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伯都讷文化艺术——出生仪礼

伯都讷文化艺术——出生仪礼

婴儿的诞生,这标志一个人的一生已经开始。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上的“重男轻女”直接波及每个家庭,因此,生男生女的仪礼也不相同。生男,认为是“弄璋”(璋,古时一种玉器,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弄璋”即玩弄璋者为男孩)之喜;生女,认为是“弄瓦”(瓦,是原始的纺锤,古人把瓦给女孩子玩,“弄瓦”即玩弄瓦者为女孩)之喜。“弄璋”表示尊贵,要大庆;“弄瓦”表示卑顺,仪礼从简。尽管如此,谁家生孩子都要向亲戚朋友“报喜”,展开婴儿出生后的各项仪礼。
    催生  在伯都讷地域,满族生育习俗有催生之举。旧时妇女临产期近,其娘家要将为婴儿准备的衣物,襁褓及产妇所需食品等物,由其母或姐妹送到孕妇家,谓之“催生”,即催促顺利分娩之意。
    落草  伯都讷旧时,满族妇女生孩子,要先将——些干净柴草铺于身底下,让孩子诞生在草上,称之为“落草”。现代已无这种生法,但“落草”二字已成了孩子降生的代名词。
    报喜  亦称“报生”。生孩子,不论生男生女都是家庭添人进口的喜幸事。孩子一生下来,首先要向孩子的姥姥家、舅舅家、姨娘家“报喜”,以派人送喜信,或托人捎口信,让对方知道生男或生女。同时,在家门上还要有生男生女的标记,生男在门左挂“弧”(“弧”即木弓,象征男子的刚阳之气);生女在门右挂“悦”。(“悦’’即佩巾,象征女子的温柔)。接到“报喜”的亲戚朋友都要登门贺喜,同时赠送礼品。
    采生人  伯都讷地域谁家生了孩子,管第一位走进产妇屋里,看到新生婴儿的外姓人,叫“采生人”。据说婴儿长大后,其相貌、性格、人品等都会像第一个见到他(她)的“采生人”,所有新生儿的人家,要设法阻止家人不中意的外姓人第一个闯入产房,选个理想(身体健壮,聪明伶俐,能说会道,相貌堂堂,人品又好)的人,优先进入产房,成为中意的“采生人”。 开奶  伯都讷各民族中,生孩子后,母亲的奶水还没下来,要请一位以母乳喂孩子的妇女来家,为新生儿喂第一次奶,故称“开奶”。“开奶”时感到婴儿口壮(吮乳有力),将来可以吃到充足奶水,身体健康,平安长大。
    洗三  又称“三朝”,是婴儿诞生后的第三天所举行的一种祝福礼和洗浴礼。伯都讷地域、满、汉族婴儿诞生的第三天均行此仪礼。
    “洗三”这一天,常常同“开奶”、“开荤”同时进行。“开奶”是外姓奶水充足的妇女为婴儿喂第一次奶。“开荤”时要请一位善言的妇女主持仪礼。首先将一滴黄连水滴在婴儿嘴巴上,预示其生活将是先苦后甜。接着再将以肥肉状的元糕、酒、鱼、糖调制成汤汁,用手指蘸少许抹在婴儿唇上,主持人口念吉祥歌:“尝尝肉,长得胖”;“尝尝糕,长得高”;“尝尝酒,福禄寿”;“尝尝糖,长得壮”;“尝尝鱼,日日有富余”,最后让婴儿再吃奶水,这样“开奶”与“开荤”同时完成。接着便是洗浴礼。
    洗浴礼,多都是请来为婴儿接生的老年妇女(满族称其“姥姥”,汉族称其为“接生婆婆”或“接生婆”)给洗浴。洗浴水一般将先烧沸的开水放入槐枝、艾叶泡成,接生“姥姥”(接生婆婆)要用棒槌搅动盆(多属铜制)中水,同时口念吉语:“一搅二搅连三搅,哥哥领着弟弟跑”(若是女婴,则是“姐姐领着弟弟跑”),给婴儿洗浴时要按洗浴部位口念吉语,如“先洗头,作王候;后洗腰,一辈要比一辈高;洗洗脸,作知县;洗洗沟,作知州”等。接着给婴儿梳头发,口念“三梳子,两拢子,长大好戴红项子”。洗浴结束之后,还有“打聪明”、“掖如意”等祝福的礼节,并用鲜姜和艾蒿泡的汁擦婴儿前额和周身,再用新布蘸茶水擦婴儿牙床,如使其大声哭泣则视吉兆,称之“响盆”。
    “洗三”这一天,亲戚朋友还要派妇女前来贺喜。贺喜者赶上给婴儿洗浴时,要向浴盆里添水,故叫“添盆”。洗浴结束后,婴儿家要请接生“姥姥”吃面条,叫“洗三面”,寓意为期望婴儿长寿(长命百岁)。
    添盆  在伯都讷地域农村中,满族妇女去参加“洗三”仪礼,见给婴儿的洗浴还没开始,就要往浴盆里添水,故称“添盆”。添盆时,负责婴儿洗浴的“姥姥”(或接生婆),要根据往盆里所施,叨念吉祥祝语,如往盆里添大枣,栗子则说“早立贵子”;若添莲子则说“连生贵子”;若往盆里添三个桂圆则说“连中三元”;若往盆里扔铜币则说“金银满柜”等。“洗三”仪礼结束时,“添盆”扔进洗浴盆里的铜钱,要由“姥姥”带走,算是酬劳。
    挂弓箭 满族家生男孩,在房门外左侧挂小弓小箭;若生女孩,在房门外右侧挂红布条,以此示为吉祥。这与“弄璋”挂木弓,“弄瓦”挂佩巾,是同一种仪礼。
