面貌,比起来两者的风格真是高下立判了。

9.母子之间:五伦里面只说到父子,却没提到母子,其实人类的母子亲情强过父子关系,现代心理学开山大师弗罗伊德说人类有「恋母情结」,而且相对的有所谓「恨父情结」,是存在于潜意识中所谓的性本能,是人类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注十四)。这么强的亲情关系,正是推动尼山萨蛮的婆婆,冒着后半生无人服侍,可能生活无着的危险,而坚持告官的主要原因,无论从人类学的角度,或是从中国传统社会的一般认知来看,那种母子连心、癞痢头的儿子是自己的好的亲子关系,是很难被一个无血源关系、即使十分孝顺的媳妇所轻易击溃的。所以「海参崴本」中,婆婆对媳妇尼山在阴间「亵渎」了自己的儿子,也表现出极度的愤怒,应是完全合乎情理的。说尼山亵渎了而不说杀了也有一番道理,因为尼山的丈夫已经是一个鬼了,杀一个鬼并无任何意义,只有人会死,鬼并不会死,而且尼山将丈夫投入酆都城,只是不许丈夫转生,与一般人世间杀死的意义也不相同,顶多只能算是人间的坐牢罢了。

  所以当「海拉尔本」想用媳妇的「孝顺」,来化解婆婆因媳妇亵渎自己的儿子所产生的愤怒,就让明眼人觉得有些可笑了。母子亲情的力量不可小看,旧苏联解体以后,「红军之母」的故事才逐渐为外人所知。原来苏联在支持阿富汗内战的时候,苏联红军在战场上的生活环境极差,外有强悍的阿富汗反抗军威胁,内有各级干部动辄打骂的虐待,加上缺衣少食,差勤无度,折损甚多。消息传回后方,参军子弟的母亲群情激愤,组织抗争团体长期向苏联军方示威。在共产社会里示威是杀头重罪,更何况向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军方示威了。但是红军之母这个团体偏不信这一套,即使虎口拔牙也要去做,苏联军方为此头痛之至,却不敢下手开刀,因为即使是专制政权,也没有胆量向母爱挑战呢!

  明白了这层道理,我们就觉得「海拉尔本」的作者,为拯救尼山的性命,在书中各处为尼山化妆补漏,以抵销母爱的力量,做法上是有些牵强呢。

五、结语

  综合比较起来,「海参崴本」《尼山萨蛮传》中,尼山萨蛮的角色个性与剧情的起伏,各个配角的出场顺序是完全配合一致的,故事质朴,有原创性,「海参崴本」的《尼山萨蛮传》中删除了「海参崴本」的部份角色,如纳哩的妻子,御史官、太宗皇帝等,又添加了部份角色如美女巴颜布克活卓及其父母、太白金星等,将一出悲剧转变为喜剧,删除了淫乱、添加了孝道,汉化的意味浓厚,有斧斫痕,故剧力稍逊,但「海拉尔本」亦有其长处,像对尼山、巴颜布克活卓的美丽,有极深刻的描述,将这两个女人的形相塑造得栩栩如生。太白金星为了引导色尔古代寻找妻子,不惜变作兔子忍受中箭的痛苦,展示了罕见的敬业态度。尼山萨蛮在婚礼喜宴时与纳哩费扬古轮唱一首祝福神歌,亦可看出作者撰写神歌的文学创作能力,不遑多让,所以这两个版本的《尼山萨蛮传》都有其可看性,相信也都有相当的读者群存在着。说唱文学若失去了听众,是不可能流传至今的。因此无论从《尼山萨蛮传》这个故事的本身,或是从各种版本处理故事的歧异之间,我们都可以藉此看出满族社会文化融合汉俗创造新文化的活跃生命力,而呈现的多种面貌。

  冲突理论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之一,与结构功能主义相左。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流行于西欧和美国,着重探讨社会冲突的本质和根源、冲突的类型、预防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等。弗罗伊德认为,人类主要倾向是使本能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将处罚如罪恶感减至最小的程度,因而人类自私的本能不可避免地会与社会的禁忌产生冲突,文化在冲突模式中,主要扮演的是禁止个人的本能宣泄的抑制性角色。(注十五)

  《尼山萨蛮传》故事中君臣、父子等个人成群体间矛盾表面化而发生的以压倒对方为终极目的的一种相互对抗状态,完全合乎冲突发生的定义,是文化人类学、心理学上探索冲突生成的现成案例。以往冲突理论尽人皆知,《尼山萨蛮传》亦是满学界的必读教本,然似尚未有人提及这两者的关系,但在译出「海拉尔本」《尼山萨蛮传》以后,经比对先前版本,发觉悲剧之所以能变为喜剧,全系抽掉「君臣」、「婆媳」冲突所致,此时方虑及冲突理论的实用时机,而归纳出前述之九种分析讨论。

  总之,《尼山萨蛮传》是一部看似荒诞、却暗合哲理的说唱文艺创作,其中经过了多位满族艺人的长期创作润饰,致有现在这般多种版本面貌出现的局面。经过适当的比对分析,当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以往满族社会的思想与文化。

注释

注一:注二:

注三:注四:注五:

注六:

注七:注八:注九:

注十:宋和平,《尼山萨满之死浅析》,《民族文学研究》,一九九○年第二期。

注十一:金启孮,《满族的历史与生活》,一九八一。

注十二:同注七。

注十三:同注三。

注十四:陈国强,《文化人类学词典》,浙江,一九九○。

注十五:同注十四。

 

 

TOP

可范之作!

为文之细腻,之不烦,当为用心尔.
再,人物矛盾与西学理论之勾联,似太仓促.
爱我所爱,美人之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