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术论坛不应赶“微博”的时髦

学术论坛不应赶“微博”的时髦

学术论坛不应赶“微博”的时髦
2011年10月11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0月11日第228期 作者:张广瑞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微博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现在的会议,听众不仅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用脑子想。一个新潮的做法是,听众面前不仅仅摆一块供演讲者使用的屏幕,用来展示演讲者发表的内容,还专设一块屏幕,用来发布听众的“微博”,在对会议进行网上直播的同时,供会场内外的听众和观众来发布相关的看法和建议。如果说,有关明星或新产品发布的会议,或许这样的互动会有重要的影响,但学术论坛是否也要如法炮制,倒是值得商榷的。

  最近,一位外国学者和笔者谈起他在国内一个论坛上的感受。作为一个特约演讲嘉宾,他正在专心演讲的时候,突然会场的一角出现了笑声,笑声越来越大,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起初他以为是自己的幻灯片出了问题,仔细审视之后,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至少没有发现可以令人发笑的东西。他注意到人们的目光焦点是另外一个屏幕,而他发现另一屏幕展示的内容不是自己的幻灯片,无奈他又看不懂上面的文字。他硬着头皮把演讲作完,但心里很不舒服。会后一打听才知道,听众发笑是场内外听众和观众发来“微博”造成的。

  笔者也曾有类似的经历。一边听着演讲者精彩的演讲,而眼睛看到的却是“李老师你真帅喔!”、“我顶!顶!顶!”。更有甚者,里面还有人发布广告,“来XX度假村感受一下吧!”如果说,微博的内容是针对讲演人的,那讲演人当时往往是看不到的,或者根本不会留意,因此,不能进行针对性的回复,甚至不可能说一声谢谢,更不用说反驳了。某人是否真“帅”,似乎又和论坛的内容关系不大。至于广告,如果不是赞助商,倒是有乱用“资源”的嫌疑。有人称这是“互动”,有人说这是“自由”。“互动说”难以成立,因为这种“微博”往往是有来无往的;“自由说”实际上也是有名无实的,因为屏幕上客户看到的微博内容也不是实录,还要有人遴选控制。关键是要看其实际意义。似乎没有一个学术会议的组织者专门把“微博”的内容收集起来,反馈给会议主办方或讲演人,或者正式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果只是增加一点“调料”,弄花哨点的形式,则大可不必。

  笔者并不主张大家在学术论坛上一定要板起面孔来照本宣科。搞得活跃一些、生动一些,演讲者能够与听众互动,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发动现场的听众参与讨论是一个好方法。但所做的事情一定不要搞花样、求热闹,把学术论坛搞得和产品发布会一样。

  利用高科技、新媒体的目的是增效,是希望取得一些传统方式难以达到的良好效果,而不是增笑,更不能是搞笑。

TOP

最近在使用微博宣传民俗学,倒是有很多人关注进来,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当然微博本质上是一种媒介,虽然它具有很多社会功能,但我们不能把媒介等同于学术平台,很多研究话题只能在严格的环境中探讨,一旦搬上大庭广众之下就没有谈论的必要或者说根本没有谈论的前提,这并不是说学术一定要远离受众,远离生活,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在微博这样很自由随意的环境中坚守学术的严肃性~~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10-14 18:01 发表
最近在使用微博宣传民俗学,倒是有很多人关注进来,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当然微博本质上是一种媒介,虽然它具有很多社会功能,但我们不能把媒介等同于学术平台,很多研究话题只能在严格的环境中探讨,一旦搬上大庭广 ...
言之有理

TOP

现代的传媒最终将把学术变味到什么程度全在于学者自身的操守!!!利用好了就好,利用不好就遭。当代诗歌的命运就是一个例子:梨花诗人赵丽华几乎借助媒体玷污了整个当代诗歌。。。。。。。。。

TOP

嗨。。。。。。。。。。。这事。。。
咱年会不用吧。。。。

TOP

回复 5# 的帖子

年会我会专门开一个微博直播的,试试效果~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网评:用好“微博客”这种信息传播新方式

