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给民间信仰一个宽松的环境

给民间信仰一个宽松的环境

给民间信仰一个宽松的环境(2009-05-28 10:53:50)标签:九莲山 申法海 民间信仰 西莲寺 乔台山 文化   分类:煮酒中原
煮酒中原17壶



副题:给九莲山主壮胆打气


昨天(五月十六日)法海来电话,说辉县九莲山景区中设了个“原始民俗信仰园”,

担心被说是在搞迷信,拿不准。因我正在参加一个画展,就让他把材料传过来看看。


晚上,我从电子信箱中看到了材料,是园区的“前言”,三四百字。说他们利用山

区中的寺庙,为百姓建一个集中的俗信“生态”(本人加)园区,给游客建一个领

略、了解民间信仰的场所,也给专家学者建一个研究俗信的基地。“前言”羞羞答

答,遮遮掩掩,替自己辩解,为这个举动找理由。还在民俗信仰前加了“原始”二

字,我看了,很理解很同情很无奈很激动,就添了两句话,其中一句就是呼吁政府

“给民间信仰一个宽松的环境”。


简言之,民间信仰就是民间宗教。民间宗教和一切宗教一样,其本质是反科学的,

就是所谓的“迷信”。我们不应回避这一点。但是,从人类文明产生那天起,民间

信仰就产生了,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存在下来,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存在

下去。世界上信教的人,远比不信教的人要多得多。凡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

说明民间信仰对社会、对民众还是有现实的、积极的作用。起码说,民间信仰是社

会的“心理治疗师”。你不让老百姓信中国的宗教,他就会去信洋教。就像你禁止

老百姓练中国气功,造成印度瑜珈功风行国内一样。所以说,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心

安理得地主办、承办俗信活动,政府也应给民间信仰一个宽松的环境。


因为几十年来人们被整怕了,所以心有余悸。因为民间信仰这件事太复杂了,难以

用三四百字说清楚。为此,把我写过的一篇论文链接在后面,供法海们参改。



(2009.05.17)



链接:简论民间文化中的信仰内核现象
民间信仰的另外一个称谓是“民间宗教”,是相对于“国家宗教”而言的。广义的

民间信仰包括神鬼崇拜、祖先祭祀,以及风水、占卜、扶乩、符谶、征兆、祥瑞、

禁忌、祈福、辟邪等信仰活动。在经过数千年积淀而形成的民间文化遗产中,民间

信仰成为其内核。民间文化也正因为有了民间信仰的内核,从而具有了持久不衰的

魅力。通观河南省于2007年公布的首批14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尤如一棵

根深叶茂大树结出的丰硕的果实,而颗颗果实里内核里,无不蕴含着民间信仰的元

素。


一、中原神话映射出华夏史前文明
人类有了思维活动后,尤其是有了抽象思维能力后,便产生了信仰。人类首先形成

的信仰应该是“自然崇拜”。初始人类不理解那些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由不悟而

生恐惧,由敬畏而生征服。自然崇拜形象一点讲,就是相信“万物有灵”,相信有

神灵在主宰着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高山有山神,大河有河神,大地有土地

神,五谷由稷神统领……自然崇拜的两个直接表现:一个是图腾崇拜,另一个是产

生了神话。图腾和神话映射出了人类的史前文明。


远古时期,许多部族将动物、植物奉为本部族的标志,相信这些动、植物和本部族

的起源有着直接的关系,图腾崇拜能够护佑本部族。黄帝部族是“有熊氏”,在黄

帝部族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的嵩山一带,至今还流传着黄帝后裔大禹化为黑熊拱山

治水的故事《启母石》。龙,是华夏民族的总图腾。淮阳一带传说在伏羲时代就形

成了龙崇拜,伏羲以龙作为族微,统一和号令四方,“太昊氏以龙纪,龙师而龙名”

(《左传?昭公十七年》)。甚至传说伏羲本身就是一条龙。至今,海内外华人都自

称为“龙的传人”。



由此可见,龙图腾崇拜在华人心理中的印象是亘古不灭的。


中原神话在中国神话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举世公认,中原神话是中国神话的代表,

也是中国神话的核心内容。在1984年召开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

工作报告中,是这样评价中原神话的:“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若干古典神话的延续,

推翻了过去中国神话贫乏,仅有断简残篇的片面结论,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和世界神

