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联华专访:元宵节话灯彩
本人于2009年农历正月15日被邀南昌电台《生活采风》现场直播, 以下是由自已整理的采访稿,供网友们欣赏。
记者: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春节刚过,到处还弥漫着过年时欢乐的气息,人们余兴尚浓,这不,正月十五又快要临近了,天边明月升起,地上灯火辉煌,早春的夜晚虽然寒风料峭,而复苏日暖的大地已是一片温馨的气象。南昌城到处悬灯结彩,歌舞游乐,家家吃汤圆,放烟花,到处洋溢着节日浓郁的气氛。在这美好的时光,我们又一次特邀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先生,请他介绍一些有关元宵节的节庆活动。我们先说说元宵节吧!
梅:节日风俗是展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闪民族之光于眼前,寓社会人生于瞬间,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道家便把新年后第一个圆月之日即正月十五日,定为上元节,通称元宵节,又称龙灯节,它是中华民族最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中国真正的民间艺术节或者叫中国文化节。南昌民间有“正月十五大于年”的说法,以至把元宵节也算在过年内,元宵节一过,这年才算过完,人们相互问候、拜年也通常到元宵节才告结束。张灯、赏灯、耍龙灯是元宵节的主要习俗,它突出一个“闹”字,各种舞龙队伍走上街头,从洗马池、中正街、府学前、瓦子角、万寿宫到西大街一带,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到处鼓乐喧天,许多大街小巷搭起台子唱起连本大戏,入夜之后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门前都要挂起彩灯,各种灯笼大显身手。尤其是宋代发明火药后,灯彩加焰火,狮子身上结上爆竹燃放,家家都放烟火,元宵节欢乐的气氛达到高潮,当时的花灯品种已齐全,如自动旋转走马灯、数十丈长的火龙灯、喷水灯、戏剧人物灯,南昌地区在元宵节表现最具特色的是板凳龙、高跷灯、马灯、蚌壳灯、彩莲灯、花篮灯、瞎子灯、狮子灯、挑花篮等。
记者:元宵节如此热闹,它包含什么文化内涵在其中?
梅:元宵节之所以如此热闹,原因有三:一是汉朝在正月十五祭祀最高的天神太一,祭礼通宵达旦,娱神而兼娱人,自然热闹非凡;二则由于佛教的影响。正月十五也是佛教的节日,《西域记》说“摩竭陀国正月十五日僧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佛教经典《涅槃经》记载:释迦牟尼火化后,信徒们将他的舍利子放在金座上,大众撒花瓣、奏乐,绕城燃灯十三里,以后为了纪念佛祖,元宵夜点花灯就成了风俗。佛教传入中国,这个节日正好同东土原来祭太一的节日相同,更增加了这个节日的欢乐;三是这中间包含着人们对夜生活的向往。中国古代历来实行宵禁的法令,入夜之后人们不得随便走动,唯独正月十五张灯祭祀天神,以求风调雨顺,终夜无禁。此时明月高挂,又四处张灯结彩,破例允许市民整夜游逛,人们的兴致格外高涨。唐初诗人苏味道《望日夜游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素,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形象地再现了唐代元宵之夜的风情,灯火繁盛,与星月争辉,在灯火月色交映之中,歌妓们浓妆艳抹,口唱小曲,游乐气氛极浓,正道出了人们珍惜这不禁之夜的心情。这一天,由于上古的最高天神太一后来成了道教中的天官而被定为天官诞辰,各个道观还要做法事,展现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这样重大的节日,只一天不能尽兴,因而在太平盛世(唐宋以后),人们往往从正月十一就开始闹元宵,一直到正月十七才罢灯。
记者:这样美好的夜晚,有那么多种艺术形式展葩吐蕊,人们自然要尽兴。我觉得元宵节闹花灯内容太丰富了,能跟我们详细讲讲民间灯彩吗?
梅:灯彩是流行甚广的民间艺术,一般是在秋收之后的农闲季节里进行表演,特别是在春节和元宵节更为普遍。据文献记载,自古以来便有在元宵节张灯结彩、玩灯舞狮的习俗。灯彩总的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琳琅满目的观赏性灯彩;二是千姿百态的表演性灯彩;三是表现民间信仰的祭祀性灯彩。载歌载舞,歌舞结合,在舞蹈表演上运用虚拟和象征的手法,是灯彩表演中的共同特点。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广泛而朴素,大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愿望,如逢年过节,舞着灯彩,走家串户,互相祝福,大大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同时,人们通过灯彩表演,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以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道具的精巧华丽是灯彩的另一明显特点,如花篮、扇子、手绢、竹马、龙、狮、船、车、桨等道具都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艺观赏品。灯彩中道具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形象地表达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感情,它可以一物多用,还可以巧妙地一物多变。制作道具的原料,大部分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木、竹、稻草、纸、香、烛、布等。所以逢年过节闹花灯成为各地百姓传统娱乐项目,有首歌就这么唱:
正月十五闹元宵哟
龙飞狮舞乐陶陶啰,
扶老携幼是义孝呀,
人间处处哟,
颂舜哟尧吔。
记者: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几种有地方独特风格的民间灯彩表演呢?
