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节物的文化内涵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Festival Specialties in
Chinese Lunar New Year Days
陶立璠
TAO Lifan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Honorary President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sian Folklore;
Professor with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节日习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中国的春节尤其如此。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腊月廿三四的祭灶开始,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历时月余,除夕和正月初一是节日的高潮。
春节来临时,人们要做各种准备,如购置年货,布置环境,准备节令食品,其中的许多东西是春节必不可少的文化符号,我们将这些实用的文化符号称之为“节物”,即过节不可缺少的事物。这些节物丰富多彩,不胜枚举,它们的文化内涵也极其丰富多彩,正是这些节物,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期望和诉求。除旧布新、迎喜接福和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家宅平安、六畜兴旺是其主要内容。如果将这些节物罗列出来,足见民间信仰的力量和创造精神。
(一)门神诸像。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保护神之一。旧时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礼记•祭法》云: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可见先秦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门神。门神信仰中,神荼、郁垒是鼻祖。门神自古普及于中国大地,因此形成许多门神年画产地,如:河北武强。武强年画兴起于15世纪初叶,18世纪是它的全盛时期,每年中秋节以后,这里的画市十分热闹。山东潍坊杨家埠,以福禄寿喜门神为特色。此外,陕西凤翔、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等的门神都独具地方特色。冯骥才近年主编的21卷本《中国木板年画集成》中有不少门神画。
(二)春节对联。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如今的对联是桃符的变异。对联起源于桃符,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
(三)挂钱。北方地区贴在门楣、房檐上的一种剪纸艺术。有“挂签”、“挂千”、“吊钱”、“门笺”、“门吊子”等,西北地区叫“散钱子”。挂钱有几千年的历史,贴挂钱是北方民间春节的一大习俗。新春佳节,挂钱与对联配着贴,一表示祝福,吉祥如意,二象征着富有,即有钱的意思。
(四)新春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年画题材丰富多样,宋代《四美图》是古代年画的代表作,精心描绘了4个盛装的仕女。人物皆身着襦裙,头戴花冠,肩有披帛,手执绣物,细腰纤手,体态婀娜。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中国年画产地一向分成两大中心:北方在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县寒亭;南方是四川绵竹以及苏州桃花坞、广东佛山。产量和制作各有明朗的风格,而且市场范围也很大。
(五)剪纸窗花。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窗花”)、门楣上(“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
(六)财神。俗称“赵公元帅”,本为道教所信奉的神。比干被赐封为“天官文财尊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刘海被奉为文财神,钟馗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簿,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守护神,同时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此外,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谋略家和生财有道的大商家范蠡也是一位文财神。
(七)祭祖——祖影。祖先纪念堂,又名家堂轴子、祖先家谱案、神轴案、塔式神位案、祖影,是逢年过节各家各户纪念祖先的壁挂彩色挂图。神轴在图案中央位置设有祖先牌位,从上到下依次排开,牌位人名填写颇有讲究,一般家族中男性氏排在轴案的左侧牌位,而女性氏则排在右侧的排位。古人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表,即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表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名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五十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八)年夜饭。又称团圆饭。除夕对华人来说极为重要。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圆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重要。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家人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和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春节是中国人的感恩节。传统上,年夜饭有特定的食谱。馄饨: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馄饨”是“浑囤”的谐音,寓意粮食满囤。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边远地区。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汤圆:又名元宵,在南方比较普遍。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寓意团团圆圆。春节的象征性食品很多,如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吃杏仁(幸福来),吃豆腐(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还有屠苏酒。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是华佗创制,用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浸制而成。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宋朝文学家苏辙《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九)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最常见,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在汉代出现,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十)送灶、接灶。民间送灶歌:“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有的地方女人不祭灶,据说灶王爷长得像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中国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
(十一)烟花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春节,华灯璀璨,锣鼓齐鸣。鞭炮声此起彼伏,为沸腾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空中流光异彩,百花争艳,为佳节谱成了快乐篇章。《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中国春节节物还可以举出很多,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包罗万象,是节物装点了春节,使它变得人文色彩极其浓厚。正是节物中包含的理想、伦理、道德、信仰、亲情、乐趣,构建了家庭、村落、社会的和谐,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社会凝聚力。节物作为春节文化的重要元素,不得不加以特别的重视和研究。
转自:中国民俗网
http://www.chinesefolklore.com/news/news_detail.asp?id=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