话学。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大量有关开天辟地、宇宙创造的神话材料的发现,填补

了这类神话材料缺乏的空白,纠正了史学家们关于中国神话中仅有圣贤英雄人物的

史迹材料的传统观点。”


有18项民间文学作品列入了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神话就有7项:

盘古神话(I-3),邵原创世神话群(I-8),愚公移山传说(I-10),大禹神话传

说(I-12),灵宝黄帝传说(I-14),葛天氏传说(I-15),帝舜传说(I-18)。

有待列入名录的中原著名神话还有伏羲神话、夸父逐日神话、仓颉造字传说、颛顼

传说等多项。盘古、伏羲、女娲、葛天氏、黄帝、大禹、帝舜都属于大神。盘古开

天辟地,事关宇宙和天地的起源。女娲抟土造人,演绎人类的起源。而三皇五帝的

传说,则涉及人类社会的构成。关于黄帝的神话,在河南的灵宝、新郑、新密、荥

阳等地是以集群的形式出现,而且有圣迹可寻。


这些神话充满了神奇与幻想,是民间文学之源,也是中国文学之源。同样列入名录

的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I-9)演绎的是灶王爷、灶王奶的故事。灶王是宅神,

是在道教产生以后泛生出来众多“神仙”中的一位小神。根源于神话的仙话,在河

南民间文学宝库中数量巨大,是人类社会的神仙版。因为仙话不是本文的重点,不

再赘述。


中原神话更大的价值是社会学认识价值,史前文明无文字记载,只有口头传说,先

秦及以后古籍中的神话记载,应当理解为是对先人口头传说的集结。虽然神话中充

满了先人幼稚的认识,充满了幻想,但其折射出了人类社会初期的影子。有许多神

话被考古发现所证实,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中找到了痕迹。


在淮阳、上蔡、新密等地,流传着伏羲创八卦的神话传说。《易传》中也记载了这

一点:“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

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法,以类万物之情。”

至今,许多地方仍有迹可寻:淮阳有伏羲画卦台遗址,上蔡有白圭寺,孟津有龙马

负图处遗址,洛宁有洛出书石碑。八卦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观念,卦的基本符号有

两个:阳爻—和阴爻--,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它们分别代表着天地、雷风、

水火、山泽。根据民间传说,可以设想是伏羲用一把一长两短的蓍草棍,比照天文

地理,河图洛书,反复推演,终于找出了一套能够显示天地宇宙变化和人类吉凶祸

福的符号。八卦延续了盘古神话中阴和阳的概念,八卦和《易经》是中国思想史和

哲学史的源头。《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文王拘于   里城而演八卦为六十四

卦,那是商代的事。中原神话对中原文化乃至对中华文明最大的贡献,当首推《易

经》和八卦,它们进入首批非遗名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XIV-1八卦符号文化,

XIV-3周易文化)。


二、“天人合一”是神灵崇拜的最高境界
先人们相信有神灵在影响着他们的生育、生长和生活,所以对神灵是敬畏的,把祭

祀神灵、娱乐神灵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为的是让神灵高兴,给人们带来神祉。于是

便产生了舞蹈,产生了音乐。舞蹈和音乐逐渐结合起来,又演变出了戏曲。民间美

术从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图案算起,直至明清民间木版年画,一条绵延

不断的文脉也是民间信仰。


神灵信仰深深植根于先人的观念之中,神灵祭祀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活动,至今

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太昊陵庙会是对人祖爷伏羲的祭祀(Ⅷ-1),会期长达1个月,

