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地址:
http://www.kj0797.cn/showtopic-1548.aspx
(一)春 节
●除夕吃年糕、初一(新正)吃发粿
「年糕」一名「年年糕」,象征年年高升的吉祥寓意。明朝时已京城里过年,每户人会吃一种叫「粘粘糕」的黄米糕,「粘粘糕」又和「年年高」谐音,正是辞岁迎新的好彩头,于是「年糕」的习俗便如此地传袭下来。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则以水磨年糕最为驰名,除了蒸、炸以外,还有片炸和汤煮的咸口味。上海的年糕名目更多,有定胜糕、龙凤糕桃、八仙对桃、万果松糕等。春节期间年糕名目众多,因地区而有不同,而且繁盛得令人目不暇给,甜粿、菜头粿、发粿等,各有其吉祥的代表意义。
余文仪【续收台湾府志】记载:「正月元旦,家制红白米糕,以祀神于四、五更时,拜贺亲友」。此外,客家人传统在过年「炊松粄」(即河洛人所称之「炊糕仔」),又汉人杞神的甜料中亦有「糕仔粒」,待客中有生仁、饼干。
台湾春节期间,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家家都重视祀神拜祖,以祈福求吉。在家神及祖灵前面,荐盒之前,放着三瓯生面线,各用二条红纸扎住,红纸之间,贴着金字寿字,并各放着五碟或三碟甜料;较大户人家,以木质高脚供盘五个盛放冬瓜糖、红枣、糕仔粒、生仁、麻荖,或其中一项以饼干代替。
碟盘、供盘所放置的甜料,全部都是甜的,表示喜庆及甜蜜。一般家庭将甜粿、发粿、包粿,或加橘子椪柑,叠成塔状,上面插一枝「饭春花」。富贵大户有将糖塔一座,放在木桶盘上藨祭神、祖。
客家人于春节前印制「炊松粄」,于春节期间祭神拜祖,他们也是叠叠层层堆起,形成一塔形,隐喻层层叠叠(塔)、年年高升的意义。
河洛人在春节期间的祭品已备办甚多的粿类,如甜粿、菜头粿、发粿、包仔粿,表示新年甜、好彩头、发达发展,可能食品已太多,因此之故就没有加办红龟粿及糕仔。
惟祭神祖的「饼干」,为吉祥,都印成银锭元宝型、方胜型、圆钱型、宝相花型,形状多种。「糕仔粒」是将糕仔做成碎金碎银模样,以取义财富、吉祥之象征。
从上述春节内容观之,客家人的「松粄」,就要先印制而后蒸炊,此种一个个印制的元宝型松饭,需用的垫木板不少,为便久贮,一般民家多密封于陶瓮之内。
而饼干的印制,则统由饼仔店印制出售、批发或零售。
(二) 天公生 正月初九天公生
天公就是指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天公生是台湾最隆重的岁时祭典之一,于初八夜子时交界之时祭祀,供品最所有祭祀礼俗中最完整的,除了红龟糕、五绣糖塔外,还有饼制的猪羊、五牲、桃粿、连钱粿、寿桃、寿龟、牵仔粿、寿面、饯盒、械榴包、六色糕、凤片猪羊、牵圆、梗粽、甜粿、六干品(麻荖、米荖、双连饼、圆心饼、凤片、蔡燕)、六湿品、山珍海味、四果茶等丰富祭品来祭拜天公。
台湾民间于农历正月初九日要祭拜「天公」,因是日为玉皇大帝诞辰,俗称「天公生」。「天公生」是年节中甚为隆重的祭典。在古文献记载中,称之「天诞」、「天日」,这一天,不但是道观,就是佛寺,也有设醮奉祀「天帝」,这种仪式,俗名「斋天」。
台湾民间因重视「天诞」,每年正月初九日一到,在前一天,家家户户就忙着准备应时祭品,祭祀天公。在前一夜,男女老幼,都要斋戒沐浴,在大厅「天公炉」下,或在门口哉上,排设祭坛,用长凳把桌子垫高:
前面排列酒杯、筷子、寿面、荐盒、香炉、蜡烛台;后供祭品,前排五果,放置柑橘、苹果、香蕉(削去两端)、甘蔗(去皮,切成一块二、三寸长,扎着两张红纸条);
次排六斋,放置金针、木耳、香菇、菜心、碗豆等;
再次排列五牲,放置鸡、鸭、鱼、猪肉、猪肝或猪肚等。鸡鸭的尾巴,都要留一撮长毛,放在方形木制盘里。
此外,还有用高脚桶盘装置甜品、粿类。
最后排列三座天公灯座。
有些富裕人家,祭品丰富,多把祭坛分作上下两桌,上桌排列祭品全素,下桌排列祭品全荤。
上述这些祭品中的甜品、粿类,是有礼俗意义的。甜品一如春节拜天公,有冬瓜糖、糕仔粒、红枣、麻荖、饼干或甜面线,一般都有面线与饼干,饼干印制来自饼仔店。至于粿类,一定要印制红龟粿、蟠桃粿,以及就粿印侧边印制长条形、有包馅的「牵仔粿」。
饼干的图案,甚多花样,此处最好用元宝银锭图纹、宝相花纹、天官赐福图形、龙图形等等。
粿类方面,红龟粿、蟠桃粿各以十二、二十四、三十六个之吉祥数放置于供盘。另外,牵仔粿要放置十二个,如为是年有闰月,则另加一个成为十三个,搭配红龟粿类祭拜天公。
(三)上元节
●
元宵吃汤圆呷面龟求平安:
元宵又称上元节,家家户户以米圆(汤圆、元宵)、红龟、红桃祭天官或庙神。
