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在全国第四次《格萨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在全国第四次《格萨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锡诚同志刘锡诚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格萨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84年1月)

小引:偶然在“格萨尔文化网”上发现了自己27年前在第四次格萨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多少有点儿喜不自胜。现转存到“博客”里,以作资料留存。讲稿中说到,1959年夏天当柳园到青海的铁路竣工,为根据中宣部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计划,以青海为中心启动组织翻译和搜集《格萨尔》,笔者乘第一趟火车赴西宁,激活了沉寂已久的记忆。岁月无情,负责领导和组织翻译《格萨尔》、功莫大焉的程秀山同志已成故人,具体实施的左可国、王国行,也多年来没有联系,我们都已成古稀之辈了。有朝一日,当另行撰文以纪其事。
同志们!
我受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书记处的委托,来向参加藏族史诗《格萨尔》搜集整理工作会议的同行们学习和致意,并预祝会议开得成功。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大规模有组织的搜集翻译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省(区)的关怀下,从1957年起,至今已经有26个年头了。回顾往事,当年从兰州通往西宁的铁路刚刚竣工,我作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派员乘第一列火车去西宁,向青海文联《格萨尔王传》工作组的同志学习并商讨《格萨尔》的搜集翻译工作,晃如昨日。当年从事这项工作的一些青年同志,如今已是两鬓染霜了,而领导和积极支持这项浩繁艰巨的事业的先行者程秀山同志以及坚持不懈地从事《格萨尔》翻译的藏族学者华甲同志却已经成了故人。

十年内乱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迟滞了工作的进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拨乱反正的脚步, 《格萨尔》的记录翻译工作毕竟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在这项巨大的文化事业中,各地民研会的同志呕心沥血,以极大的毅力和社会主义责任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可以彪炳青史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和大家一道,也曾经尽过绵薄的力量。这几年,民研会同少数民族文学所主持了这项工作,但后来,我们由于处理内务,而未能花更多的力量推动这项工作。现在这个项目已列入“六五”国家重点科研计划,这就使这个项目有了克日实现的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及有关省(区)的分会,仍将一如既往,支持这项工作,把《格萨尔》的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工作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至今还有若干部民族史诗活在人民口头上的少数国家之一。《格萨尔》不仅以其巨大的规模、浩繁的篇幅、深广的内容而跻身于世界优秀史诗之列,而且《格萨尔》学也逐渐为世人所公认。相比之下,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却仍然比较落后,或者说仅仅是开始。不久前,周扬同志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二届二次理事会上讲话时说:中国古人有异常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有些并没有为世界所公认。我们要加强研究工作,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把我们的财富变成世界的财富,所谓研究即进行科学的探讨和整理。我们要建设和发展我们自己的史诗理论。国际民间文学协会要在芬兰记念芬兰民族史诗《卡列瓦拉》出版150周年学术会议,议题之中,除了对《卡》进行讨论外,还要对其他民族的史诗和史诗理论进行学术探讨。我想我们应该向中国女排学习,加强练兵,能拿出和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相称的高水平的史诗著作到国际学术讲坛上去宣读。

最近,我又重读了《格萨尔》的汉文译本和《江格尔》汉译本,译者都花了很多劳动,倾注了几十年的心血,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现行的版本中,无论是结构和语言,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东西羼杂其间,因此仍然是一块有杂质的璞玉,作为一部不朽的民族史诗,一部民族的百科全书,应该有比较理想的标定版本,所用语言也应当是世界第一流的。因此,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希望能吸引我们国家健在的第一流的大诗人参加到这项工作中去,使之能在一段工作之后,出现一部标定的版本。也希望我们的整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的工作,能得到文学家、诗人们的热情支持。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愿意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承担这样的版本的出版。

_______
刘锡诚,著名学者、作家,山东昌乐人。1935年2月生。1957年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新华通讯社、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职。1997年退休。
本文来自: <a href=http://www.gesarcul.net>[格萨尔文化网]</a> 详细出处参考:<a href=http://hhad.gotoip2.com/showart.asp?id=187>http://hhad.gotoip2.com/showart.asp?id=187</a>(1984年1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