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马知遥:是谁制造了最美“葛村”的神话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马知遥:是谁制造了最美“葛村”的神话

是谁制造了最美“葛村”的神话
  

     “葛村”一度被读者和网民认为是“江南最古村落”、“千年古镇”、“最美古村落”,2013年6月,它再度因为当地的村落拆迁工程而成为焦点,大家都在口诛笔伐,对当地的拆迁工作表达着愤慨。但事实又是怎样呢?2013年7月1—5日,在中国传统村落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的号召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镇江葛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却和部分媒体的报道完全不同。

  实地调查葛村不是媒体报道的那么美

  丁岗镇葛村地处镇江以东21公里处,面积约2.8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525亩,全村有500多户、2000多人,被誉为镇江新区的“南大门”。葛村分为西葛村、中葛村和东葛村,西葛村和东葛村已拆迁完毕,我们聚焦的村落实际是中葛村。

  20世纪80年代伊始,村民经济条件好转,有条件的村民陆续把老屋拆除盖成新居,或者保留老屋,并不居住,在新的宅基地上盖新居。现在新居所占比例为4/5以上,村落已经失去传统民居群整体的风貌。现在遗存的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老屋地理分布较为分散。

  2009年,村政府响应“万顷良田”号召,陆续将村民手中土地全部收回,并给予相应补贴。由于当地经济基础比较好,葛村年轻人多在镇江市内及所在开发区或乡镇企业工作(葛村本身有小型工厂三四个),且工作地点在本地,90%以上村民仍旧居住在村中。

  葛村在2008年申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时,本村三位村民曾列出67处传统古建,因为东葛村拆迁,位于东葛村的5处古建被拆,剩下62处古建都在中葛村。但是在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过程中,因为硬件原因没有通过评审。2011年,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汪永平曾带160名学生来葛村对62座传统古建进行测绘,认为值得保护。

  在葛村如何保护以及保护哪些古建的问题上,基层政府和村内的文保人士、专家以及普通村民产生了各种矛盾,拆迁陷入停滞状态。实地调查中,我们看到的葛村不是媒体报道的那么美好,所谓“比比皆是的砖雕和木雕”很少见到,那些充满历史沧桑的民居的确有了年头,但已经到了破败的边缘。如果是这样的葛村,是否还有整体保护的必要呢?

  葛村解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期景泰年间,距今已有550多年历史,位于村中心,主体建筑均为歇山式,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1813.56平方米,全部为砖木结构,庭院里为青石板铺路,主要殿堂屋内地面采用罗地砖平铺,正房有四进,由南向北,位置逐步升高,现为市级文保单位。20世纪50年代以前,镇江葛村一带的庙庵较多,现大多已毁,只在一些老宅里偶有发现砖石雕刻,内容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喜鹊登枝”、“鲤鱼跳龙门”等。

  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一些古建筑有:

  1.榜眼第(解兆鼎故居)。建于光绪年间的“武榜眼”故居。三间两厢,大门呈八字形,向东开。据村民解祥洪介绍,这是他祖父光绪五年(1879)考中“榜眼”,被皇帝赐予“榜眼及第”后在家乡建造的。据光绪丹徒县志记载:“武进士解兆鼎会元一甲二名二等,花翎侍卫,任广西郁林州参将。”在民间,大门八字开的建筑只有武进士才可以建。

  2.解朝东故居(勤怡堂)。解朝东解甲归田后移居大港,此处现在有人居住。

  3.大宅门。葛村38号,晚清老宅,铁门有铁钉拼出“尚父在此”(注:尚父即姜太公)的斑驳字样,还有蝙蝠和寿字,寓意避邪趋吉,福寿双全;宅内有“麒麟送子”、“岁寒三友”之类的砖雕。现无人居住。

  4.魏荣生宅。面积为150平方米。两层住宅,成U字型。现有人居住。
5.王国金宅。约50平方米,外墙为混凝土修建,开窗格局和形式已被打破,屋顶上的瓦片基本完好,后期修复过程中对老宅破坏较大。

  6. 解荣贵四合院。本为两进宅院,建筑主体采用抬梁式木构架。

  7.解氏支祠。在解荣贵四合院旁边,为一进宅院,整体结构相似。

  村中早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都已无活态传承。目前,葛村的古建筑只占了全村面积的很小部分,而且极为分散,整体保护的难度较大。就目前村落环境看,采取集中保护的方法比较科学。

