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游神”、“游饰”、“抬阁”等。源于神灵祭祀活动,清代传入广西。清末民初最盛。春节期间,各地常有彩架抬阁游行,具体时间则因地而异。如在平南县,从正月初三、初四开始,各大圩镇(特别是平南镇、大安镇)举办“游神”、“游饰”活动。由街道群众自行组织,每条街道主办一晚。先是鸣锣开道,接着彩旗、彩灯、抬关帝,再是由孩童扮装各种古代人物的“版饰”跟随。其中有“貂婵拜月”、“水漫金山”、“仙女散花”、“哪吒闹海”之类,每版饰都有小锣鼓伴奏。最后才是舞龙、舞狮队及音乐锣鼓柜。整个活动队伍庞大,往往动用数百人以上,近半公里。沿街群众烧香鸣炮,大商号多为狮子挂银牌。而在全州“抬阁”上装置景片,用男女儿童扮演戏曲故事,或“西湖借伞”、或“武松打虎”等等。由六人抬行,后配戏曲锣鼓。1950年后各地均取消大型“游神”活动,较为偏僻乡村仍存。1980年后此俗复盛。但敬神气氛渐无,多为民众自娱。20世纪90年代后宾阳尤盛,时间则在农历正月十一与当地炮龙节一并举行。
广西宾阳游彩架
图片出处:
http://www.nnwb.com/news/2007/0301/nnxc/085620.htm
[
本帖最后由 天曳 于 2009-4-9 20:1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