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作业:我的中秋
中秋日志
尽管学校不放假,但因为课程安排的缘故,还是能够抽出几天自由支配的时间。于是决定回家。对我来讲,过节回家几乎成了一种习惯,无论是回婆家还是回娘家。而这次,商讨的结果是回婆家。因为不久之后我们可以借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的机会去看望我的母亲。
于是兵分两路,乐乐与爸爸从北京出发,我则从济南出发,先汇合于“龙争虎斗几千秋”的徐州城,而后一道回家。到家已是中秋节的中午。公婆自然高兴,妹妹一家知道我们回来,也早早赶来等候。大哥照旧上班,嫂子却因为近来她所在的饼干厂效益不佳而没有出去忙活。大侄子也回家过节了,遗憾的是在潍坊上大学的二侄子因为今年中秋不放假而不得不退了早已买好的火车票。午饭吃得热闹,下午姐姐和姐夫又来,晚饭亦吃得热闹。记得好多地方闺女不能在娘家过中秋,在微山赵庙乡王庄村的侯家,显然不是这样的。
尽管家里午饭吃得很热闹,但我不得不说村里的中秋节是寂寞的,村里家外几乎没有什么信息可以显示这天——中华民族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与其他平常的日子有什么不同。这多少令人失望,因为对民俗文化的关注使我每次回家时都想有一些回家之外的收获,而且希望收获的是自己想象的。还有令人失望的是这晚月亮不够好。我曾经那样期待那样想象一轮圆满的肥硕的皎洁的散发着迷人光辉的月亮在眼前徐徐升起,然而这晚的月亮竟是那样昏得一塌糊涂,仿佛多少年没有睡觉刚刚睡着又被叫醒的模样。
不过,失望于我只是短暂的情绪。村里的中秋节是寂寞的又如何?这就是事实,这就是这里人们的节日生活。月亮昏暗又如何,终究比下雨要好得多些。我已将思念放到中秋前,决定将快乐留给中秋夜。于是倡议到田中看月,即便学不了“立多地湿舁床坐,看过墙西寸寸迟”的风流唐人,好歹也不枉了这一年一度的佳节良辰。倡议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响应,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将小桌子搬上三轮车,拿上月饼点心与电烛两支,径推车出门东去。一路上欢声笑语,唧喳不停。终于在稻田边找一处平坦的地方,摆下桌子,打开电烛的开关,放好食品,才发现忘了准备板凳的事。不过谁也不在意,或蹲或站,各随自愿吧。大家说着笑着吃着,也不知道说着什么笑着什么吃着什么……
也许我们的行动太出乎当地人的意外,也许是那两支电烛发出的蓝光和绿光在夜晚太过恐怖,从远处驶来的一辆摩托车突然在距离我们不远处停了下来,而后迅速转头飞驰而去,引得我们大笑不止。
再后来,乐乐提出每人作诗一首,自然又是喧闹一番。大侄子臣臣的诗尤为有趣,他将红红的月亮比做老天爷的香烟头,忽明忽暗。当后来月亮干脆全部躲起来的时候,便是公共场合不能吸烟,老天爷也不例外。正闹着,老公和妹夫家前来找我们回家。大家虽有些恋恋不舍,还是快乐地打道回府了。
晚风拂面,即将成熟的水稻散发着特有的气息,这是一个月亮虽然不明但依然美丽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