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今天召开“第4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居士佛教与慈善文化“”,因一学友远道而来,故去拜访,顺送刚出版的《宗教人类学》一册,并有缘与北京顺同福缘投资咨询公司的蔺女士闲聊一会。蔺女士系将国学与金融结合,并从事相关的培训事项。其理念就是“做金融就是做人”。因书“心灵交易的秘密”的单中谦就是其公司的首席顾问。蔺女士与夫君都借用佛法的微言大意,去成功做金融的实践。简单的说,如何用平常心与平常道,惜福养福,在风险丛丛的金融帝国中快乐而平和的生存。他们想传播的理念,用周易的说法,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各有福报,金融行业属财来财去之地,因金融而生快钱者,本属于有福报者,但福报有厚有薄,用完用尽将不可再来。故蔺女士的理念,是如何劝人在金融投资中克服贪欲,如何见好就收,如何培养理性和不贪求的心,既设定止损的度,也设定止赢的度,取其中道。同时,如何运用赚来的利润,用相关的方式回报给社会,以从中再养福报。事实上,这个理念,就叫“善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得财,散之有道”。
于我而言,如何在当今商道中言国学,践履国学,言佛法,实修佛法,实属陌生,故亦难以评论是非。然而,诸类实践,却值得我辈宗教学人或民俗学人去反思,我们如何去认识和研究中国的宗教或民俗的实践呢?对于当代的中国宗教实践,又如何走出书斋,从身边的观察入手,去理解宗教的生命力呢?诸如中国佛教的研究,如何用新方法走出新路。或许我们身边这些实践人士的心史或生命史,就是很值得关注的对象。
[ 本帖最后由 jinguochen 于 2010-12-2 10:2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