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春节文化也应吐故纳新

春节文化也应吐故纳新

春节文化也应吐故纳新

作者:时 雨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9年2月3日 第 5132 期 A2版    



    保护春节文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归传统,还应该去思考和实践如何构建一个属于今天的春节文化模式,即对传统春节文化要有"创造性的回归"。

    牛年春节,笔者最大的感受是,市民除了吃年夜饭、拜年、逛花市、赏民俗等传统习俗外,还流行起了异地游、跨国游、上健身房、网上过年……普通民众的过年方式越来越多元化。
    对春节表现出的新气象,有人感叹,“年味儿”越来越淡了,祭灶、迎财神、送穷、供祖宗等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传统文化习俗正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甚至消失。因此有学者和市民提出要回归传统,过春节就要过那种完全传统习俗和仪式的春节。对此,笔者认为,传统节日要生存,也要与时俱进,要提高文化品位,要增加其现代性含量,要多样化才行。
    春节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当农耕社会转为工商社会、科技社会以后,春节必然会弱化或转型。我们要保住文化特色,要回归传统的话,必须思考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与时俱进地来重新构建春节文化。保护春节,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归传统,还应该去思考和实践如何构建一个属于今天的春节文化模式,即对传统春节文化要有“创造性的回归”。一些传统的习俗虽然消失了,但它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却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这就需要进行“创造性转换”。
    重新构建春节文化,不妨在保存其精神内涵的同时对外在形式吐故纳新。有些习俗衰退了、消失了,是因为它越来越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比如说“送穷”,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当今社会,显然已是不合时宜的,其淡出历史舞台也无可厚非。在吐故的基础上还须纳新,春节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势必会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和时代气息,一些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应改变人们的过年方式。仅以拜年为例,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拜年、网络视频拜年,这些时尚元素加入春节文化就是与时俱进。
    从远古到今天,人们的进步不是固守已有的传统,而是变革传统。尽管进入21世纪后,人们过春节更多地追求的是自由、快乐、奔放和自然,但追求“吉祥、平安、喜庆、团圆”的春节理念没有变。从这个角度来看,年味儿并不是变淡了,而是更加多姿多彩了,这个年也过得更为多元化,更契合时代跳动的脉搏了。


  网站编辑:王朝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