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

小暑节气的由来

2009-07-03 09:47:39  来源:中国天气网







小暑节气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蟋蟀“七月在野”

但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怪不得俺在雪山脚下也热得受不了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小暑节气的习俗

2009-07-03 10:47:14  来源:中国天气网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TOP

小暑节气气象条件与农事活动

2009-07-05 19:09:02  来源:中国兴农网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以及注意雷暴天气带来的灾害,雷暴天气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TOP

三伏天的由来习俗

2009-07-03 15:02:26  来源:中国天气网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热在三伏(图片来源:新华网)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7日节气是小暑,古籍《群芳谱》中说:“暑期之此尚未极也。”因为小暑过后,全年最热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汉书·郊祀志注》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夏至这天白昼长,太阳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后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少了,气温却一天比一天持续升高,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的时候开始入伏,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这段时间叫数伏天。

数伏天气要一个多月,古人把这段时间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例如: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时间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后就出伏了,随着日照时间缩短,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爽了。

“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入伏以后,暴雨易形成洪水,称为“伏汛”。农谚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农民喜,小暑防洪别忘记”。因此,数伏天气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国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为一周期的纪日方法,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开始,至今从未错记,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奇迹。由于干支纪日与农历各月无一定对应规律可循,除推算个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领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龙”等杂节气时才使用。

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TOP

小暑节气杂谈

009-07-03 10:55:38  来源:中国天气网






小暑时节,荷花婷婷玉立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华字典中“暑”为热,但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而是炎热。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

◆小暑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2009年7月14日,进入三伏中的头伏。
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避暑
夏日,并不是处处炎热:满眼的绿树浓荫,荷花婷婷玉立,茉莉花香沁人,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夏日的清凉;软软的沙滩、蔚蓝的海水,徐徐的海风,是人们度假的天堂;在山地风景区中,松林、云海、瀑布、山泉,轻轻的山风,宜人的温度,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在农村,人们习惯利用早晨做农活,夜晚在庭院里看电视;在城市,人们喜欢夜晚逛商场上影院、喝清凉饮料,乘有空调的汽车……。可见,避暑、消夏是人们的自然选择。

◆防暑
夏日,防暑是人们永远需要重复的话题。露天工作者和老人、婴儿、病人是最需要注意防暑的。其实只要注意采取措施,暑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多喝茶水、绿豆汤,多食清淡食物,勤洗澡、勤换衣,保障充足的睡眠,外出采取防晒措施,活动不要过量,避开中午时段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驾驶,注意收听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警报”、“中暑指数”、“紫外线指数”预报,等等。虽说老生常谈,但仍需提醒。

◆暑假
小暑期间天气虽然炎热,但学生们却盼望着它的到来。因为从这时起,暑假开始了。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意愿,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游泳是暑期的重要活动内容,背包出游也是大、中学生的最爱。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不时打破青山绿水间的宁静,尤其是北方的海滨、山地的景区,往往是他们出游的首眩
需要提醒:游泳一定要到游泳区,不要选择不安全的水域游泳;外出到山地景区旅游,一定要提前了解天气,注意躲避大暴雨形成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到川西、滇西北、桂西等多雨的风景区旅游,要特别注意安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长见识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TOP

引用:
原帖由 英古阿格 于 2009-7-20 13:13 发表
怪不得俺在雪山脚下也热得受不了了。
要到7月23日 ,小暑才过去~~

在丽江雪山脚下再坚持几天吧~~

TOP

小暑

百度百科


    小暑(slight heat)
    计算公式
    前後节气
    小暑-农事
    小暑-农谚
    小暑养生
    小暑-习俗



  

TOP

小暑(slight heat)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TOP

计算公式

  小暑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108,20世纪=7.928。
  举例说明:2088年小暑日期= [88×0.2422+7.108]-[88/4]=28-22=6,7月6日是小暑。
  例外:1925年和2016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TOP

前後节气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TOP

小暑-农事

  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
  有的年份雨稀少,高温低湿呈伏旱。
  立足抗灾夺丰收,防涝抗旱两打算。
  夏播作物间定苗,追肥治虫狠锄田。
  春苗中耕带培土,防治病虫严把关。
  棉花进入花铃期,修治追耪酌情灌。
  预防中暑和中毒,掌握两早和两晚,
  毛巾肥皂随身带,长裤长褂身上穿。
  空闲地上种蔬菜,头伏萝卜不容缓。
  雨季造林好时机,精细认真管果园,
  冬修榆树夏修桑,修整白杨于伏天。
  村村户户沤绿肥,肥堆如山麦增产。
  割晒青草好时机,牲口冬季之“美餐”。
  伏天牲口保好膘,秋天种麦不为难。
  鱼长“三伏”猪三秋,增饵防病是关键。

