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退休老人自创民俗馆 称民俗启迪人们爱生活

退休老人自创民俗馆 称民俗启迪人们爱生活

福建退休老人自创民俗馆 称民俗启迪人们爱生活

                   文化中国-中国网  2011-01-07 15:14  责任编辑: 任子鹏

在福建北部的光泽县,有一个办于自家宅院的“杨孟龄民俗馆”,创办16年来,吸引许多人前来观赏游览。作为福建省首家获得省文化部门批准的民办民俗馆,它的创办人是一对退休老夫妻——杨孟龄、刘步英。

今年76岁的杨孟龄长期以来对闽北历史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并注重民俗物品的收藏、观赏、研究。1994年,他和妻子刘步英拿出3万多元积蓄创办了民俗馆。“博物馆往往不愿屈就收藏民俗物品,但我们觉得民俗也能启迪后来人热爱生活,净化社会风气,提高民族凝聚力。” 他说。

他们居住的房子是一座乾隆年间的花园式古建筑,本身很具观赏价值,于是他们把民俗馆办在家中,一家5口人让出宽敞的卧室,住进不足20平方米的厢房。他们到处收集民间流散的历代民俗物品。旧城改造,一些老房子拆迁,别人丢弃的东西却都是他们眼中的宝贝。清代“洪济义仓规约”石碑是一件很有价值的民俗物,却在一个地方垫路10多年,而且破裂,他们发现后雇人用车拉回,花钱修补复原;一个民间打糍粑用的石臼是明代之物,流落在乡村,他们发现后马上买下;离城70多里的一户农家有一顶古式花轿,他们知道后赶快订购下来。一些人见他们对民俗物品如此看重,很受感动,将一些民俗物无偿相送。现在,馆内有建筑、家具、用具、服饰、陶瓷、书画、钱币、砖木石雕等10多个类型的民俗物品约上千件,集中展示了闽北光泽的地方风俗民情,再现了这里历代人们生产生活的日常习俗。一件件平平常常的民俗实物,在杨孟龄看来都沉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份悠远的记忆,是一本越读越有滋味的书。杨孟龄同样希望借此保存逝去的历史和民俗风情,让后人了解昨天、认识今天、展望明天。(王建成)

TOP

论坛要能有个民俗文物、博物或民俗旅游之类的版块就好了——这想法够奢侈的了。

TOP

民俗馆与博物馆的界限是什么?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