2008年庙会最多的一天中,游客和香客超过了80万人。而庙会标志物泥泥狗身上彩

绘的是生殖崇拜的图案。浚县正月古庙会(Ⅷ-2)敬拜的主神是泰山神,经历朝历

代增添,如今浚县庙会是融儒、释、道为一体,神、仙、佛、怪齐全,凡人们的祈

求诸如发财、免灾、求药治病、仕途、前途、命运甚至考学的,都有地方可以烧香

磕头捐钱上供。庙会上的社火(Ⅶ-5)融游艺、竞技、杂技、舞蹈、音乐于一体,

娱神也娱人,“泥咕咕”(Ⅱ-13)则是远古鸟图腾、鸟崇拜的遗存(倪宝诚先生

的研究结论)。火的使用使人类从此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对火神的祭祀很

普遍,大一点的集镇都有火神庙,最著名的首推商丘阏伯台所举办的庙会(Ⅷ-7火

神祭祀)。新郑是黄帝故里,西平是嫘祖故里,一个是人文始祖,一个是养蚕X  丝

的创业神。新郑黄帝故里拜祖祭典(Ⅷ-4),现今已由民祭变为“官祭”、“公祭

”,农历三月三海内外华人同拜一个祖先,海峡两岸共祭一个始祖。黄帝祭拜所起

到的凝聚作用,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五千年庚续不绝的一个绝好的例证。在祭拜

黄帝的同时,西平人民在祭祀黄帝的夫人嫘祖(Ⅷ-6)。嵩山为五岳之中,封禅是

历代皇家必举之大典。中岳古庙会(Ⅷ-8)敬祀的则是道教的神灵,影响波及周边

数省十几个县。陕县地坑院居住习俗(Ⅺ-1),是上古穴居的延续,那里的人们严

格按照八卦原理挖掘窑洞。


龙、凤、麒麟、龟在民间被奉为瑞兽、神兽,古人相信它们的出现能为人们带来福

祉。狮子是异域引进的神兽,和佛教有关系。有许多传统音乐、舞蹈所表现的内容

和民间信仰直接有关系。孟州的火龙舞( Ⅳ-1),博爱的苏家作龙凤灯(Ⅳ-2),

沁阳的高抬火轿(Ⅳ-3),兰考、睢县的麒麟舞(Ⅳ-11)无不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渴望,对太平盛世的祈求,现在则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渲泄,一种精神的张扬。

道教和佛教对民众信仰影响巨大,对民间文化的内涵和发展也起到了丰富的作用,

推动的作用。比较典型的有新密的超化吹歌(Ⅲ-5),开封大相国寺的佛教音乐(Ⅲ

-19),洛阳海神乐(Ⅲ-16)。浚县庙会上的道教法会音乐,则是很民间的音乐。

超化吹歌中的筹乐器,海神乐中的锡管,都是民间艺人自制的,从这些民间乐器身

上我们能看到8000年前舞阳贾湖骨笛的影子。


传统戏剧起源的较晚。宋代就有目连戏( Ⅴ-6 ),其剧种名字就源于目连救母的

故事。南乐等地仍有民间目连剧团在演出。庙会上唱大戏,也是庙会的一项重要活

动,无疑也促进了戏剧的发展。


河南民间美术中的佼佼者,非木版年画莫属了。年画这个名称,其实是近现代的新

称谓。过去是叫“门神”、“灶马”。在卢氏,印制木版年画的作坊叫“门神局”

(Ⅱ-10),滑县木版年画(Ⅱ-11)中主要品种是门神,从天地全神到神茶、郁

壘,一应俱全。而朱仙镇年画中(Ⅱ-1)的代表作,则是大小魁头,它们辟邪的

能力达到能把鬼吃掉。柘城李秀山泥塑(Ⅱ-4),现在题材是农民生活,在过去则

多是神像,为庙里塑像。豫西陕县地坑院中,人们喜爱剪贴黑色剪纸,新婚洞房内

也张贴黑色的大团花。他们认为黑色是正色,黑色能驱邪,也是夏代尚黑的遗俗。

而在河南剪纸(Ⅱ-9)中,吉祥图案比比皆是。上蔡县东岸桃核雕(Ⅱ-14),是

桃符辟邪习俗的艺术再现。重阳节佩戴茱萸绛囊(Ⅱ-15),则是为了避祸。


古人对天地神祗的崇拜,一个重要的思想认识成果是“天人合一”的理论。这种理

念已经超越了民俗的范畴,成为封建时代的国家意志。我们如果剥去封建帝王及其

御用文人加进去的“君权神授”之类的迷信和对人民群众的愚弄伎俩,天人合一的

本质应是寻求天、地、人和谐相处的规律。古代科学技术落后,人们能力有限,他

们不相信“人定胜天”,不愿意违背天地之道去盲目从事,更不敢去“改地换天”

。所以,他们极力想探究出天、地、人和谐相处的法则。中国迄今已知最早、最成

熟的文字是安阳出土的甲骨文。甲骨文上所记载的是殷商时期人们占卜的结果,我

推测那是他们在利用当时最高的智慧和手段,去探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并

力图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去从事。如果能够找到史料,将实际发生的结果

与甲骨文占卜的内容互相验证,则会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在山区,很多地方有山

神庙,人们上山打猎、砍柴、采药,都会去拜一拜的,因为是动了山神的财产。过

去的人们不管是修路造桥、起房盖屋,也都要拜一拜神灵的,不择个黄道吉日,也

是不敢擅自“动土”的。古人迷信的一个结果,是为后人留下了大片的青山绿水。

如果古人也像我们现在这样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去破坏自然环境,很难

想象出现在的九州大地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三、源于“人鬼”信仰的祖先祭祀
人处在天与地之间,人从何处来,人又到何处去?从远古人对着星空苦思冥想,到

