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绍亭】哈尼梯田距离“最美、最快乐”的境界还有多远
哈尼梯田首先是“哈尼族的梯田、哈尼族的生计、哈尼族的家园”,其次才是外来者眼中的旅游景观。只有尊重哈尼族群众的主体地位,树立同舟共济、美美与共、互利互赢的理念,并以此指导行动,才能实现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须知要想成为世界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局限在梯田景观这一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更主要的内容还在于梯田承载的历史记忆、传统知识、行为规范、道德信仰等非物质文化层面。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前段时间媒体关于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乱收费的报道及当地政府官员对此报道的回应,明显表达了来自两方面的意见。笔者最近也去过元阳,也感觉有许多遗憾。这其中不仅有对乱收费的不满,也有对当地申遗目的担忧。元阳梯田申遗工作已耗时8年,申遗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全人类充分认识该遗产的自然和文化价值,使该遗产受到广泛和应有的尊重、珍视和保护,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适度的利用。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当地申遗的目的似乎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高所谓“知名度”,借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应该说,媒体的报道是客观和正确的。不过,元阳县政府官员们以梯田为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这样的决策举措,既是“在其位谋其政”的基本为官之道,又是“为了给当地哈尼族寻求脱贫的途径,谋求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懈怠的为官之责。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就多少能够理解当地官员们主张“只有发展,梯田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才能有力地促进申遗”这种说法的道理所在。
那么,问题怎么解决,今后该怎么办?元阳县政府官员表示:要把保护和开发高度统一,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管理经营秩序、服务秩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最终把哈尼梯田景区建设成最美、最快乐的风景名胜区,早日实现申遗目标。至此,关于元阳梯田旅游开发乱收费引出的争论,似乎暂时划上了句号。不过在笔者看来,感觉有些问题还没有说透、说到位,下面不妨再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哈尼梯田的称谓,笔者认为在旅游开发的语境下有必要对其进行准确定位:是叫“风景名胜区”,还是依旧称其为“哈尼梯田”?两个名称,随意使用似乎没什么关系,而如果用在决策部门的文件中,性质就不同了。如定位为前者,梯田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旅游资源、资本和商品”的符号,人们关注和行动的焦点必然会集中于市场和利润;而如果定位为后者,那么它首先依然是“哈尼族的梯田、哈尼族的生计、哈尼族的家园”,其次才是外来者眼中的旅游景观。两相比较,前者很容易走向“见景、见利而不见人”的歧途;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体现着以人为本和对梯田主人的尊重。上述两种称谓的实质性区别,可以说是问题的关键,值得人们深思。
二,除了景致的观赏外,笔者认为还要从本质上去了解、认识哈尼梯田。哈尼梯田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壮丽的景观?对于这样的问题,仅靠表面的印象和一般的感受也许难以回答,因为它需要具备一点儿民族学的知识。在民族学者的眼里,哈尼梯田固然是“大美”的图景,不过更是“大苦”的象征;既可以誉之为“世界奇观、人间仙境”,又可看做是“土地过垦的典型”;既是人类利用自然的杰作,亦是人口膨胀陷于困境的表现。哈尼族为何开垦漫山遍野的梯田?其实这是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和生存危机被迫做出的选择。哈尼人每天风吹日晒、往返劳作于上百层的梯田间,其艰难困苦的生活状况恐怕是旅游者们做梦也难以想象的;对山体过度开垦,必将导致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从而使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可避免陷于恶性循环。在哈尼梯田美丽的外表下,蕴含着多少艰辛、无奈、灾难和危机!对于哈尼梯田的观赏者和开发者而言,如果能对此多一些了解和认识,对如何保护、申遗、开发和利用等的认识,也将会上升到更为人性、理智和科学的高度。
三,谁是梯田的主人?是政府、开发商还是哈尼人?不用说,答案肯定是后者。然而在有关开发梯田文化的过程中,这一点却往往被忽视。例如,申遗的计划付诸行动后,当地的哈尼族、彝族群众是否明白它的意义,是否获得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信息,是否将其视为有利于当地的举措而积极支持和参与?又如开发旅游,政府在引进开发商的过程中,给当地群众多大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利益分配方面是否充分体现了当地群众应有的权益?无数事实业已说明,在关乎百姓资源、权益等问题上,只有政府意志并实行企业垄断是万万不行的。只有尊重百姓的主体地位,树立同舟共济、美美与共、互利互赢的理念,并以此指导行动,才能实现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四,最后回到对旅游的看法上。元阳县政府官员表示,元阳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哈尼梯田景区建设成最美、最快乐的风景名胜区,早日实现申遗的目标”。何谓“最美”?当然不只是梯田美、山水美,还必须风情美、民风美、心灵德行美;何谓“最快乐”?应该不只是欣赏梯田的快乐,更多的快乐还要到哈尼人家中去体验;怎么申遗?须知要想成为世界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局限在梯田景观这一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更主要的内容还在于梯田承载的历史记忆、传统知识、行为规范、道德信仰等非物质文化层面。如此看来,元阳哈尼梯田旅游业的成熟和申遗的成功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要达到“最美、最快乐”的境界,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事要做。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