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妖怪学:民俗研究的最前线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妖怪学:民俗研究的最前线



  关于这一年的阅读,我想谈谈“妖怪”。

  妖怪是如何产生的?飘荡在原野的幽灵、飞奔于想象世界的怪兽、在黑暗的世界里留下轻声叹息的暧昧物体,它们究竟来自何处?学术界最新的研究观点认为,妖怪是人类对于未知的一种想象。它是一个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特殊结晶,是创造未来重要的文化财富。

  倒退30年,谁能够想象这样的事实,在日本列岛80%以上进入都市化的今天,源于非工业社会的妖怪文化居然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产生于古老 时代的狐妖鬼影,会作为日本文化软实力中最具有进攻和扩张力量的一部分,在欧洲、北美、非洲以至中国纷纷登陆。今天在英语圈,和传统的monster不 同,yokai(ようかい)和bakemono(ばけもの)作为特定名词正在渐渐定型化。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词的原型是“妖怪”“怪物”,它们本源自 古老的中国。一如日本人饮茶学自中国,但英语世界里“茶道”却永远打着Made In Japan的烙印。

  早在120多年前,日本的井上圆了博士就站在破除迷信的立场开始对妖怪的研究。它是今天公认的日本妖怪学奠基人。1926年井上的《妖怪学讲 义》总论部分在中国出版,翻译者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可惜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后继乏人。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术界开始正面接受妖怪文化,从正面对妖怪 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宫田登的《妖怪民俗学》、小松和彦的《凭灵信仰伦》是那一时代的代表性著作。当时的学者们更多地关注点是“异界”“异类”“异形”,以 及其背后展示出的人和自然的接点。他们的研究很快就被社会上一拨又一拨“妖怪文化热”所裹挟。借助漫画、动画的表现形式,50年代末开始,水木茂《鬼鬼鬼 太郎》一路大受欢迎,从那时起日本社会已经逐渐出现“群妖乱舞”的现象。进入多媒体特别是网络时代,图像和声音的处理与传播技术都进步到新水平,整个世界 文化发展都对人类想象力、空想能力提出新要求。作为文化资源的妖怪文化一跃而为世人所瞩目。

  在日本民俗学家眼里,妖怪文化是真正民众文化的一部分。2013年11月24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怪异、妖怪文化的传统与创造——源自“内” 与“外”视角的考察》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今天日本妖怪研究的领军人物、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小松和彦教授重点强调这一点。小松和彦指出,没有哪 一个外形奇特的妖怪,是由帝王或朝廷下命令才创造出来的。相反是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在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创造了妖怪文化。而妖怪文化正是 观察一个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视角。

  先后出版于2009年和2010年的《妖怪文化研究的最前线》《妖怪文化的传统和创造》,是日本学术界对于此前二十余年妖怪研究的总结性成果。 而2013年11月最新召开的京都会议,标志着日本学者的研究前线依旧在向前延伸。2013年,日本最大的妖怪文化数据库早已经完成并提供免费公开检索, 更多学者正把研究方向从依托传统转向创造未来,一批留学日本接受妖怪研究专门培养的专业学者已经完成学业分布到美国、英国、法国,分布到世界许多国家。然 而在一个曾经诞生过《山海经》、孙悟空和《聊斋志异》的国度,很少有人意识到一种危机的到来——是否真的有这么一天,“妖怪”的英文读法会定型为 “yakai”而不是“yaoguai”。在继承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妖怪文化领域,我们是否又会输掉一场甲午战争?(原载《光明日报》2013年12月29日)


附件:

TOP

妖怪学算得上民俗研究的最前线么?
我不认同。
日本妖怪研究的确很发达,很繁荣,中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但是原因是什么呢?
我自己对妖怪学这些也很感兴趣,井上圆了的《妖怪学》,中野美代子的《中国的妖怪》都有接触,日本的漫画、小说、电视剧中,对妖怪的运用更是了得,不由得让人点赞。其实中国的妖怪研究并不逊于日本人,只是没有成体系而已,都是分散在各种研究中的。
我也不知道原因,难道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或者两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决定的?据我听说,大陆的恐怖片里是不能出现“鬼”的,就是说,结尾一定是主人公臆想、精神错乱等等。或者是因为日本人一向精细,所以在研究妖怪的时候,分成两条腿的、三条腿的、八条腿的、有角的、没角的,而中国就一以概之为妖怪?
另外,研究不一定非要打上国界的烙印,照这么说,孙悟空原型还来自印度呢。茶是中国产出的没错,可中国的确茶道不发达啊。大家选择研究妖怪,或者不研究妖怪,完全没必要去强求,好像失了妖怪学,中国人就失掉自我,失掉自信力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刘晓峰 于 2014-1-7 12:08 发表
     关于这一年的阅读,我想谈谈“妖怪”。
  妖怪是如何产生的?飘荡在原野的幽灵、飞奔于想象世界的怪兽、在黑暗的世界里 ...
前几天在论坛看到帖子: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4482 (36楼),得知晓峰兄已在《光明日报》(2013年12月29日05版)就“中国妖怪学”发出声音。但帖子的题目是“刘晓峰:中国妖怪行不行?”随后在百度查到出处:http://epaper.gmw.cn/gmrb/html/2 ... b_20131229_5-05.htm