TOP

小暑-农谚

  谚语
  小暑小禾黄
  小暑吃芒果
  小暑温暾大暑热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
  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六月年景如翻饼。
  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
  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河堤再坚硬,老鼠能挖洞。
  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农夫莫忘昼夜观天,阴晴风雨,积累经验。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淋了伏头旱伏尾。
  东南风,雨太公。
  东南风上不来,上来漫锅台。
  夜起东南风,下雨就不轻。
  六月东风当时雨,好似亲娘叫闺女。
  东风急溜溜,难过五更头。
  东风刮得急,就要披蓑衣。
  雨过东风急,还得披蓑衣。
  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风急云越急,越急越有雨。
  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东风不晴天。
  常刮南风忽转北,风雨齐来到不黑。
  常刮北风忽转南,当夜就是阴雨天。
  伏里顶风乌云集,顷刻之间下大雨。
  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淋死鸡;云往南,水漂船;云往北,瓦碴晒成灰。
  云彩往东一阵风,云彩往西雨凄凄,云彩往南雨连连,云彩往北一阵黑。
  不怕云彩顺风流,就怕云彩乱碰头。
  乱云天顶绞,风雨就来到。
  云彩乱绞头,下得没了牛。
  午后西北黑云生,往往下雨还刮风。
  云从西北起,狂风连急雨。
  云从东南上,下雨不过晌。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厚云连成片,当时把雨见。
  云彩接太阳,大雨下三场。
  乌云接驾,不阴就下。
  黑云接了驾,就要把雨下。
  云来接,龙王不得歇。
  云彩接太阳,明天下一场。
  云彩接老爷儿(太阳),有今儿没有明儿。
  早烧雨,晚烧晴,乌云接日等不到明。
  早晨烧,晚上浇。
  早晨下雨一天晴。
  黑云接得低,有雨在夜里;黑云接得高,有雨在明朝。
  日落云里走,有雨半夜后。
  午后云上日,有雨在当时。
  午后云遮,夜雨滂沱。
  午后有云不上日,有雨就得二三日。
  扫帚云,淋死人。
  天上起了炮台云,不过三日雨淋淋。
  云似炮台形,没雨定有风。
  日出云如山,午后地不干。
  早有破絮云,午后雷雨淋。
  早晨遇云,不雨也阴。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
  东风云过去,雨下不多时。
  乌云往东,有雨稀松。
  西北风是开天的钥匙。
  傍晚西北风,半夜天就晴。
  早上浮云走,明日晒死狗。
  北风上了东,越刮越稀松。
  早晨天无云,尽管远处巡。
  云随风雨疾,风雨霎时息。天上有云丝,晴天便可知。
  火烧云,晒死人。
  傍晚火烧云,明日晒死人。
  日落西边明,明天天准晴。
  老爷儿(太阳)倒吊明天晴。
  天上鲤鱼斑,晒禾不用翻。
  瓦块云,晒死人。
  早晨薄薄云,中午晒死人。
  太阳倒照,晒得猫叫。
  日头送了山,预备洗衣衫。
  沉雷主连阴。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不怕炸雷响破天,就怕闷雷挤磨眼。
  西北黑云生,云雷必震声。
  上昼雷,下昼雨,下昼雷,三日雨。
  一夜起雷三日雨。
  当头雷无雨,闷雷雨凄凄。
  先动雷声无大雨,后动雷声雨凄凄。
  久雨不见晴,一声霹雳鸣,阴雨即转晴。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当头雷无雨。
  干打雷,不下雨。
  早雷当日晴。
  闪光西北天,大雨下连连。
  立闪风雨急,横闪雨来迟。
  东闪晴,西闪雨,南闪雾露北闪水。
  闪光强转弱,有雨来不到。
  朝虹雨,夕虹晴。
  对日虹,不到明。
  东虹呼雷西虹雨,南虹过去行雷雨,北虹就要干河底。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下涝雨。
  东虹辘轳西虹雨,南虹出来摸鲶鱼。
  虹吃雨,下一指;雨吃虹,下一丈。
  早霞红丢丢,晌午雨溜溜;晚霞红丢丢,明天好日头。
  早上放霞,等水烧茶;晚上放霞,干死青蛙。
  早霞备雨具,晚霞行千里。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雾露不收,细雨淋丘。
  早晚雾不散,有雨不过天。
  三日雾蒙,非雨即风。
  三日雾,起东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早晨地罩雾,尽管洗衣服。
  早晨有雾,尽管晒裤。
  早晨雾浓一日晴。
  早晨下雨一天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十雾九晴,不晴沟满壕平。
  久晴雾阴,久阴雾晴。
  久雨大雾晴,久旱大雾雨。
  朝雾消,晒衣帽;朝雾延,阴雨天。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平时无露突然增,近日就要雨星星。
  夜晚露水狂,明日好太阳。
  露水越大,天气越好。
  阴天夜无露。
  大风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日晕雨,月晕风。
  日晕三更雨,月晕一天风。
  日出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有晕下满盆。
  晕圈到中午,风雨都解除。
  日晕蓝、红、绿,很快就有雨。
  太阳披蓑衣,明天雨凄凄。
  大晕风伯急,小晕雨师忙。
  月亮被圈套,定有大风到。
  圈儿套月亮,大风满天扬。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星星眨眼,大雨不远。
  星星挤眼,大风临前。
  久雨见星光,来日雨更狂。
  北斗星打闪,隔雨不多远。
  星星红蓝,近日雨灌。
  星星稀,披蓑衣;星星密,晒脱皮。
  日若当午见,三天不见面。
  露一露,下个够。
  亮一亮,下一丈。
  晃一晃,下三晌。
  太阳回头笑,等不到鸡叫。
  夜晴无好天,等不到鸡叫唤。
  夜晴无好天,明朝依旧雨绵绵。
  先下蒙蒙无大雨,后下蒙蒙不晴天。
  雨点落下一个泡,还有大雨要来到。
  雨点落下一个锥,天明下到大天黑。
  雨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六月六,看谷秀。
  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谷打苞,水满腰。
  拖泥秀谷。
  拖泥带水看秀谷。
  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卡脖旱,少干饭。
  六月稻,大水泡。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梨旱枣。
  入伏不种黍和豆。
  见暑不种黍。
  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过了小暑,不种玉蜀黍(玉米)。
  麦不见伏,伏不见麦。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头伏萝卜,二伏白菜。
  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离锄。
  谷锄七遍谷无糠,稻耥三遍谷满仓。
  稻耥三遍串串满,豆锄三遍粒粒圆。
  豆锄三遍荚成串。
  豆锄三遍粒儿圆。一遍扁,二遍圆,三遍四遍天鹅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
  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