    睡摇车  摇车即摇篮。伯都讷地域旧时满、汉族家的小孩都是从“摇车”里睡大的。“摇车”也称“悠车”,是将柳木锯成不足一公分厚的薄板,然后水浸、上笼屉蒸软,再将它成弧形,把两块弧形板用藤条(代替绳线,耐磨又结实)缝系成底尖两头翘的“摇车”。一般“摇车”长不足四尺,宽不足二尺,高一尺有余。“摇车”多都涂红地用金色画上吉祥图,车头和车尾都涂写着“长命百岁”、“五子登科”等吉祥语。“摇车”左右各有两个带铜圈的铜卡子,将“摇车”前头两个铜圈用手指粗细的麻绳系好,同样方法将“摇车”尾的两个铜圈也系好,这样就可以用两个铜钩子,挂在房檩上系的吊绳上,前后一推,“摇车”来回飘动起来。睡在“摇车”里的孩子,夏季感到凉爽,睡得舒服、香甜。夏季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婴儿,用两根柳条减成半圆形分别插入“摇车”左右的帮里,上面罩上纱布,既透风又能防止蝇蛟叮扰。在吊起的“摇车”两钩子之间系一根细绳,上面可挂香荷包、铜铃及其它逗小孩的玩物。
    生头一胎时,婴儿所睡“摇车”都由姥姥(外祖母)、姥爷(外祖父)或舅舅家赠送。已经多个婴儿睡过的“摇车”最佳,新生儿睡上去不会夭折。赠送“遥车’’时,要用包着钱的红包放在“摇车”里面,这叫“压车钱”。也有不放钱的,而是用红纸包一块砖头压车,谓之“压块砖,儿长安。”
    婴儿“睡摇车”一般都是七天或满月上“摇车”。婴儿上“摇车”时,要请亲友中子女多的妇女来,把婴儿放在铺有红色糠(荞麦皮装成的)口袋与小红枕上,盖上带牡丹花的小红被,婴儿若是哭闹,将“摇车”一推动,“摇车’’便前后的来回悠起来,母亲哼上催眠曲,婴儿很快就入睡了。
    满月  伯都讷地域旧时婴儿诞生三十天为满月(满一个月),做“满月”仪礼,被认为婴儿已闯过了人生第一道难关,从此可以抱到户外活动,产妇也可恢复常入主妇地位,从事户内外各项劳动。
    做“满月”要为婴儿举行“剃头礼”。婴儿在父母不在身侧的情况下,由人抱着剃下头发,将这些胎发揉成团,用红绿彩线缠起来,挂在堂屋高处,认为这样做可使孩子长大后有胆有识。也有将其带在身上的,以为可以避邪。剃完头,穿上新衣服,抱到外面走走,谓“见世面”;若用雨伞罩着,谓“经风雨”。
    “满月”被作为婴儿的大礼,父母要请亲戚朋友光临。来祝贺者都要馈赠礼物,多以银制或玉制的“长命锁”,上面有“长命百岁”、“状元及第”、“长命富贵”、“五子登利,”等吉祥语。有的婴儿满月,要到外婆(姥姥)家住些日子,渭“挪尿窝儿”。回来时,外婆(姥姥)要用锅底灰(黑烟熏成)在婴儿额头打(画)个黑芍 (一个黑点或一黑竖),认为这样可以避邪。外婆还要将一桄白线给婴儿挂在脖子上,还要叨咕一套吉祥语:“头上戴,脚下抹(音ma,拿下来之意),不活九十九,定活八十八。”
    起名儿  亦称取名字。多数是在庆满月这天,宴请亲戚朋友时,请有名气、有学问的长者为婴儿“起名儿”。旧时,伯都讷地域的人们(迷信地)认为,婴儿未满月时,常有鬼怪来家,若起了名字对婴儿不利,所以“满月”或“满月”后给孩子起名字。
    起名字时,有者按生辰八字(旧时用天干地支表示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合起正好八字)推算其命,本照相生(避开相克)而取名;有者按六十花甲子规范的命象或属相来起名字。起名时,多都先起小名,然后起大名(亦称大号、学名),小名是父母和家人平日称呼的,大号上学读书才开始派上用场,逐渐取代小名。
    百日礼  又称“百岁”,就是婴儿诞生一百天。俗话说:“三日看相,百日看长”,意思是说婴儿过了一百天,就好养活了,所以又叫“过百日关”。
    如果有的亲友没能参加“满月”仪礼的,但过“百岁”时会应请来贺,其赠礼多属长命锁之类的。而现代的“百日礼”多以玩具、衣物馈赠之。
    周岁  就是婴儿诞生满一周年,即第二个生日,就是婴儿诞生仪礼最后一项仪式。
    在伯都纳地域,旧时小儿过“周岁礼”时,要穿虎儿鞋戴虎头帽,虎头虎脑,虎气生威。有的还要戴银制的长命锁。
    “抓周礼“是小儿过周岁的重要仪礼。举行此仪礼时,将一些纸、墨、笔、算盘和纸做的生产工具等放在一张桌子上,让小儿到上面去抓,若抓到纸和笔,预示其将来喜欢读书;抓到算盘,预示其将来会经商;抓到纸做的工具,预示其将来会耕田种地。无论抓到了什么,前来贺喜的亲友们都借题发挥,夸奖孩子的聪明伶俐,以使其父母高兴。尽管这种预测带有迷信色彩,在现代仍有年轻父母为小儿举办“抓周礼”以求一乐。
http://www.sywhw.org.cn/cjsywhc/ ... 20091110/9288.s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