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已有“择吉”专业人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04: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专版撰文:钟 葵
择吉趣谈
许多读者在询问房子的布局和摆设是否合理的时候,还经常问到应选择何时入伙,这就牵涉到择吉的问题。择吉虽然与堪舆学有关,但严格来说并不属于堪舆学的范畴,在中国古代庞大的术数体系中,择吉是一个独立的分支,它既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依据,又有独特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工具。
择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学术界普遍认为,择吉在中国古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择吉的内容很宽泛,不限于日期,所有寻求和选择有利于人类活动的吉祥信息的行为都属于择吉,诸如八卦占筮术、奇门遁甲术、太乙术、六壬术、堪舆术、风角术、孤虚术、占星术等术数都可统称为择吉术,这些术数通过不同角度和方法推算有利的时间或方位,给人们提供吉祥信息。
狭义的择吉,是指在做某件事之前择定吉日。具体来说,是指以古代历法为基础,附注以八卦、九星、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干支五行、十二直、七曜等,并根据年、月、日各种“神煞”进行综合推算,寻找吉日吉时的一种方法。狭义的择吉又称为涓吉、诹吉,民间称之为择日、看日子或捡日子。
古代农业严格依据天时
趋吉避凶、恋生恶死是人类本能。中国人对吉祥的追求自古以来都是那么热切,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仍然如此。人类生存在天地之间,除了空间还有时间,中国先民不仅敬畏天地,对时间也非常重视,尤其是在进入农耕社会以后,中国先民以超常的智慧比其他民族更早地探索到时间的奥秘。《易经》提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尧提出“敬授人时”;舜提出“协时月正日,用律度量衡”。大约在四千年前成书的《夏小正》是我国第一部农事月令历书。这本书按夏历十二月的顺序讲述每月的星象、物候以及应该从事的农业及文化活动,表明中国先民早在四千年前对不同时间的生态环境变化已有充分的认识。
举行大事前无不择日
古人除了在农业方面严格依据天时进行生产活动外,无论哪个朝代,中国人在举行大事之前,没有不选择日期的。上至国家的军政大事、祭祀大典、宫殿营建,下至民间的婚丧嫁娶、播种收割,乃至日常生活中出行、裁衣、沐浴、剪甲等事都要择吉。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专门为民众选择吉日的专业人士,称为日者,日者之名,最早出现在《墨子》中。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史记》中有一篇题为《日者列传》的传记,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记叙了日者司马季主的一番高论令中大夫宋忠和博士贾谊无言以对的情况,说明择吉术在汉代已非常盛行。
宋朝以后黄历盛行
择吉离不开黄历,黄历又称通书,是古人择吉必不可少的工具书。黄历以历书为基础,在历书中注明各种“神煞”、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宿等因素,并据以推算出各月各日的吉凶宜忌,为世人择日办事提供参考。因唐代以前的黄历都没有保存下来,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是唐以后的黄历。从现存的典籍来看,择吉黄历在北宋时期基本定型,到南宋已经完善。在明清时代,择吉黄历不仅泛滥成灾,还有特别浓厚的神秘成分,文字艰涩,体例不一,到了乾隆时期,社会上各种择吉黄历达90多种。为了纠正择吉黄历的混乱状况,乾隆皇帝下令学者们合力编写《钦定协纪辨方书》一书,这本书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目前港台地区每年年底出版的各种现代黄历,大多以此书为蓝本,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现代黄历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不可拘泥于择吉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择吉黄历?从总体上讲,择吉黄历以天人合一为宗旨,以时间为经,以人事为纬,告诫人们做任何事都不要违背天时,应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择吉术掺杂了很多神秘成分,很多说法不仅没有理论根据,还互相矛盾,对此我们一定要加以批判。择吉在我国已成为民俗的一部分,做事情适当择吉固然无可非议,但不可拘泥于择吉,更不可盲目相信通过择吉就可以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