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冬至祭扫高峰来临 专家:是否尊重逝者考验现代文明

冬至祭扫高峰来临 专家:是否尊重逝者考验现代文明

文汇视点 2010年12月19日 06:29 来源:文汇报  作者:周其俊 选稿:孙晓菲

  昨天是今年冬至祭扫人车流量高峰日,由祭扫引发的殡葬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王宏阶接受采访时呼吁:“当前的上海殡葬改革,应该大力提倡殡葬文明!”

  “豆腐饭”该怎么吃?

  有的人参加追悼会后,刚刚痛哭过,接下来吃“豆腐饭”时,却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甚至喝得醉醺醺。“这的确于情理有些不符,值得探讨。‘豆腐饭’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丧葬习俗:葬礼结束后,丧家要办酒席,酬谢前来参加葬礼的人”。王宏阶不无遗憾地说,“我不反对办完丧事以后吃‘豆腐饭’,但一定要把握度,氛围要适当。有的‘豆腐饭’一办就是几十桌,刚刚办完丧事,转眼间大家举杯,气氛热烈而欢快,显然与丧事的氛围不协调。”

  记者在参加过的追悼会上发现,一些主持人当着逝者的面,叼着烟,大嗓门招呼大家:开会了!开会了!还有主持人穿得花花绿绿,甚至还有穿短裤和凉鞋的。“这样显得很不庄重。在日本,一般男士参加追悼会都穿黑色西装,佩戴黑领带,女士穿黑色套裙,让人感觉庄重、肃穆、典雅,也给逝者充分的尊重。”王宏阶说:“开追悼会,出灵时可以设计接灵,应缓缓而行,把遗体安放在鲜花丛中;但现在有些追悼会没有这些讲究。将遗体推出后,主持人会当着遗体宣布注意事项:‘大家把手机关了!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意走动!’等等,这与肃穆、悲痛的场合十分不协调,也是对逝者的不敬。殡葬是什么?它是人类对自身遗体的处理方式,处理过程中能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则是对人类文明程度的考验。”

  人文视角的殡葬反思

  王宏阶认为,应从人文角度对目前殡葬的细节进行反思。比如,哀乐放多长时间适宜,业内外有不同看法。现在开追悼会主持人都会宣布“默哀3分钟,奏哀乐”,可从实践来看,几乎没有一次追悼会播放哀乐达到3分钟,长的2分钟,短的只有40秒。“播放时间如果太短,显得草率、轻浮,也是对逝者的不尊重;播放时间过长显然也不适宜。这要从心理学、民俗学和人们的心理感受等方面来思考。我研究的结果,播放1分15秒至1分30秒对追悼会氛围的渲染、对人们心灵造成的冲击并转化为强烈的心理感受最为适宜。”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殡仪馆主持人不少是才工作几年的年轻人或逝者单位工会的相关人士,有的由于对逝者不了解或自身人文素养的缺乏,使追悼会开得十分简单甚至草率、勉强。

  据悉,上海已在全国率先着手培养专职殡葬司仪,为逝者送上最后的祝福。目前,龙华殡仪馆已选拔出12名专职殡葬司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