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卸掉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负担

卸掉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负担

  

  鼓励在校研究生发表论文,让他们在学术研究中更快地成长,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把对学业优异的研究生的殷切期待,变为对全体研究生单一形式的严格考核,就不见得合适。

  已到改弦更张的时候

  若干年前有名校规定研究生若无公开发表的论文就不能参加答辩,此后,各校群起效仿且明文告示,硕士生应发表论文若干篇,博士生应发表若干篇,刊物之核心与非核心各有要求,一时引起热议。最近笔者在一些高校参加学术活动,和同行们聊聊,得知标准已放宽了一些,或篇数减少,或核心刊物与否也有所变通。

  鼓励在校研究生发表论文,让他们在学术研究中更快地成长,也为学校争得更多的荣光,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把好事做过头,把对学业优异的研究生的殷切期待,变为对全体研究生单一形式的严格考核,就不见得合适,现在是已到改弦更张的时候了!

  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毕生钟情于学术,皓首穷经,板凳甘坐十年冷,厚积薄发,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他们对学生的指导也非常严格,特别在打基础方面,有近乎苛刻的要求。有的师长就希望门生弟子不要轻易发文章,特别是在读期间,练好基本功再说。可现在呢?说实话,研究生入学伊始,不少人都在忙着拼外语,第三年又在急着寻找就业单位,这中间一大段时间实在太宝贵了,要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并撰写毕业论文。而此时为取得答辩资格又得在刊物上发表作品,实在是令学子们紧张不已,伤透脑筋,更何况这样做遗患无穷:

  其一,思考未细,研究未深,匆忙打造,岂有精品?有些得到好评的论著,往往是毕业研究生根据答辩专家的意见,精心打磨自己的毕业论文,在反复修改补充之后才问世的。写好一章两三节,就为应付考核,想方设法发表,板凳未坐热就强出头,何苦来哉!

  其二,为完成急就章,有些人在苦思冥想不得要领之时,就动了歪脑筋,幻想不劳而获,于是东拼西凑,弄虚作假,抄袭他人,毫无顾忌。有的还请导师代为通路子,或者与导师联署大名。文章刊出后遭人揭发,只得自吞苦果。这不是什么水平不高,而是道德出了问题。

  其三,为托关系,找门路,殚精竭虑;为交纳价格不菲且不合理的版面费,不得不外出打工,如从事家教等:总之,在离开书斋的作为上,花去了不少时间,实属得不偿失。自然,也肥了那些渔利者。笔者就曾看到厚厚的“增刊”,数不清的文章皆以小字排印,不知那些黑心的编辑赚了多少钱!

  对研究生的考核应集中在学位论文

  有人认为,研究生在学期间发文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锻炼,早出成果并不是坏事。诚然,年轻人朝气蓬勃,思想敏锐,应该鼓励他们突破陈说,亮出新见。确有一些天赋颇高而又异常勤奋的学子,他们蕴蓄不浅,出手不凡,甚得好评。但我们绝不能用出类拔萃者的表现去要求所有研究生,就像我们不能用一个高度去衡量身材长短不一的众人一样。当多数学子还在不畏艰辛全力攻关蓄势待发的时候,就逼着他们把尚不成熟的作品公之于世,这不是拔苗助长误人子弟又是什么呢?

  或许还有人认为,规定在读研究生必须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是高标准、严要求,是有力的鞭策,让他们在压力下不敢懈怠,所谓取法乎上,可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矣。其实,还是应该相信广大研究生是不甘于平庸,不甘于无所作为的。须知高标准不是苛责,严要求不是强求,我们固然期待他们学业上不断进步,成果不断涌现,但也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为他们在学术上不断提升自己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子们以平稳的心态,通过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写出有质量的学位论文,在科研上迎来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幸福时刻。他们不需要强制催生的作品,因为这样的作品往往乏善可陈,谈不上有多少学术价值。

  对硕士生或博士生的考核,主要还是应集中在毕业前需要完成的学位论文上。从资料的搜集到论题的确立,从开题报告的讨论到学位论文的完成,每个环节都需要导师认真的指导,都需要学生一丝不苟的努力。而从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到毕业论文的专家盲审,每项工作都需要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周到安排,都需要上级领导及时的督促检查。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着力于此,而不是一天到晚盯着研究生发了几篇文章,是核心或不是核心。在培养研究生上的浮躁心态与急功近利的行为千万要不得,希望高校能公开宣布为研究生卸掉发表论文的负担。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 洪本健

   来源:《社会科学报》(上海)

TOP

回复 1# 的帖子

华东师大在这方面是放得很开,田导多次表示反对某些大学严格规定论文数量的做法,这个跟施老师那篇文章精神符合:不宜过度提倡学术创新

TOP

养肥了一批所谓核心,却败坏了学术生态!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