中国新闻网 2011年10月17日 19:08 来源:新华网 

  新华时评:用好“微博客”这种信息传播新方式

  (记者王子辰、潘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召开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充分肯定微博客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团结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微博客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微博客作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一种新应用,在我国发展迅猛。目前我国境内50余家微博客网站每天更新帖文达2亿多条。数以亿计、最长不过140字的声音“碎片”彼此碰撞,虽然难免个体间的冲突,但这包含嬉笑怒骂甚至针锋相对的集体“和声”,在“打拐”、故宫“十重门”等一系列公议热点中,都在抽丝剥茧、厘清真相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互联网的特殊形式,使微博客这个平台显得常常众声喧哗,甚至泥沙俱下。目前微博客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甚至发布虚假信息等等。这些现象应当受到谴责和追究。但大浪淘沙,不应因问题的存在而否定微博客的积极意义。被大量“转发”和“评论”的,多是思想火花迸发出来的睿智之见,纵然形式多样甚至激烈尖刻,一条条微博客仍然值得以宽广的胸怀和最大的善意来接纳和思考。

  当然,推动微博客健康发展,责任首先在于广大博主。文如其人。一段微博客,代表的不仅是写作者的文字表达水平,而且代表着其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每天2亿多条帖文,反映的是全国网民的素质。微博客环境良好,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有利于信息广泛传播。每个微博客发布者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力求文明表达,珍惜自己的“麦克风”。

  运营商在探索微博客平台的盈利模式过程中,必须尽到遵循法律法规妥善处理明显不实或已被公认证伪信息的义务,也要严格遵守与用户的协议约定,充分尊重其知情权和参与权,避免将企业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

  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和创新对微博客等新兴信息传播方式的运用和管理。实践证明,利用微博客传播快、影响大、社会动员能力强等特性,网络文化传播和文明建设可以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传播效果、更大的社会影响。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职责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职人员,应当以更加开放自信的态度对待微博客、用好微博客,通过微博客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妥善回应社会热点,努力引导好社会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TOP

引用:
原帖由 恩施土家 于 2011-10-18 22:26 发表
年会我会专门开一个微博直播的,试试效果~
这个主意好,加油,土家!

TOP

“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在微博这样很自由随意的环境中坚守学术的严肃性。”此话正确。

愚以为严肃科学的真学术就是要远离大众,特别是远离中国太多愚昧无知的大众,方能保持阳春白雪的脱俗超然。

TOP

引用:
原帖由 周公民 于 2011-10-23 03:35 发表
“最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在微博这样很自由随意的环境中坚守学术的严肃性。”此话正确。

愚以为严肃科学的真学术就是要远离大众,特别是远离中国太多愚昧无知的大众,方能保持阳春白雪的脱俗超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知遥 于 2011-10-14 19:54 发表
现代的传媒最终将把学术变味到什么程度全在于学者自身的操守!!!利用好了就好,利用不好就遭。当代诗歌的命运就是一个例子:梨花诗人赵丽华几乎借助媒体玷污了整个当代诗歌。。。。。。。。。
梨花教母是俺滴对象。
.
.
.
.
.
.
.
.

谣言研究滴对象。

TOP

民俗学界的微博达人要数仲富兰老师了,大家可以去加他。同时我们也准备弄一个论坛的微博,顺手转载一些消息,非官方微博。

顺便打一下广告,华东师大民俗学微博欢迎大家关注:http://weibo.com/2414212922/profile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微博挺好,搜集了不少材料和线索。仲兄、田兄、上海民俗文化学会的微博俺都加了,待会就加土家的。

[ 本帖最后由 李扬 于 2011-10-29 09:25 编辑 ]

TOP

学术,一定绕不开信息技术革命的门槛。大势所趋,在于人尔。

TOP

抄《瓦尔登湖》中的话:“时间只是供我垂钓的溪流,我饮着溪水,望见了它的沙床,竟觉得它是多么浅啊。浅浅的一层溪水流逝了,但永恒留在了原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