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真人版“棋子”演绎蒙古象棋对决实况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11-02-12 17:12
新华网呼和浩特2月12日电(于嘉、赵婷婷)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蒙古象棋是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喜爱的博弈游戏,至今仍在那达慕大会等文体活动中盛行。12日,真人版“棋子”在内蒙古博物院上演了蒙古象棋对决的激烈“战况”.
蒙古象棋,蒙古语称为“沙塔拉”或“喜塔尔”,其规则与国际象棋类似,棋盘一般为8×8格,棋子32枚,双方各有王爷、王后、驼、马、车、卒。
在内蒙古博物院近100平方米的黑白64格棋盘上,32名讲解员和志愿者身穿蒙古族传统服饰,分为2队,其中4人扮演王爷和王后,其他人则手持棋子指示牌,象征马、车等棋子,展示蒙古象棋木雕技艺传承人敖日布道尔吉与其棋友的对弈实况。
“蒙古象棋的一些走法与中国象棋相近,比如马走‘日’字、‘车’通行无阻,但它也有独特之处,马没有别腿,骆驼走多少步都行,”57岁的敖日布道尔吉说。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敖其介绍说,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骆驼,把“卒”刻成狮子或猎狗,“体现了草原游牧生活的特色,并折射出草原游牧文化和军事文化的互动发展”.
敖日布道尔吉从小就喜爱蒙古象棋,除了热衷下棋,他还制作了近40年的蒙古象棋棋子。“雕刻一个木制棋子最快得1天,制作1套就需要1个多月。所以棋子比较昂贵,每套卖5000元左右,”他说。
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敖日布道尔吉受邀在中国元素传习展演区表演蒙古象棋木雕技艺,吸引了众多中外参观者的目光。
而在12日内蒙古博物院的演示现场,许多观众也被这个蒙古族传统文体项目深深吸引。12岁的安吉雅泰说:“蒙古象棋与其他棋类不同,它可以把蒙古族的游牧生活展现出来,让人们更形象地了解蒙古族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