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两会”充满期待
2012年03月06日09: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3月3日在京开幕。“两会”召开,举世关注。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部分专家学者,请他们围绕“两会”就各自关心的话题发表见解。专家学者对“两会”高度重视、充满期待,希望能更多地为国家发展贡献理论智慧、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发展态势充分证明政治制度优越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中国的发展态势充分证明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对记者表示,中国政治制度的设计轴心是以人民为基础的,追求人民幸福是我国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正通过稳妥审慎的渐进式改革实现平稳推进。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万建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大都处于停滞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相对来说较好、较稳。当前形势下,要让我国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各项改革措施。
更全面地推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前正值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机遇期。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支撑,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提出,我国的文化建设应着力处理好几组关系。第一,从文化的性质看,应妥善处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需要以事业引导产业;第二,从文化的层次看,应正确处理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需要以俗通雅;第三,从文化的目的看,应处理好感性愉悦与精神陶冶的关系,注重以心导物;第四,从文化的传播效果看,应妥善处理文化产品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大力开发能够展现中国文化符号的品牌,以品牌服人。
“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传媒业在文化建设中承担着特殊使命,它对提升国家的信息传播力、文化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能够起到独特的作用。”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认为,新闻传媒业作为一种信息与文化产业,本身就是国家经济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加快新闻传媒业发展就是对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直接贡献。新闻传媒业的发展,关键在创新。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才能激发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活力,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永葆创造力。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集贤汇智、建言献策
采访中,专家学者也纷纷表达自己对“两会”的期待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包明德说,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界的政协委员,我最关注文化发展。我今年的提案就是关于文化“走出去”的。文化是国之魂、民之系。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他强调,政协委员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现民意,谏诤言,献良策。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认为,去年“两会”关心民生、腐败与通胀等问题,而今年“两会”应特别关注国际形势大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国内发展问题。他认为,在目前国际形势动荡的情况下,我们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国际环境大变化中寻求自己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因子。曹和平说:“我个人期盼国际问题能够成为这次‘两会’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从国际视角来思考国家发展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李蓝告诉记者,他最为关注的仍是民生和教育问题,并将就这两个问题提出议案。他认为,教育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讲十分重要,它和人才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
华中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石挺对记者表示,他希望国家应充分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让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融入到国家发展中去,为国家贡献理论智慧。国家还应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现在中国既处于发展机遇期,又面临各种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这不是单靠科学技术就能解决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应该齐头并进,国家也应尽可能地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和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