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七月七是“晒书节 ”吗?
《 中华读书报 》( 2012年08月01日 08 版)
成年人谁都知道,农历的七月七日是乞巧节,现代又称为国人的情人节,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围绕着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几乎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可是古代的七月七还是晒书节,你知道吗?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有读书节、读书日,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们自然也少不得,4月23日为读书日。但世界上有没有晒书节?在下才疏学浅确实不知道,反正咱中国早在汉朝就有了,那就是农历的七月初七。虽然晒书节已成了历史的陈迹,就是读书的人也很少有人知道,但仍然不失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个靓丽耀斑。
过了雨季,把衣物、书画拿出来晾一晾,晒一晒本是正常事。据民俗学家研究,我国从汉朝开始民间就有晒晾衣物的习惯,晒书是由晒衣物演变而来的。农历的七月初,已经过了潮湿的三伏天气,大家把衣物被褥,书籍字画拿出来晾晒,无可非议。《清嘉录》是一本专记苏州一带风俗习俗的书,其中就有晒书的记载:“人家晒书籍图画于庭,云蠹鱼不生……”但到了魏、晋这习惯就有些变味,不再是晾晒为目的,而是比财富,比阔气,张扬衣物华丽,张扬财富雄厚,张扬诗书、名人字画,其目的无非是炫耀自己是“诗书传家”,收藏深厚。针对当时的不良社会风气,也有“反潮流”唱对台戏的。那个号称“竹林七贤”的大诗人阮籍和他的侄儿阮咸,每当邻居晒出锦绣绫罗华贵衣物、夸耀财富时他就挑几片破布晒出来,以挑战不良习俗。魏、晋南北朝时战乱不断,贫富悬殊分化出现极端,也出现了许多像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说的那样“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暴发户”,这些人为了附庸风雅买来许多图书字画,逢到七月七日也像藏书人家一样搬运出来晒书。与其说他们是晒书,不如说他们是张扬风雅。
魏国的大将司马懿是个战功赫赫的名人,功高盖主,这在封建专制时代是最为忌讳的。魏武帝很是猜疑他有篡位的野心,为了免遭不测,于是他就学刘备韬光养晦,魏武帝派人去侦查他的举动,那天正好是七月初七,见他正在晒书。刘备韬晦是去种菜,司马懿韬晦就晒书,可见那时候晒书十分普遍。什么时候都有些不随俗的人,也可以说是反潮流的,面对买书不读争着晒书的怪事,有个叫赫隆(也有写成郝隆的)的人,他就看不惯那些仅仅为了标榜风雅的晒书人,每当这种人晒书的时候,他就撩起衣服,露出肚皮,躺在太阳底下晒肚皮。人家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晒书,言下之意,他的肚子里全是书。其实赫隆这人是个领兵打仗的武将,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蔑视那些为张扬书多,以附风雅,藏书而不读书的人。
自古至今,书这东西是特种财富,它的存在价值因人而异,长于应用,在于传播知识,在于文化传承,而不是为了炫耀,张扬、显摆。藏书家徐彻先生说:书籍不是装饰品,书籍也不是摆设,而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和精神财富。我为使用而购书,为研究而藏书,不是为了藏书而藏书,让书变成一泓活水,使之充分发挥书籍的潜在价值,为人类社会服务。其实,现在也有一些人把书当成摆设、装饰品,对此应该本着人各有志的宽容态度,但不管怎么样,有书总比没有好,藏书的人多也比少了强。
事实上,现在买书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书籍进入了更多的百姓家庭,暑期过后,把藏书拿出来晒一晒总归是好事,虽然没有必要搞个什么晒书节,多读书,藏书,爱护书,保养书让书为社会服务总不是坏事。总会有一天,中国人也会有自己的晒书节。透过历史的烟尘,寻找早已淡出的记忆,祖辈留下的东西里总归有他的合理性,多多少少。
河北省高邑县 王济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