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毕摩与苏尼的宗教服饰
□ 王桦
|
毕摩祭祀时穿戴的银片毡笠、马尾披风。 资料图片 |
|
正在做法的苏尼。 资料图片
|
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凉山彝族,在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古朴而独特的服饰风貌,成为彝族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毕摩和苏尼的服饰,是研究凉山彝族原始宗教最直观和重要的资料。
凉山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为一体的原始宗教信仰,其重要的宗教仪式活动一般由毕摩和苏尼主持。在凉山彝族的信仰中,毕摩和苏尼是人与鬼神间的媒介,可以为人们提供宗教服务。毕摩曾是最早的政教合一的统治者,亦即汉语文献中所称的“鬼主”,随着历史的变迁,毕摩逐渐退出政治舞台,成为民间祭司,苏尼则是无文字时期的原始宗教文化的代表。集巫、祭于一体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决定了毕摩与苏尼的服饰标记和样式的特殊性。
毕摩服饰:显示神力
毕摩是彝语音译,“毕”是念经诵咒的意思,“摩”是对有知识的长老的尊称。毕摩是古代彝族社会中的一种职业,一般都是由男性世袭继承,个别也有拜师授业的。毕摩不仅是通晓彝族历史、天文、地理的知识分子,还是彝族宗教信仰的代表人物以及各种宗教仪式的主持者和组织者。他的主要职责和活动是应请为人招魂、安灵、送灵、祛灾、合婚、占卜以及对因偷盗、口角而发生的纠纷进行神明裁决等。
毕摩的头饰别具一格,称为毕髻,是用布帕缠绕出柱状,雄踞于额顶,向上突出显示其特殊的身份。有正式资格的毕摩一般都有一顶法帽,彝语称之为“毕罗波”或“呗嘎兰”,是毕摩神力的象征,毕摩的法帽主要有3种。
一种法帽是用竹、藤、篾混编而成的斗笠,为双层,顶高20厘米,上敷一层黑色的薄毡。用薄木板制成7到9个小鸟状物,间布于中间;下层织成无数六角形花椒眼,或织成7到9个螃蟹状。两侧分别悬挂着一对鹰爪饰带,其长约45厘米。饰带分两部分,上部为黑布制成,绣有彝族传统的花纹,深沉古朴,并缝缀有玉石、银、滑石等制成的饰物;下部为黑丝带。法帽下面悬挂的鹰爪必须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岩鹰的角爪,还要有一定的宗教仪式。捕到凶猛的岩鹰后,需要带回家为它做清洁法事,再祭祖灵,方可制成法器。在彝文古籍《祖神源流》中记载:“毕摩是神鹰,头戴鹰爪帽,念经送众神,送走祖先魂。”这是说鹰能在天神与凡人之间沟通联系,可以成为毕摩沟通神灵的中介。所以毕摩佩戴鹰爪,一是表示对鹰的崇敬;二是为了增强自己驱邪除魔的本领。
另一种法帽是毕摩在祭祖时才戴的黑毡笠,斗笠上布满用银片剪成的日、月、鸟、蜘蛛等图案,代表着毕摩的宗教宇宙观。还有一种法帽称为“虎眼神笠”,彝语称“毕尔拉略”。它一般也是用篾编制而成的,只是在笠尖上套着以黑色毡片或纯白羊毛制成的圆形小帽,每做一次送灵法事后,便加一层毡子,其层数越多,表示毕摩的法术越高超。
编制法帽要选择吉日,而在一个月中,只有一天是吉日,吉日一过,就得等下一个吉日才能继续编制,所以,一顶法帽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编制完成。法帽一般只在彝族丧葬的斋祭会用到,每次斋祭后,就要在法帽顶上铺一层毡子作为记录。
除了法帽,在重大的仪式上为显其身份,有钱的毕摩还戴一种贴满金片的金冠,金光闪闪,尊贵无比。
毕摩的服饰多以青黑色为主,素雅无纹饰,显得庄重大方。毕摩法衣为一种特制的斗篷,与帽饰等物相配套,分羊毛斗篷、丝绸斗篷和棉麻斗篷几种,有黄、红两种颜色,丧事祭祀时穿黄色,婚嫁喜事时穿红色。在祭祖时,毕摩通常要穿马尾毛披风,它是用40匹好马的马尾编织而成的,乌黑发亮,是彝族服饰中的精品。在一些重大的仪式上,有钱的毕摩还要披一种由数百片银片穿缀而成的银蓑衣,据说这种银蓑衣能够护佑毕摩的神力。当代的毕摩,在任何场合下做法事,都改穿黑色的棉麻长衫和披毡,挎网状经书袋。这种经书袋,彝语称“海可”,是用两根绳子交错编成的,一般由毕摩自己编织。
苏尼服饰:便于通神
苏尼为巫师,地位低于毕摩,主要承担禳灾驱鬼的任务,以巫术与鬼神“打交道”。苏尼的“苏”意为人,“尼”意为抖动,得名于苏尼做法的方式,即击鼓抖动舞蹈,苏尼的意思就是做法的人。苏尼一般不脱离生产,不用师传,无需学习,而且男女都可以担任。在彝语中,男苏尼称“巴尼”,女苏尼称“莫尼”。凉山彝族认为,某人突然大病一场或无故染病,待病好后就会有“阿沙神”附体,这样便可做苏尼。
苏尼和毕摩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毕摩必须经人传授,懂彝文,诵经书,通过广泛的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和学问,所执祭的仪式一般是关系家族、家庭、个人的重大事件,地位较高。苏尼则是来自“神授”,不懂经文,无须学习,且只是承担禳灾驱鬼的任务,故地位和受尊敬的程度低于毕摩。但在另一方面,特别是在一些具体的仪式和活动中,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苏尼做法有时需要毕摩协助才能完成,毕摩做法有时也需要苏尼辅助。还有一些仪式,既可由苏尼主持,也可由毕摩来完成。还有个别人,既是苏尼,又是毕摩,两者兼而任之,彝语称做“尼毕其”。
苏尼的服饰相对简单得多,材质一般以麻布和棉布为主,款式一般与所在地区人民的常装相同。不管是巴尼还是莫尼,一般都将其头发梳成许多小绺,以便在做法时能随身体的舞动而飞舞,以增加通神的本领。羊皮鼓是苏尼做法时重要的法器,此外,野猪牙还是莫尼最喜欢佩戴的灵物之一。
凉山彝族宗教服饰是其原始宗教的载体,如“虎眼神笠”和毕摩佩戴的鹰爪直接反映了凉山彝族以虎和鹰为图腾的图腾崇拜;毕摩祭祖时穿的马尾披风的肃穆庄严之风格,与凉山彝族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内容的原始宗教也极为一致。可以说,凉山彝族宗教服饰折射出了其历史渊源、生活环境、传统工艺、审美情趣、宗教信仰,是其服饰文化中内涵最为丰富的部分。
[
本帖最后由 folkman 于 2010-4-14 17:4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