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欧游纪行】从瑞士国歌被弄错说起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欧游纪行】从瑞士国歌被弄错说起

  
  爱东发现了一则有趣的国际时事新闻,全文如下:
  
    [标题] 威乐团迎瑞士高官奏错国歌 瑞士使馆一笑置之
  来源:京华时报 2010年10月16日01:15
  “据央视报道 瑞士联邦主席多丽丝·洛伊特哈德,10月14日访问挪威时遇上尴尬场面,挪威的军乐团欢迎仪式上错把其他曲子当作瑞士国歌演奏。
  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10月14日访问挪威时遭遇乌龙闹剧,挪威军乐团在欢迎仪式上错把其他曲子当作瑞士国歌演奏。
  挪威国王在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的王宫欢迎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挪威军乐团本该演奏瑞士国歌,却弄错乐谱,演奏了一首谁也不知道的曲子,让挪威军乐团尴尬异常。不过,洛伊特哈德听到奏错国歌后,表情看来没有诧异。挪威的通讯社报道,驻当地瑞士大使馆对事件一笑置之。
  挪威军乐团事后表示,他们从档案寻找瑞士国歌乐谱,不料选错乐谱。挪威军乐团表示,在稍晚的巡游活动上,他们会重新演奏瑞士国歌,保证不会再出错。”
  
    读罢上述新闻,想起了我们国家(不只是国家,各级政府或自认为是政府的部门)常说的一句话:外事无小事。因此缘故,本来是小事的外交事宜,在我们这里也就很容易变成大事了。
  我们私下还常说,国家之间的外交就和小孩过家家一样,你来我往,嬉笑怒骂,如此而已。当然,这只是不做外交官的平民们私下说说而已。
  总之,在我国,外交历来被当作重中之重的大事看待。自春秋战国以来,更有许多挂印封金之类、苏秦蔺相如之流的外交佳话流传至今。
  俱往矣。在当代外交中,需要的是智慧、胆识、气量,当然,还有以国力为后盾的底气。
  瑞士虽然是小国,上述国歌被弄错的外交事件,确实显示出小国瑞士的大度与大气。
  说到瑞士,最近颇读了几本关于瑞士的书,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政治管理等实在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比如说,这是一个没有统一语言的国家,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一种类似方言的罗曼语并行;
  瑞士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各州都有自己的宪法,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7人组成,分任7个部的部长,实行集体领导。我们所说的国家元首(瑞士联邦主席)在瑞士是由7人轮流出任,每人担任一年。
  初到瑞士,你会感觉到高度的国家凝聚力。因为处处飘扬着十分醒目的国旗,时刻提醒着你这是在瑞士。
  瑞士作为一个正式的现代联邦,始于1848年。但直到20世纪的80年代,才有了正式的国歌。
  19世纪曾有两首赞歌“啊,我的家乡”和“祖国请你召唤”作为非正式的国歌在集会上歌唱。第二首歌,使用的还是英国国歌“天佑我王”的曲调。后来,第二首歌被“瑞士颂”所取代。
  “瑞士颂”是瑞士现在的国歌,曾经演唱了许多年,上个世纪自60年代开始,多次被联邦政府宣布作为集会中的国歌试用,并一再征求意见,但总有一些州持反对态度,直到80年代才被确定为国歌。
  瑞士颂的曲调作者锕尔布立克.茨维斯克(1808-1854)是一个教职人员,这首曲调本来是为天主教弥撒仪式所作。后来,作曲者采用了莱昂哈德.威德默的歌词,就成为现在的瑞士颂。威德默生于1809年,是一家印刷厂的经理兼民歌编辑。1843年,瑞士颂是为苏黎世的学生集会而作,后来在苏黎世歌咏节上演唱,广受欢迎,逐渐被公众所喜爱。
  瑞士官方语言有四种,因此国歌也有四种不同的歌词。虽然四种语言的国歌在基本主旨上没有差别,但各种语言会按照自己的特点自由发挥,在用词遣句方面颇不一致,总之,词句差异很大。
  瑞士颂作为国歌,在情调上具有强烈的宗教气息,或是渗透着泛神主义的对自然的崇拜,这是一部分瑞士人对自己国歌的看法。
  众口难调,各国亦然。多民族、多语言的瑞士人最后有了大家公认的国歌,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


  

附件:

国旗飘扬的瑞士——苏黎世街头  [时间:2010-10-16 13:45]

国旗飘扬的瑞士——苏黎世街头店铺  [时间:2010-10-16 13:45]

国旗飘扬的瑞士——卢塞恩街头  [时间:2010-10-16 13:45]

国旗飘扬的瑞士——首都伯尔尼老街  [时间:2010-10-16 13:45]

国旗飘扬的瑞士——莱茵河畔施泰因市  [时间:2010-10-16 13:45]

国旗飘扬的瑞士——Glodau的老房子  [时间:2010-10-16 13:45]

TOP

说到瑞士,讲个花絮。

瑞士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据说每年有无数各国政要前往渡假,为的是延年益寿。

中国最早去瑞士渡假的中国政要,也许是康有为(未经详考,暂时这么说着),曾经在瑞士著书立说,号称“圣人”。

而康有为这位改良派领袖所用的钱,居说是从新加坡华侨富商那里骗来的。
一位新加坡富商(据说是华人首富),倾家荡产将自己的家产变卖了,交给康有为作为革命基金(传说是30多万,此数目未经详考)。
康有为抽出5万给了唐才常(此数目未经本人详考),作为招募自立会的活动经费。
据说唐才常拿出了其中2万(此数目未经本人详考),用在招募自立军。

结果起义失败,唐才常被张之洞干掉了。
剩下的钱,全部成了康有为的私人财产。
后来,新加坡多名富商登报断绝与康有为的一切关系。
这是早期中国革命的一朵小花絮。

TOP

哈哈,瑞士银行的钱看来就是这么得来的。
其中也有中国人如康有为这样的人所做的贡献。
前不久曾来中国的苏黎世大学的坦纳教授,曾经专门研究过二战期间瑞士政府与瑞士银行并不光彩的行为。至于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与二战之后侵吞死难犹太人的存款等,已经早就引起国际社会的愤慨,无奈之下,瑞士银行界只好拿出部分“红利”作为对犹太人的补偿,但依旧难以平息民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