历朝历代的人们用语言、文字去研究,都未停止过对自身的探索。先人们找到的答

案是:人有灵魂,肉体死亡,灵魂不灭。这种观念发展到后来,人们不愿意在死后

变成“历鬼”,而希望死后成“仙”上“天堂”。人鬼信仰的一个直接表现是祖先

祭祀:一是祈祷祖先的灵魂安宁,二是祈祷祖先的灵魂佑护后代。祖先祭祀由祭祀

本家本族的祖先,发展到祭祀同姓祖先,再到祭祀全民族的祖先,像枝杈繁盛的大

树一样,从枝到干,缘干寻根。这种祖先祭祀、始祖祭拜,成为人心凝聚、民族团

结、社会稳定的重要活动。其社会功能,已经远远超越出了信仰,信仰在这里只是

变成了“工具”、“形式”、“手段”、“渠道”。


根在中原,有权威统计材料显示,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97个,占全国120个大姓的

81%,占全国汉族人口的80%(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寻根谒祖是近几

十年热起来的一股世界性潮流,有人说是从美国长篇小说《根》的出版后形成的。

海外华人的寻根拜祖热情更是高涨,而且历久不衰。越是在世界化、全球化、现代

化的语境中,人们寻找精神家园、寻找精神寄托的思想会更加迫切,许多华人在外

拼命挣钱,而在回来拜祖上过三柱香后就会慷慨地几十万、几百万元、上千万地捐

钱为祖宗修墓造祠堂。


在神灵崇拜演变中,人们先是将神灵人格化,使神具有了人一样的相貌;又将神的

世界世俗化,使神灵世界也像人类社会一样有了等级制度;再向近发展,又将人格

神化,人神合一,许多神职是由人担任的,许多人死后成了神。也不是什么人死后

都能成为神,必经是对本民族、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或者有着极高尚人品的人

。这样就诞生出了圣贤崇拜、英雄崇拜和祖师爷崇拜。


卫辉比干庙祭祀的是“天下第一谏臣”殷太师比干。他是殷纣王的叔叔,因忠谏而

被纣王剖心。比干的品行得到后人的敬仰,被尊为林姓始祖,被制革业奉为祖师爷,

被奉为文财神(Ⅷ-10卫辉比干祭典)。春秋战国人老子李耳,因一篇5000字的《

道德经》而不朽,被尊为道教的创始人,他还被用火业奉为祖师爷。老子在民间信

仰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对老子的祭祀是很普通的,重要的首推老子故里鹿邑的老子

生日祭典(Ⅷ-3)。晋商行遍天下,他们走到哪里,便在那里修会馆、建关帝庙,

将三国人关羽奉为神明,倡导“忠义”、“诚信”的行商风尚,关公也就成了忠、

孝、仁、义、信的化身,进而成为保佑商家发财的神灵(Ⅷ-5)。中原地区两大药

会(市):一个是百泉药会(V-1),另一个是禹州药会(V-2)。过去有“不到

百泉药不全”、“不到禹州药不香”之说,两个药会均敬奉药王孙思邈。南阳医圣

祠敬祀的是汉代人张仲景(Ⅷ-9)。药王和医圣传说及祭祀活动的核心是平民色

彩极浓的救死扶伤的美德,很多人至今仍然相信他们的神灵仍能为人治病,对于病

重医治无望或无钱无力治病的人们来讲,求药王和医圣保佑健康则是最后一线希望

了。汤阳和朱仙镇的岳飞庙,虞城的木兰祠(Ⅰ-2花木兰的传说)谁能说那不是古

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呢!


人们有敬畏天地、敬畏神灵的一面,另外也有不怕神的一面。实际上,在人神合一

的观念中,就有将神从天上降到地上,混同人类的成分。人们也歌颂那些敢于同神

灵抗争的人和事。这样,便有了柳毅的传说(I-6),人与神结合;有了董永与七

仙女(I-5),神仙爱上了人类;有了白蛇闹许仙传说(I-4),赋于鬼怪于人性;

有了牛郎织女传说(I-16),鞭笞王母娘娘和封建礼教;有了愚公移山传说(I-

10),人类向自然抗争。在这些或美丽或悲壮的传说故事里,人们看到的哪里还有

一点点封建迷信呢!


