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疆日报 | 发布日期:2011-11-18 | 万洁
彩绘天王踏鬼木俑(现藏于自治区博物馆)
图片由自治区文物局提供
1973年,彩绘天王踏鬼木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206号张雄夫妇合葬墓。墓葬中最初采用这种代替真人和实物殉葬的冥器雕塑品,约始于商周时期,盛行于秦汉以后。不过,墓中放什么样的木俑却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张氏是高昌地区望族,世与高昌王族麴氏互通婚姻,生前张雄位至高昌左卫大将军,其妻出身于高昌王族,可见其身份之显赫,像彩绘天王踏鬼木俑这样的珍品出自于他的墓葬就不奇怪了。全国各地发现的唐代俑类很多,但是木雕天王踏鬼俑目前仅此一例,无论从其雕刻技法、造型,还是用色等方面来看,都堪称国宝。
这件木俑高86厘米,由三十余块大小不等的上好木料分段雕琢出大至躯体、小到牙齿等部位,然后加以粘合成型,最后用红、黄、白、绿、黑、紫等彩色描绘表面。该木俑属于镇墓兽类的一种,又称护墓神,其外观形象来源于佛教造像中的护法天王像。其上、下装束是隋末唐初典型的胄甲,盘领,左右胸部各佩一块圆形绿色护镜,肩部装有虎头披膊,下穿齐膝战袍,整副盔甲以大红为底色,上绘流云纹牡丹花卉,护镜及各片铠甲边缘处绘有鎏金边饰,使整副铠甲显得色彩绚丽、富丽堂皇,很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感染力。脚穿长靴,其上绘有流云及花卉图案。头上未戴兜鍪,将发髻束至头顶部自成缨饰,中间又束一红带作装饰,耳后有羽翅状护耳,显得别具一格。
天王的五官雕刻很有感染力,双眉拧挤,眉峰上扬,双眼暴突,嘴裂如虎,血盆大口里露出两排结实而有力的雪白牙齿,上唇及两侧用黑彩勾出胡须,粉紫色的面部肌肉层次分明,显得非常有力。小鬼则用整块木料雕刻制成,作为陪衬描饰不多,除头绘小红帽、面部用黑色勾出眉、眼、胡须外,全身裸露出木质的本色,与天王俑色相比,色彩反差较明显,这种表现手法就是为了凸显出天王俑的威严神态。
这件天王踏鬼木俑在雕刻技法上采用的是浮雕和圆雕相结合的手法,以流畅的刀法和线条使一个威武的唐代武士形象脱颖而出,纹饰的描绘一丝不苟,惟妙惟肖,显示出唐代艺术家高超的雕塑技艺和审美观,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在社会稳定,封建经济文化繁荣的唐朝,各种艺术竞相发展,雕塑艺术也进入了成熟期,其艺术水平已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艺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且艺术风格精彩纷呈,天王踏鬼木俑出现在这个时期并非偶然。
张雄死于公元63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西域和中原实在是相距遥遥。天王踏鬼木俑却让人们看到了中原文化对西域的浓重影响,这个天王,一身中原武将的“时装”,不经意地露出的裤腿和夹衣袖子却是明明白白的西域花纹,两种文化就这样自然亲密地融合在一起,这也是让千年之后的人们惊叹不已的原因吧。
(作者系自治区博物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