梅:好啊!一是龙灯,它是民间艺术的珍品,其表演形式极其丰富多彩。大体分为如下几类:1、滚龙。表演内容主要是出龙、戏水、戏珠、盘龙等,表演时,采用民间打击乐伴奏,情绪热烈欢快,气势威武雄健,动作飞腾翻滚;2、小型龙灯。包括草龙、珍珠龙、香火龙、独龙、三节龙、矮脚龙等。这类龙灯造型朴素,制作简便,表演灵活,动作简练,可在任何场地即兴表演;3、观赏龙灯。包括彩龙、游龙、板龙灯、鱼龙、金阁老龙等,特点是造型精美华丽,内容丰富多彩,气势宏伟壮观;4、舞台龙舞。它是在民间龙舞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新演化而成的。造型接近民间传说中的巨龙形象,给人以生动逼真之感。舞台龙舞吸收了民间滚龙、出龙、戏珠、盘龙等舞蹈动作,表演特点是轻巧优美,富于变化。
记者:听梅馆长这么介绍关于龙灯,让我领略到了龙是呼风唤雨、驱灾除害,太平吉祥的美好象征。
梅:接下来,介绍一下狮子灯。
民间狮舞,逢年过节伴随着花灯、龙灯、高跷灯等各种灯彩交替表演,又称狮子灯。在表演形式上可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着重于表情、动作细腻诙谐,主要刻划狮子温驯可爱的神态和表现狮子活泼、善于嬉戏的性格,动作有搔痒、舐毛、打滚、抖毛等。有的还增加一只小狮子,成为“狮子带仔”,表现大狮与小狮之间相依相偎的情态,小狮还时常模仿大狮的种种动作,把狮子的生活表现得活灵活现。武狮着重于武功技巧,动作勇猛,主要表现狮子威武的性格,动作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手摇狮是以双狮对舞的形式出现,一人舞球,一人舞青狮,一人舞黄狮,舞球者要求有翻跌扑的技术;舞狮者以下蹲步表现狮子的行进,跪步表现狮子的静止。手腕的力量很重要,要不停地摇动狮子来表现其舐毛、搔痒、扑球、叼球等各种动作。
记者:狮子是兽中之王,通过狮子舞来表现真是到位。
梅:我再介绍一下跑马灯、蚌壳灯、彩莲船、花篮灯。
跑马灯又名马灯、走马灯、跑竹马、跑布马、竹马灯,名称尽管不同,但表演形式大同小异,一般都是扶鞍徐行、扬鞭疾驰,或在崎岖道路上“艰难行走”,或在平原上“风驰电掣”。通过表演以示驱鬼神、保平安、庆丰收、迎新春。
蚌壳灯是根据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创作而成。其主要特点是:蚌壳姑娘十分惹人喜欢,渔翁老人非常风趣幽默,表演内容异常滑稽有趣,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神奇色彩。一般的蚌壳灯是两人表演,即一蚌壳姑娘,一老渔翁。也有的地方有六人表演的,外加四个小蚌壳姑娘,老渔翁为了获取珍珠,千方百计想使蚌壳张口,蚌壳姑娘故意将蚌壳一张一合,以引逗面前的捕蚌老人,蚌壳灯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每次的表演都引起观众的哄堂大笑。
彩莲船又称船灯、花船灯、彩龙灯、船鼓等。民间传统的彩莲船,在逢年过节伴随龙灯,花篮灯、节节高等灯彩即兴表演。配上新歌词,用锣鼓、二胡、笛子伴奏,内容喜闻乐见,歌唱优美动听,舞情活泼风趣,伴奏热烈欢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传统的彩莲船多见于:一老妇行船,一老汉划桨,或一女青年行船,一男青年划桨。
花篮灯表演形式又可分为挑灯、提灯、持灯、转灯四大类。挑灯,表演者肩挑一对大花篮表演;提灯,表演者用彩棍提着花篮表演;持灯,表演者一手拿花篮,一手拿彩扇表演;转灯,表演者举着灯托,花篮可以随意转动表演。花篮灯的造型,与传统的宫廷观赏灯彩和民间节日观赏灯彩一脉相承。它制作精美,绚丽多姿,象征着美好幸福,笠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花篮灯的音乐轻盈活泼,唱腔一般来源于民歌或戏曲,常常采用胡琴、笛子、唢呐等民族器乐伴奏,场地演出往往采用民间打击乐增强热闹气氛。总之,民间灯彩已成为一种健康的娱乐形式,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
记者:我听得都入迷了,平时在大街上看到各种各样的灯彩,只觉得热闹,没想到有这么多文化内涵,今晚又给我上了一堂民俗文化课。听众朋友们,你们有收获吗?如果您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欢迎下次节目与梅馆长进行交流。谢谢梅馆长,谢谢听众朋友们,下次节目再见!
2009年元宵节于南昌
[ 本帖最后由 梅联华 于 2009-2-12 11:1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