    这里有两个问题给晓峰兄:
    ①《妖怪学:民俗研究的最前线》与《中国妖怪行不行?》哪个题目是你自己取得呢?我有点好奇。
    ②“妖怪”和“鬼怪”或“鬼”在日本或中国能等同为一种“观念信仰”吗?

    彝族有一经籍化的叙事长诗,名为《涅茨波帕》,即“鬼的起源”,讲述的是万鬼之妣娥“紫孜尼楂”的爱情悲剧;因此,有的毕摩经书也题为《紫孜妮楂》,实则是《涅茨波帕》的异文。从情节上看,她更像是“妖”。。。以前我一直将之当做诗体的“鬼故事”,现在从你的“妖怪学”重新思考这类民间信仰的分野,让我觉得自己应该重新去弄清楚彝族人到底有没有“妖”或“妖怪”的概念?“紫孜尼楂”从字面意思上解释,就是名为“紫孜”的美女;也有人认为“紫孜”是一种鸟的名称。而在诺苏彝人的观念中,“美女附妖灵”。。。此外,诺苏彝人还有“神怪”一说。当然,这类信仰的对象化还需要还原到本土语境中去阐释。

    翻出小可早年一篇稚拙的文章附在这里:(刊于《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3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这和“甲午战争”怎么就联系上了,有点远了吧?

TOP

确实啊,中国的妖怪,又有精怪、鬼怪、怪物、妖魔等不同称呼。研究者众,但专门清理这些概念的理论研究很少,刘仲宇教授《中国精怪文化》是一本,但跟进者寡。我曾说“妖怪研究仍是一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也是从理论研究的乏匮而言的。清理我们的传统概念,引鉴日本的研究成果,应对我们开拓该领域研究大有裨益。

TOP

回复归大人和小穆——关于前线、国界与甲午
在妖怪研究领域,呼吁与这个世界发达的国家一较短长,是这篇千字文的宗旨。报纸给的版面小,可能话说得不透。说来前线、国界与甲午,都是打比方而已。使用甲午是因为马上就是甲午年。还因为甲午那场仗,我们老底很厚,但就是固步自封,不肯打开门学习,不求进步,结果花了好多年才喘过气来。我们的妖怪文化,古有《山海经》,后有六朝志怪、唐宋人写怪、元明清更有《西游》《封神》《聊斋》。今天乡下还有大量没有搜集起来的鬼怪故事。我们老底很厚,但打开思路好好看看世界,系统化研究一下这个领域,要比有一天孩子们看的都是人家的书强不是。至于研究是否有国界的烙印,这个我看法还是有的。你大概没经历过让一个外国专家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这种事。我这身边还有两个例子。唐令研究,去问问专家们他们从入门到前沿,都必须看哪些人的书?一代盛唐的法令,我们永远只能在现在的人家做的基础上略作延伸。那是中国的盛唐啊。再说铜镜研究,去看看从前汉到三国,把所有的镜铭整合归类释读做出来的不是我们。我们今后在这个领域,也只能沿着这个基础走。这可是中国的汉镜啊。我希望我们现在开始把妖怪研究当个事情做,因为一旦有一天人家把根本的基础工作都完成到我们前边,那也是一件让我们这一代民俗学者没脸面的事情。当然,如果站到世界主义立场,话可以说成谁做都是人类文明。这就和说甲午的军费花到圆明园是对的,因为留下这个园子如今每天都收入好多钱一样,是一种看法,但我不赞同也不辩论。

