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群)中国民俗·县城谜夜《西王母民俗录》12
腊八粥吃糊涂后,走如跑,跑如飞,舍得花钱 ,见啥买啥,大肉大酒吃了再吃后,走亲串友,玩耍闲谈,大人小孩停止了脑的运动,身心整个进入奢侈的天地,人成了消费人,无论知识人农人学子教师都沉浸于年味包裹的似梦非梦的大松弛大停顿之中。奢之极是俭之极 ,散之极是动之极 ,灯谜晚会就应运而生了。新的一年,无论是猴马龙虎相,全是设给人类的一个大谜,腊月开始将它写在人间,正月十四开始猜,这就是迎春谜夜。
陇东灯谜源远流长,愈猜愈迷愈精,县文化馆干部腊月里开始编谜,编完旧年之尾, 编来新年之首。人们还在饮迎春酒,他们已写谜面,糊谜版,核谜底,录音,拉线,添置几百盏高级彩灯,挂出县城一条街。最棒的四盏灯是灯谜晚会几个字,人在灯的环抱中穿过。天黑,谜面却久久不露面,如考场里开启试卷前一刻,心怦怦跳动不已。学生牵着家长,每家平均不上一条谜语,刚眨一下眼,谜版忽地显出来了,文学的,美术的,音乐的,体育的,数理化的,人物事件的,动物自然军事政治古今中外人名公式的,全是本地新编。此刻,如蚕吃桑叶般的声音在一条街上响起,和别的街上焰火社火锣鼓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一切都静了下来,如刻意让他们思考,向知识王国进发。
咦、啧啧、呀呀声,耳语的﹐议论的,屏心静气的,面对着又一个新年头的第一道谜, 猜了猜,猜了又猜。谜面刚一露面,已有疯了般的学生拐过几道弯向走廊深处的对谜处跑去,那里队已排成长蛇,一个劲呼号对谜,就是轮不上。奖品出来了,是钢笔、书、小刀、糖果,有的哎,有的呀,有的惋惜。女生们最勇敢,中奖率也高,出出进进,川流不息,社火不看了,焰火不看了,有的挤不到窗口,高声大叫自己的名字和谜面、谜底,半小时内重复着一种声音一句话,有的不起眼的小学生连连中奖,拿了一把钢笔,一叠连环画。有的猜了一夜, 一个也未中。对谜者忙乎极了,连喊:中了! 中了! 不要再猜了。
街上呢 ? 还是一街道学生 ? 哪来这么多学生 ? 明明看见已被猜破﹐但继续猜。有的版下已无人,全中了,他们又从头猜起,将几百条谜全猜出来﹐写在纸上,却一次也不去领奖。戴眼镜的瘦中年人专猜化学谜,农民打扮的专猜古诗词,少妇们猜着体育项目,老太婆却专猜电影明星名。人人成了谜,各自兴趣与年龄职业打了颠倒。灯在闪着,转着,猴子灯笑着,鸡狗羊兔灯笑着,下面的孩子们也笑着。东南西北街上正在大闹大喧。这条街还是静悄悄的,这条街成了知识街,人们也成了知识人。可以说,整个谜会,人人成了学生﹐没有一个老师,人人恭恭敬敬站在谜面下﹐把春节狂欢的兴趣迅速移开。被酒肉糖果冲热的大脑,如生锈的机器﹐很久预热磨合,正常运转还很慢。但毕竟开动了,一旦猜中一个,大喜过望,比中了全国奖还得意,大人高兴,孩子高兴,一家人高兴,周围的人也高兴,启迪对于全人类都是欢迎的。
近几年,、保险公司、法院、计生委、供电所都办起灯谜晚会 ,连办三夜,夜夜如此,又办一夜,又是如此,猜谜者就是容纳不下,常常奖品已完,谜面全中, 再加特等谜,又猜完,人的求知欲与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卖凉粉甜棕子的高叫着,大人去吃,娃娃去吃,凉了心,凉了脑,又来猜,边看焰火边猜。人们认为:在此获得大胜,猜中特等谜,预示解开了新的一年之谜,便都明白了每个日子的价值与安排,人生的谜也似乎解开了许多。当然,以后猜科学之谜文化之谜,就更游刃有余了,万人县城七八千人参与的灯谜晚会,占据了全民闹元宵的一大半场地,一大半人动了脑子,拉开了学习、创造及脑力劳动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