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春节不热闹并非因缺“标志物”

春节不热闹并非因缺“标志物”

春节不热闹并非因缺“标志物”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19日 15:42 来源:北京晚报




  当下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颇受年轻人追捧,而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却存在节庆活动减少、节日气氛淡化、节日功能减弱等问题。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何星亮研究员在日前举办的春节文化论坛上提出,现在的春节文化缺乏现代符号,应为春节设立典型节日标志物。(1月13日《光明日报》)

  如同年年的春节晚会被人批一样,年年的春节带给人们的感受几乎都是没劲——这恐怕不是一两个中国人的感受。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逐渐沦落为居家休息、游乐的“黄金周”,似乎注定了其离传统习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习性越来越远。

  相比于越来越热的圣诞、情人节等西方节日,专家慨叹我们的春节文化缺乏现代符号,并建言为之设立典型节日标志物。对此,我无意否决。只是觉得,我们春节越来越不热闹的原因,并非是因欠缺“标志物”。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社会发展的快节奏造成更多的人离乡打拼,春节需要回家团聚的人越来越多。二是我们当前春节的假期太短,很多人,几乎整个假期都泡在路上,他们根本无暇营造热闹。三是春节处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季节,再加上交通运力紧张等因素,七天假对许多人来说,几乎根本就不够。试想一下,好不容易回家的人,需要抓住有限的时间和亲人拉家常、团聚,没回去的人,便只有“独在异乡为异客”,忍受着思亲之苦,他们哪儿还有兴致去营造热闹呢?

  西方人的“春节”——圣诞节,也基本都放假两周。何况西方的国家普遍较小,人员流动范围也有限,交通便利,人家根本不存在父母子女常年不在一块,需要春节团聚的情况。所以说,本身就爱浪漫的西方人,有大把的时间在节日期间去营造气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家的节日便越来越热闹,节日文化便越来越丰富,直至漂洋过海,来感染我们。

  由此可见,现在春节最欠缺的,不是一个所谓的“标志物”问题,而是缺乏一个营造热烈氛围的长假。几乎年年春节前,年年两会上,都有延长春节假期的强烈呼声,可年年大家都被“七天长假”的现实浇灭梦想。七天假期,难以背负春节的热闹。在这种尴尬情况下,即便有一部分人不遗余力地在营造热闹、热烈,但春节注定会走下坡路,越来越不招人待见。人们只会在更累更辛苦中,去“欢度春节”。如此过节,春节的文化要想弘扬,要想创造出一个标志物,只会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可见,要想让春节比西方的圣诞还热闹,在假期长短上,首先要看齐!

  谷木人

TOP

文化活动要热闹,无非几个因素:一是有钱——经济发展,丰衣足食,二是有闲——往下劳作,悠游有时,三是有地——便于游乐,利于集散

TOP

春节主要是团聚,走亲访友。热闹是元宵节的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