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马奶奶“扫尘土”感受东北年俗
光明网 2014-01-24 来源:长春晚报 本报记者 杨丹
过了腊月廿三,年的脚步近了,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虽然大家如以往一样上班,但不少家中有老人的早早就忙活完了,囤好了年货,打扫好卫生,就等着“马上”过年。23日,记者来到了朝阳区重庆街道崇智社区的马鸿奶奶家中,陪她一起按着年俗“扫尘土”,听她讲述东北过年习俗故事。
老年人
囤好年货扫好房
朝阳区重庆街道崇智社区的马鸿奶奶今年79岁了,她在国联小区一带住了大半辈子。23日上午,记者走进马阿姨家,房子虽然有年头了,但室内的设施非常干净整洁。马奶奶说,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春人,说起现在过春节,她感慨颇多。“活了大半辈子,还是挺盼望春节的,毕竟是中国传统的一家团圆的日子。”马奶奶说,老伴去世早,现在她与小女儿一起住,大女儿身体不好,平时也不能总来看望她,趁着春节这个机会,她与两个女儿可以团聚。
看着春节临近,马奶奶不禁怀念起她小时候充满浓浓年味儿的春节,她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没有工作,家中兄妹四人,一家的生计全靠父亲。所以日子过得比较清苦,一家六口人挤在两间平房内,所以春节成了孩子们特别盼望的节日。马奶奶回忆,那时候她的母亲会在腊月廿三之前准备好春节一家人要吃的东西,无非是鱼、肉和酸菜。母亲会在腊月廿五前,将家中的煤、杂物、被褥等东西搬到外面,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老人们都说,“即使家里很干净,也要拿着扫帚扫几下,图个吉利。”
一顿擦抹后,母亲会将东西物归原位。第二天,母亲会准备一只大脸盆,将所有家人的衣服和被面褥面手洗干净,然后熬好面糊浆衣物,与父亲一起抻开衣物的褶子后,晾到外面,待冻得很硬再拿回室内弄干,之后连夜缝制好,以备使用。
“小时候每年年三十吃顿饺子,是这一年最高兴的事。”马奶奶说,别人都说现在年味儿淡了,她觉得要看从哪个角度看,现在大家生活好了,不住地房了,家里干净‘扫尘土’的人少了,囤年货的人少了,但大家能够及时吃到新鲜菜肉,也依照传统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
年轻人
“扫尘土”多靠钟点工
在北方,人们都有过小年“扫尘土”的习惯。过了腊月廿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家家户户都要彻底打扫室内,做到窗明几净,俗称“扫尘土”。“扫尘土”为的是除旧迎新、去除不祥。如今都是谁在“扫尘土”,尘土如何扫呢?
23日一早,记者来到临河街上一家较大的家政公司,看到工作人员非常忙碌。随后记者从该公司的李姓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春节前夕,家政公司迎来了一年最忙碌的时期,不仅人手减少了,客户还增多。李姓工作人员介绍,春节前的家政市场,主要以帮忙“扫尘土”的钟点工为主,他们公司的价格是每小时30元,以3个小时起算。但是由于平时做钟点工的不少都是外地人,人家早早赶回老家过年,所以现在钟点工很少,每个都非常抢手,要提前3天打电话才排得到时间。
“春节前请钟点工‘扫尘土’的,多是一些在职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小两口,两人都上班,没有时间也没精力打扫卫生,所以请人打扫成了挺好的选择。”李姓工作人员说。
记者采访时,正碰到来咨询的陈女士,陈女士50多岁,她说是为女儿家请钟点工的,女儿两口子都忙着上班,眼看要过年了,家中非常需要有个人做彻底的清扫。“我身体不好,自己家勉强收拾了一下,她家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女儿说让我帮忙请个人,我就来了。”陈女士说。
随后,记者又电话咨询了位于西五马路附近的几家家政公司,情况也大同小异,工作人员非常忙碌,钟点工“档期”都排满了。
解民俗
专家讲传统过新年
说起东北过年的习俗,省民俗学会会长、省政协委员、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施立学老师有一套顺口溜:“廿三,灶王爷上天;廿四,写大字;廿五,扫尘土,廿六 烀冻肉;廿七,赶年集;廿八,把面发;廿九,鞔香斗;三十晚上“守一宿”。
施立学介绍,正月初一乃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月之始、日之始)、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之日,俗称过大年。初一最忌一切恶言破绽,水不外泼,地不扫除。初一至初十,每日天气佳否,预兆一物之衰旺,即一鸡、二鸭、三猫、四狗、五猪、六羊、七人、八谷、九果、十莱。一为鸡日,如天气佳则是年鸡旺,否则衰,其余类推。
摄影 李自强
戴好头巾扫房喽!
以上内容来自: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