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镡华】我国原始祭祀中的酒文化
远古以来,酒便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据考证,祭祀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社会,种类大致分为祭天地、社、祖、灶几种。在酒没有出现之前祭祀主要用水,后来发展到用五齐,即: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 古人常以皇天、后土并称:皇天指天神,后土指社神(土地神)。社神中以社稷为首,它包括社稷、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之神。社代表土地神,稷代表谷神。
我们从出土于商代的陶器和青铜器中发现,出土文物中以酒器为最多。《礼记·礼器》中的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表明商代举行宗庙祭祀活动礼仪方面已经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祭祀不单单是汉族人特有的活动,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至今也同样保存着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如傈僳族的祭祀山神、布朗族的祭祀雷神等。
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巫和医在远古时代是没有区别的,酒作为药,是巫医的常备品之一。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更要用酒来激励斗志。在《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如祭祀时,要用“五齐”、“三酒”共8种酒。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在古代是权力很大的,原始社会是巫师,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后来又有了“祭酒”主持飨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动。
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的习惯和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仪式的习俗。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汉族的习俗是“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为吃“豆腐饭”,这就是葬礼期间举办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少数民族则在吊丧时持酒肉前往丧家,如苗族人家听到丧信后,同寨的人一般都要赠送丧家几公斤酒及大米、香烛等物,亲戚送的酒物则更多些,如女婿家要送10多公斤白酒和一头猪。丧家则要设酒宴招待前来的吊丧者。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村中若有人死亡,各家各户都带酒去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死者入葬后,古代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
我国的许多民族在重要的节日或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上席,一家之主这时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要为祖先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位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