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七夕节俗新扩展给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

七夕节俗新扩展给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

专家:七夕节俗新扩展给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


2008年08月08日07: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张旭、刘佳)“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曾经随着各种洋节的日渐花哨而一度沉寂,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七夕节”重又得到社会重视。

  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6日组织专家、学者就“七夕节”的来源、“七夕节”的传说、过“七夕节”的意义等进行了座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萧放教授在会上介绍说,七夕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它萌芽于春秋战国,成型于汉魏,兴盛于唐宋,明清成为一般性节日。

  萧放认为,“七夕节”的兴盛直接对应于两性生活的开放程度,它与社会对人际交往包容度有关。七夕的主题经历了星辰祭祀、幸福乞求、人间竞巧等历史变化。七夕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女性节日,它关联着女性的心灵与身体。

  在当代社会的传统节日复兴过程中,人们对“七夕节”重新发生兴趣,“七夕节”再次得到社会重视。“不可否认"七夕节"的重新活跃大约与两种因素有关系。”萧放说:“第一是直接因素,是为了应对外来节日的挑战;第二是深层的社会原因,在平等、开放的社会里,人们希望有自由表达情感的社会空间,需要这样的人际交往的节日。”

  据了解,近年来,地方政府部门与商家开始利用“七夕节”策划相关文化活动,如2005年,福建武夷山举办了七夕国际风情节;2006年河北邢台天河山举办了七夕爱情文化节;2007年南京举办了号称“东方情人节”的万人相亲会;舟山也举行首届桃花岛中国七夕爱情文化节,在海边看牛郎织女相会,进行“山盟海誓”爱情漂流瓶放漂活动。2008年7月,黄山又推出了第二届“七夕情人节”活动。

  尽管中国本来没有情人的概念,中国重视的是家族社会关系,节日是服务于这种家族文化需要的。“但无论是爱情节还是情人节,七夕节俗的新扩展给传统的"七夕节"注入了新的活力。”萧放说。



(责任编辑:高瑞)

TOP

传统七夕节诠释“中国式浪漫”  


2008年08月07日 15:22: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7日电 农历七夕如期而至。在这一天,北京一家商场出现了一位给过往情侣赠送红线的“月老”,商场的一层大厅架着一座鹊桥,鹊桥上面挂满五彩缤纷的千纸鹤,月老就站在鹊桥前派发红线。

“西方有丘比特象征爱情,我们中国也有月老。通过月老这一形象,可以强调我们中式情人节的概念。”这家商场的销售负责人张静说。

    与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相比,七夕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浪漫情怀的传统节日。早在七夕到来的前几天,相思红豆、月老、鹊桥、牛郎织女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浪漫元素就开始陆续出现在中国各地。

    在北京世界公园,传统的七夕“乞巧”竞赛活动考验参赛者把一根红线从七个针孔中穿过的技巧;在安徽黄山,100多对恋人参加了情侣登山比赛,共攀高峰,表达爱意;在牛郎织女传说地的山东省沂源县,来自全国各地的情侣和上万名游客一起分享一场名为“爱情源地手牵手,美满幸福伴终生”的爱情盛典……

    “浪漫有很多种,不一定要和西方情人节一样。含蓄、坚韧、强调爱情的忠贞不渝,都是中国式爱情的特点。”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连山说。

    在重庆四面山中山古镇,从全国各地赶来的99对情侣、夫妻近日在这里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爱情盛典。61岁的老人吹着葫芦丝走上鹊桥,将玫瑰花献给妻子后,抱着妻子转了一圈,现场一片掌声。老人激动地流出了眼泪,“我们是中学同学,都下过乡,一起走过40年,结婚时就买了几笼包子招待大家,今天就算补个婚礼。”

    放河灯、锁同心锁、攀登爱情天梯……别样的浪漫情怀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情侣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任何时代人们都有表达自己爱意的感情需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萧放对记者说,“虽然中国许多传统节日都留下了不少风流际会的诗词和故事,但爱情色彩最浓厚的仍当属七夕节。”

    其实,在中国传统中,七夕是年轻女子乞求上天赐予自己精巧手艺与幸福姻缘的节日,年轻女子在这一天要比赛穿针等手工艺,称为“乞巧”。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最初并不是七夕的一部分。

    萧放介绍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爱情的渴望逐渐反映到节庆文化中,牛郎织女的故事也逐渐与七夕融为一体。

    在年轻人浪漫而现代的过节方式之外,传统的七夕乞巧活动也为人们所继承。在2008年广州乞巧文化节的承办地天河区珠村,祠堂正中的方桌上摆满了广州各区的女子乞巧手工艺品:相思红豆鹊桥、七娘鞋、岭南刺绣,还有体现奥运元素的五环标志、奥运火炬传递模型、珠绣奥运福娃等。

    “从上个周末开始,很多同学和朋友就开始买线买布,学着流行刺绣书本的式样自己刺‘十字绣’,或者买一些散装水晶和印有英文字母的石头回来‘穿珠仔’了,”福州大学的一位女研究生说,“一针一线亲手做的手工品蕴含着自己的真情实感。”

    七夕萌芽于春秋战国,成形于汉魏,兴盛于唐宋,在明清地位有所下降,而在当代又得到复兴。

    “七夕节的盛衰与中国社会对两性交往的包容度的变化轨迹是对应的。传统文化中的浪漫元素是中国人的宝贵遗产,”萧放对记者说,“而任何传统节日的复兴都不是偶然的,它的真正根源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参与采写的有:查文晔、茆琛、张旭、陈姝、董学清、李钰、王雁霖、赖少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