中原庙会多,是庙都有会,一庙有多会。哪个县也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庙会,老

密县民国间县志记载有300多个庙会。河南到底有多少个庙会,恐怕很难统计清楚。

许多人识字不多,也讲不出几条教义,但是逢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不管是外来

的佛还是本土的神圣都作揖参拜。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这种烧香、磕头、礼

拜的仪式,不难看出其中所包含、所产生的“心理干预”、“心理慰籍”是十分显

著的,神灵无意之中发挥了社会“心理医生”的职责。中国人的“弱点”中有一点

是实用主义,对神灵也是如此,用得上就拜,用不上甚至不灵验时就弃之,诟病之,

鞭笞之。对龙王的祭祀就是一个典型的明证,龙不行雨就把你抬到太阳底下晒晒烤

烤,龙行雨了就还愿。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由人鬼信仰衍生出了种类繁多的祭祀,神鬼世界几乎变

成人类社会的翻版,变成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人类社会有的,在神鬼世界里都能

找到一点影子,在人类社会不能实现的,在神鬼世界里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从

祖先祭祀和圣贤祭祀中,能够感受到以信仰为内涵的文脉,以“龙的传人”为信念

的龙脉,以同姓同宗为基础的族脉,以家族为纽带的血脉,四脉共同拧成了一根中

华民族八千年长的“缰绳”。


四、民间信仰会长久存在于民间文化之中
民间信仰渗透于民间文化的方方面面,不仅本身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

成为整个民间文化的内核。民间信仰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发展,至今还在影响

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而且还会长久地存在下去。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在148项非遗产项目中,和民间信仰直接有关联的有53项,约占

总数的36%。如果把包含有民间信仰元素的项目也统计进去,那就更多了,所占比例

更大了。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这是民间信仰本身的规律使然。遗憾的是由于受篇幅

限制,本文中未对这些民间信仰项目作详细的介绍,也未附录在文后,不然更能够

观其面貌、看其本质了。


为什么说民间信仰这种现象会长久存在于民间文化之中,会长久存在于民众之中,

会长久存在于社会之中呢?民间信仰非民间文化所专有,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民间

文化中的民间信仰内核现象也仅是民间信仰的一种表现。在上面三节中仅是局限在

民间文化范围内,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对民间信仰作一个审视。民间信

仰的社会存在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如历史的延续性,贫穷与落后,贫富差距悬殊,

科学和教育不发达,社会存在不公平、不平等、不合理现象,以及政治文明程度、

战争与灾难,等等。可以说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以及

人类的、民族的、社会心理的诸多因素,应有尽有。这已经不是本文所能论说明白

的,另当专论。


民间信仰从本质上说,是迷信的、唯心的、反科学的。也有专家指出,只要不是宣

传宿命论、轮回说、因果报应的,就不能算是迷信。但这个度很难把握。能不能以

“民间信仰本质是迷信”的论断而将民间信仰禁止了呢?能不能以“民间文化内核

是民间信仰”的原因而将民间文化斩断呢?建国以来是曾经多次做过的。实践证明

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这样做了,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也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靠行政力量和强制手段,既禁不了普遍存在于民众

之中的民间信仰,也斩不断延续了数千年的民间文化。民间信仰本身所具有的历史

性、复杂性、群众性、国际性、长期性等特性,使得肯定它的和否定它的人们都不

得不慎重地对待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民间信仰在民间文化中的作

用和影响在日益淡化和弱化,其功能、功效也在被转移。例如有一句现在很时尚的

话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许多地方热衷于搞节会、搞公祭,建名人故里,实

际是在拉着神仙、拉着祖宗为地方“招商引资”,开发旅游事业。如果神仙、祖宗

真的在天有灵,很可能会为自己能够造福一方百姓,而不亏心地去领受香火和贡献

呢。


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化这种复杂而又亲和的关系,更显示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在理论上说透了,在理念上弄清楚了,才能够正确而有成效地保护它、传承它,

才会有利于民间文化的建设。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物极是否=必反?宽松该如何限定?

TOP

引用:
原帖由 三晋英才 于 2011-9-21 12:55 发表
物极是否=必反?宽松该如何限定?
当然,宽松不意味着放任。必要的引导管理还是不可缺少的!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