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院士说:现在研究生和以前中专生没区别

院士说:现在研究生和以前中专生没区别

原标题:院士:现在研究生和以前中专生没区别

“我认为就业岗位并不缺,缺的是适合岗位的人……”3月7日,在江苏省代表团分组讨论的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一席话引爆了会场。随后,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发难”:“现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大专生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会场内两位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缪协兴和江南大学副校长金征宇则表示,大学生整体素质还是提高了的。

谈学生素质

研究生相当于中专生

综合素质比过去要好

崔向群:我们单位也是用人单位。总的感觉,毕业生质量在下滑。比如来的一些研究生,你会感觉到他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不是很令人满意。

我觉得这是盲目扩招的结果。盲目扩招之后人家都不相信大专生和本科生,只相信研究生。而研究生和以前的中专生、大专生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陈丽芬:首先综合能力差,按道理大学毕业出来生活自理和跟人相处的能力应该是具备的。但现在毕业生与他人相处矛盾比较多。具体工作中,动手能力差。还有人承受压力的能力差,不愿意接受高工作压力。

金征宇:优秀的人才总归就是那么一个比例,我认为很难说现在的就差了。

我是“文革”以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当时全国就招20万,今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727万和20万之间肯定是有差异的。现在的研究生每年大概有几十万,所以现在的研究生和那时候的本科生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我并不赞同说现在的研究生相当于一个中专生,不能简单地这样类比。我觉得现在毕业生知识结构肯定比我们那时候要好。

缪协兴:大学生总体素质,还是在提高的,一代一代都在提高。我们对人的素质应该从更综合的角度来评价。

现在大学毕业生可能洗碗、洗衣服、独立应对生活的能力差点,吃苦耐劳精神可能比较少,但是他的计算机信息这些能力可以说肯定要强,再加上他综合性的能力比过去也更全面。他艺术、文化方面的能力肯定不会太差,钢琴、小提琴、古典音乐他都会来点。这也是不错的能力。

谈考研热

盲目考研是浪费生命

体制抬高了就业门槛

陈丽芬:我们企业需要有真正技能的人才,不一定要求那么高学历。现在不少毕业生,考不上研究生就复读,毕业一年也不去找工作。这是一种浪费,是对生命的浪费。有人中学毕业后上了两年中专,七年收入了80万。他当年同学念了本科、硕士,还在读书,花掉了15万。

崔向群:在发达国家,并不是本科毕业后都去读硕士、博士的。

陈丽芬:一般人的传统观念里好像子女必须要接受高等教育。德国仅有约20%的学生进入大学,80%的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

2014年春节,江阴城乡联动招聘会上,682家企业有35000个岗位虚席以待,而前来求职的人仅约10000名。目前国内应届中学生90%上大学,仅10%上技校。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意到一线工作,或者到了一线也稳定不下来,工作耐受力差、期望值过高,造成了整体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普工、技工严重不足的局面。

建议国家取消“三本”(指高考本科层次录取批次和录取顺序排在第三位置)招生,并将该部分计划划入职业教育。2012年全国“三本”招生约160万,如果将这部分学生改为接受职业教育,制造业的用工荒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金征宇:硕士生也好,博士生也好,我们期待能有20%到30%的人真正适合于做研究,那样我们就觉得值了。研究生也有一个逐渐认识自身的过程,在读到博士、硕士期间才逐渐把人才分层。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国企用人设置一些门槛,比如一定要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一些国企不顾自己效益,不顾人力资本是否被浪费,甚至把有多少硕士、博士当作炫耀的资本。这里面有体制机制的问题。

谈大学教育

就业脱节责任在大学

企业不想花钱做培训

陈丽芬:我们企业,本科生我给他2000元月薪他也愿意干。中专毕业的技工,我可以给他8000元。

崔向群:现在大学毕业生都降低使用,甚至大学本科生、大专生也来当工人,一方面是工作不好找,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因为跟社会需求不接轨,职业教育缺乏。

金征宇:企业也不能急功近利。在同样一个岗位读了大学的和没读的,尽管一上来可能工作效率没有显著区别,但后面的潜力和发展肯定是读书的要强。

缪协兴:中专生月薪8000元,本科生月薪2000元,这一点不奇怪,那个岗位需要专门技能的人,而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是基础技能、综合素质。专门技能也是要通过一段时间训练的。如果本科生喜欢这个工种,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做,咱们本科生也不会差。

崔向群:脱节的主要责任在学校。企业可以定向培养,产学结合。但学校就是培养人的地方,你要主动跟企业紧密合作,否则你培养的人就与社会脱节。

陈丽芬:我也觉得这是大学教育的问题。要通过科技素质、职业道德等综合性的教育,让毕业生上岗就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金征宇:脱节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尽到上岗培训责任。本科教育是一个素质教育过程,而不是技能教育。企业不能说招聘一个大学生马上就能上手用,国外企业有上岗培训的过程。另外,大学实习也有很大的问题,我们安排学生实习,企业常说接受不了那么多,因为会干扰生产。据《新京报》

TOP

学历和能力相关性并不大,学历和挣钱能力相关性更小,教育当中问题太多,现在的研究生和过去的中专生没区别,属于标题党吧。

TOP

还是想说两句

尽管看到的太迟但还是想说两句。目前这方面的争论很多,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供一个大学生真的不容易,难道就这么一棒子把一个人一个家的美梦打碎?多数人求学都是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态度的,只不过可能这个梦太美好,而且家长的溺爱、学生的好逸恶劳,各方面的原因太多让国内的娇子有些“软糯”,也许在大家能更理性的看待教育,大学有更准确的定位之后,事情就会变得好些。

TOP

不是学生有问题,更不是家长有问题,出问题的是我们的教育制度。
本来只能培养中专生、专科生的所谓“高校”,如今变成了培养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所谓“大学”,结果是花大力气培养了许多到社会上根本无用的大学生,造成无数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恰恰是一些具有一技之长的中专生、专科生,他们可以靠自己的本事生存,可以靠自己的技能贡献于社会。
国家再不重视、再不改变这种现象,后患无穷!

TOP

社会如果能够给蓝领工人足够的尊重,各类人才如果能够在中国平等相处,一切会是什么样子。更种各样的歧视,各色各样的不平等,教育当中显示的问题,绝不是只是教育制度的问题,是社会各方面的制度都有问题,每一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后面,都牵扯着社会全面的问题。治大国之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