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农历立春日。民间把它作为春季的开始而恭迎,沿袭成节。周朝已有立春行祭之风。清同治年间, 苍梧、桂林、临桂、容县等地迎春节俗尤盛。是日,各家将写着“迎春接福”的红纸贴于香火台正中或厅堂门的正中,点香燃烛,化纸鸣炮,鼓吹送春牛(用纸扎和泥塑成)并迎神于东郊,谓之“迎春”。之后抬着“春牛”回城作耕作状,主事执鞭甩三下,一为风调雨顺,二为物阜民安,三为天下太平。谓之“鞭春”,以示迎春开耕。鞭春后还将“春牛”倒散,众人争抢“牛身”而归,意为纳吉。桂林、临桂除“春牛”外,还抬“傲妈妈”(纸人),民众根据“傲妈妈”是否戴雨笠来预测当年收成。是日,民众无论男女老幼皆围而观之,称“看春”或“看春色”。各地还有饮春酒、吃春饼习俗。现各地立春日祭神仪式简化,农家多只贴一红纸条以迎春。
舞春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