  村文保委员会副主任:保护文物都是幌子

  在村落拆迁问题上,政府和村民不能达成一致。村里的文物保护委员会成员有20多人,主要由一些退休的中小学教师组成。在他们看来,拆迁老建筑会毁了千年祖宗基业,会断送了葛村的文化脉络。2013年1月15日,地方政府曾根据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的方案提出保护32处古迹,村文保委员会的人基本认可,但对目前只保护9处的方案表示反对。在不同意拆迁的人中还有一大部分村民认为,目前的拆迁补偿政策还是2003年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情况。支持拆迁的村民希望儿女们能在城市里生活,他们认为那些老宅子毫无维修的价值,希望早日进城。

  村文保委员会的成员告诉笔者,90%的村民反对拆迁。但事实也非如此。

  解祥洪,67岁。村里的榜眼第属于他家的老屋。他同意拆迁,因为房屋大梁已经断了,屋子基本属于危房。作为一名生产队会计,他为我们细细地算了一笔拆迁账:每平方米补贴580元,每70平方米的地皮补贴3.2万元。以他家为例,建筑面积140平方米,就是14.52万元。加上房屋中辅助设施的补助,解祥洪能获得拆迁款18万元左右。他认为一般人置换房屋是不需自己再额外增加费用的。以上他所提供的数据和后期政府部门给予调查者的数据是一致的。

  解祥洪说,目前之所以用2003年的政策,是因为给村民的安置房价格也用的是2003年的价格,即安置房不是商业行为,是政府的惠民工程。他认为,村文保委员会阻碍了拆迁行为。在我们的民意调查中发现,完全同意和潜在同意拆迁的村民占了多数。

  村文保委员会负责人谢百成告诉我们:如果按照政府提出的“谁使用谁修缮”的原则,村民是无力保护的,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但村文保委员会副主任坦言保护文物都是幌子,大家只是为了有一个好的补偿。

  保护什么 如何保护需要理性分析

  丁岗镇党委书记徐仁兰介绍了葛村的拆迁过程、矛盾焦点以及未来的保护规划。“镇江新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启动于2009年,“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载体,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抓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将农村居民迁移到城镇,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建成大面积连片高标准农田,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

  所采用的措施和原则有:(1)采用“农村居民全部搬迁到城镇”的模式进行复垦整理。(2)对搬迁农户在城镇实行统一安置,具体拆迁安置事宜纳入拆迁补偿和迁建方案、农业人口安置方案实施,从而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建成大面积、连片高标准农田的目标。

  这个工程所涉及的六个行政村都在拆迁之列,所有的村民都要搬到城镇中。有四个集中安置区,分别在大港街道、丁岗镇、姚桥镇。葛村在拆迁问题上非常慎重,从2013年1月15日开始,已连续就拆迁和规划问题召开了多种层次的座谈,但始终没有确定拆迁方案。他们的愿望是尽可能多地保留一些文化遗产,请专家做最后的判断。

  经过笔者的实地调查发现:葛村的确有几十处清晚期和民国时期的民居,但因为年久失修,大多处于坍塌边缘,其遗产价值在现有报道中过于夸大。有许多村民对媒体的一些报道也表示不满:“这个村美在哪里?那些危房有谁愿意去住?”

  当地政府在拆迁中对该村的规划方案做过多次调整,并多次开会听取意见。最终因为村文保委员会的坚决反对,以及部分媒体的介入,使得一个没有太多保护价值的村落成为了“千年最美古镇”。在葛村,大多数住宅已经是现代建筑,那些古建筑大多长时间闲置,无人居住,成为危房。美与不美,实地看了才能知道。

  维护自身利益无可厚非,文物保护队伍的形成也是村落文化自觉的标志,但保护什么、怎么保护需要科学、理性的分析。

2014年03月05日10: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作者:马知遥 唐娜 发表于3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TOP

保护意识和保护行为在现实当中真是两回事。针对以往的破坏行为,现在普及保护意识还属必要,各级行政部门的保护意识越强越好,但是,保护行为却需要适度,这个度太难把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