在台湾有许多寺庙,在元宵节绰行「乞龟」的活动庆祝。「乞龟」就是由庙方准备由糯米或面粉做成乌龟摆在庙前,元宵节当天可以由信徒掷筊乞回,让家人「吃平安」,而乞得面龟的人家,在明年的元宵节也要还给庙方一个更大的面龟,于是面龟每年愈做愈大。后来民间就流传有在元宵节除了吃汤圆,也吃面龟求平安的习俗。
「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与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十月十五日的「下元」,合称「三元日」,俗称「三界公生」,也是台湾民间年节里重要的节日。
●
立春吃春饼
传统的中国「立春日」是万物开眼,一切活动的开始。而吃春饼最早溯自唐朝,皇帝在立春日,以酒菜和白熟饼赐予大臣,盛饼的盘中装饰着染色的萝卜,当时称为「春盘」,后来演变成中国北方的立春日吃饼的习惯,也有人称为「咬春」或「春饼」。
●
寒食吃干饼
寒食节由来最早可以推溯到春秋时代纪念介之推之死,到了唐朝则是寒食节的全盛期,当时限定寒食节家家户户禁火两天,因此,在寒食时节,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食了。这些冷食包括干饼,人们为了使这些冷的食物美味可口,便在干饼上淋一些饧浆,也就是现在所称的麦芽糖,于是「寒食」的「干饼」,便是一种裹着麦芽糖的糕饼;或许这是最早的「中国式甜甜圈」。
●
冬至吃冬节圆、菜包
冬至当天吃有包馅的汤圆及菜包,就算多长一岁了,当天亦须祭祀神明及祖先。
●
送神吃甜糕
为了在送神时,巴结灶神多说好话,以生仁、冬瓜糖、蒜蓉枝、糕仔粒等甜料来祀神。
「上元日」,俗信为天官大帝诞辰赐福之日,是夕为「元宵」。是日,台湾民间家户与各地甚多庙宇或家坛办理的节庆内容与粿印有关的为:
1.
家户以米圆、红龟、红桃、饼干、糖塔祭天官或庙神、祖先
台湾的清代上元节,据地方志所记载,其祭品都略而不述,故后人仅从地方志无从得知详情。事实台湾民间于上元日要祭米圆、粿、糖塔,其对象因为是天官或庙神,故其祭品丰盛程度一如天公。在台湾民间信仰里,民众对天官、天公之信仰往往混淆,因此「天官大帝」之祭,与「地官、水官大帝」之祭,合称「三界公」祭典,都是大年节,诞辰祝寿的大年节照例在前一天就要印粿、做饼、制糖塔。
做粿祭天官大帝,民家因粿印品类与大小所限(一家往往只有一、二个粿印),只好印一种约六至八两重的红龟粿,或另外一种红仙桃粿为表虔诚礼敬、祝寿的最高心意,在数量上多印些,或就双连龟印多印一些;盖因为双连龟印所印出的双连红龟,一只视同两只,效果双倍。
民家如果需要一次印五斤重的大龟一只祝寿,因粿印需要很大面积,所以通常此类大红龟都由糕饼店铺包办订制;饼干与糖塔亦然。
2.
庙宇的「乞(祈)龟」、「还龟」文化
上元节这一天,台湾各地不少庙宇及家坛办理「乞(祈)龟」、「还龟」民俗活动,蔚为上元日颇具特色的民俗;这也是过去地方志所漏而不载的。
每年上元节,台湾本岛不少庙宇甚且包括离岛的澎湖县庙宇,都要在上元节一大早。在祭桌上摆上一些大大小小不等的红龟粿,或其他品类的龟,等待善男信女来乞(祈)求。
所谓「乞(祈)龟」,是将供桌上的供龟,祈求神明同意借予或赐给,经禀告或默祷之后,经过卜筊的请示手续,得到圣筊,取得供龟回家食用或供奉,以保佑一家平安健康,事业顺遂、发达富贵意涵。
所谓「还龟」,是将去年上元日乞得的龟,于今年上元日归还神明;由于俗例规定还龟须加利息,是以信徒可视其经济能力或诚意理念,或加重偿还,或加数偿还,万不得已,也要等量等值归还,绝不可以偷斤减两;过去的社会,民风淳厚纯朴,从来也没有人敢使诈耍赖。
因为上元日,庙宇供桌上络绎不绝,有还龟、有乞(祈)龟,是以货源不仅永不匮乏,而且越来越多,同时也吸引不少新信徒前来膜拜乞(祈)龟。
台湾上元节的庙宇龟品,种类繁多,有红龟粿、面粉龟、糕仔龟、凤片糕龟、米粉龟、米包龟、糯米龟、橘子龟、金钱龟、黄金龟等。其中经由粿印或糕印制造的,有红龟粿、面粉龟、糕仔龟、凤片糕龟。
这些乞(祈)龟、还龟的龟品,大大小小,多花多样,有民家以自家粿印、糕印自印的,也有庙宇委托饼店印制的,当然饼店铺的大型印模,则是大型红龟粿的制造源头。
3.
东势「赛新丁粄」
台中县东势镇的元宵节「赛新丁粄」,是深具古意的传统民俗。
在台湾传统风习中,分【新丁饼】或【新丁粄】各地均异。惟其意义在于弄璋人家于每年特定时间制作红龟粿(粄),分赠角头庙中有参与福份人家,如此年年均有新丁粿(粄)之分送。
东势镇除了分新丁粿(粄)外,更有比赛新丁粿(粄)之俗,各角
头庙内新丁人家制作巨大的红龟粄,呈祀神明及供参观,且又较大,意味镇内各角头互相比拼,以「大」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