TOP

回复silver——说句“妖怪学”不容易
我发了两篇文字呼吁妖怪学,一篇题为《呼唤中国的“妖怪学”》,发表时改成了”被遗忘的荒野”,一篇题为《妖怪学:民俗研究的最前线》,发表时改成了《中国妖怪行不、7行?》,编辑都是好意,要让文章顺利面世,并且都面对压力,“妖怪”怎么就成了“学”?百度一下就发现这“非常识”了。
日本其实也是一样。6、70年代时提出“妖怪学”也不被认同,所以他们申请科研的题目都是“异界”“怪异文化”。小松和彦到NHK做电视讲座,“妖怪学”硬被审查成“日本人的异界观”。几十年做下来,到2013年终于可以开成直接标题为“妖怪学”的500人的学术报告大会。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关于《涅茨波帕》,还真是第一次看这篇论文。说来少数民族的相关文化,更是妖怪学丰富的家底。究竟怎么做?怎么研究?正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希望今后多鼓励多捧场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景春 于 2014-1-8 09:24 发表
确实啊,中国的妖怪,又有精怪、鬼怪、怪物、妖魔等不同称呼。研究者众,但专门清理这些概念的理论研究很少,刘仲宇教授《中国精怪文化》是一本,但跟进者寡。我曾说“妖怪研究仍是一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也是从理 ...
谢谢景春兄的赞同。社会发展后,人们对于古老文化传统与人类丰富的想象力的认同会大不一样。来日方长,我们会一点点做起来。

TOP

回复 6# 的帖子

很赞同刘老师的说法,我们的文化在我们这落后于外国人,还是很丢脸、愧对祖先的事。世界主义的观点未必外国人也都能达到,种族优越论的论调也一直存在,不想再为民族低劣加上一条罪证。
至于妖怪学,在中国虽有根基但鲜有人研究,个人以为是与我们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有关,无神论的调调显然与妖、鬼、怪格格不入。这使得中国的妖怪学成为“被遗忘的荒野”。而现在研究我们不但有历史基础,现实中也有好多人相信鬼怪,来进行祭祀。随着网络小说的流行,妖鬼怪更是流行。但是缺少研究性的东西。首先在概念上就没有明确的界定,妖怪学真正能成为“学”,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加油!

TOP

回复 6# 的帖子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正如“科学家有国籍,但科学无国界”,如果别人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某方面做出很好的研究成果,我们何妨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继续向前迈进呢?有的地方我们不如别人,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最近在看美国民俗学家多尔逊的文章,事实就是,不得不佩服,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大背景的差异,我们的确在理论、前沿视野等方面落后于他们。这不是妄自菲薄,但也不能因为说我们拥有多大的资源优势就引以为傲,有时候其实只是我们敝帚自珍。如果我们真的有很好的东西,何必让它烂在那里呢,外国人来研究它,既是帮我们做宣传,同时也给我们以借鉴。
我本人并不是否认妖怪研究,我是很有兴趣,愿意在这方面做一点钻研的。我也很佩服这位老师,希望能看到老师更多的研究成果,以激励国内冷门的妖怪研究。

TOP

回复 7# 的帖子

另,我觉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两个问题,没必要总把文化抬高到民族主义。韩国人对文化还特别自信呢,全世界都是韩国的,但最终只不过招来嘲笑罢了。学者的任务是引导,或者说辅助民众文化自觉,发现自己文化的价值,同时也正视文化的劣根性,正视自己的文化,而不是盲目自信或者自卑。

TOP

贵州威宁彝区流传“老变婆”的故事,是我们打小听到的“妖怪”故事,查了一下贵州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故事。而在贵州流传的“支嘎阿鲁”故事中,支嘎阿鲁原型也不是纯正的人形,而是其母受神鹰之血而孕育出的“怪物”,这些是否可归于“妖怪学”范畴?
引用:
原帖由 silver 于 2014-1-7 16:34 发表


    前几天在论坛看到帖子:http://www.chinafolklore.org/forum/viewthread.php?tid=34482 (36楼),得知晓峰兄已在《光明日报》(2013年12月29日05版)就“中国妖怪学”发出声音。但帖子的题目是“刘晓峰:中 ...

TOP

说过不争论,因为只是每个人看法不同。一如自家的花园,就该辛苦点自己好好整理个花团锦簇。
但换个角度你说,花事来时,漫山遍野,何必分谁家的花,我也不反对。
引用:
原帖由 归有光 于 2014-1-9 13:24 发表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正如“科学家有国籍,但科学无国界”,如果别人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某方面做出很好的研究成果,我们何妨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继续向前迈进呢?有的地方 ...

TOP

晓峰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哪!
新年快乐!

TOP

这是我关心的地方。
大的方向说,我们到了一个文化即将繁荣的年代了。
有一种直觉,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感受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和我们这辈人大不相同。他们生活的压力很大,但创造的机会也非常大。因为这个时代他们的资源非常多。我们只是垫脚石,将来真正把好东西创造出来的,还是他们80-00这几代人。
我们的文化不是也该有个振兴的时代么?
引用:
原帖由 归有光 于 2014-1-9 13:30 发表
另,我觉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两个问题,没必要总把文化抬高到民族主义。韩国人对文化还特别自信呢,全世界都是韩国的,但最终只不过招来嘲笑罢了。学者的任务是引导,或者说辅助民众文化自觉,发现自己文化的价值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