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桥遭遇女儿会——一个民俗文化开发事件的典型案例
这是一个值得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的典型案例,涉及基层政府和民心向背、民俗和民族文化发开发与利用、传媒介入及舆论监督等等多方面问题。现将这一案例作一陈述。
事情起于恩施市政府将于2010年8月21-23日举办的“恩施女儿会”活动。
“女儿会”本来是源于恩施市红土石灰窑和大山顶响板溪的土家族民俗,是在民间自然形成的,以民间男女青年自由择偶为主要目的的集会,距今约3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大方向指导下,恩施市确立了以“恩施玉露茶”、“恩施大峡谷”、“恩施女儿会”作为三张名片来推出恩施、纳入整体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基本思路。政府的积极介入和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使“女儿会”这张名片从石灰窑和响板溪的乡村世界走向城市,并成功地辐射湘鄂川黔地区,成为成千上万青年男女非常向往的“相亲节”。2009年的恩施女儿会,将恩施市内的著名景观建筑侗式风雨桥和凤凰山森林公园划成主要活动区域,较完美地实现了相亲节的各个环节,并与商贸活动较好地结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0年恩施女儿会原计划的活动地点仍然是风雨桥和凤凰山森林公园。但在活动准备的过程中出现意外。广告商“和声走”承包了在风雨桥两侧设立展台的任务,但“和声走”在安装展台的过程中,嫌风雨桥上的数十条二米多长的褐色条凳碍事,未上报相关部门同意,一夜之间将其绝大多数拆除。第二天清晨,恩施新闻网网友在恩施民声论坛上愤怒爆料,对“和声走”这一行为提出抗议,得知情况的州政协副主席李春胜率部分政协委员到风雨桥紧急视察。87岁的退休老人陈昌佐向前去视察的政协委员说,风雨桥是市民的休闲场所,是谁竟敢动手拆除长凳,目的何在?还有更多的市民质问是谁批准拆除的。恩施州电视台、恩施日报社都积极介入了此事,对事件始末进行报道和追踪。
风雨桥长凳被拆除的情况发生后,州政府政务督查室负责人张晏齐要求,恩施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迅速调查风雨桥长凳损毁程度,拿出恢复方案,于7月12日上午报督查室。和声走公司负责人也表示,愿意恢复被拆除的风雨桥长凳,并对此事负责。参加视察的政协委员说,他们将密切关注此事,直到被拆除的长凳得以恢复。但是,和声走公司虽然对被撤除的条凳进行了恢复,却敷衍塞责,未按原貌进行恢复,再次激发了民众的不满,在恩施民声论坛上进行批评,并有不少民众直接到电视台、恩施日报社反映情况。随着此事的进一步升级,更多的民众开始质疑设置在风雨桥上的展柜,由于展柜工程颇为浩大,且基本上将风雨桥桥面栏杆和立柱掩盖,风雨桥变得面目全非,而且据传言,这些展柜有可能长期留存,民众更是群情激愤,并在网站论坛上提交了违章筑建物的相关条例,要求政府督促和声走立即撤除所有设在风雨桥上的展柜,完全恢复风雨桥原貌。
7月30日,市民终于通过恩施新闻网和恩施日报,得到官方的正式消息,恩施市城管局负责人称,恩施女儿会举办地点由风雨桥地带改到州民族广场,风雨桥不举办与恩施女儿会相关的任何活动,有关设施应该尽快拆除。城管局负责人表示,他们会责令恩施州和声走广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限期自行拆除展柜,恢复风雨桥原貌。如果限期不自行拆除,执法部门将强制拆除。至此时,民众激愤情绪方才有所缓解,但民众仍然在恩施民声论坛上表示,要始终监督到底,直到风雨桥真正恢复原貌。
我的评论:
由政府牵头,举办“恩施女儿会”,前面本有成功的经验,为什么2010年的这次活动准备过程一波三折?表面上看,问题主要出在承包公司“利令智昏”,想要借此机会捞着肥缺,占用公共资源,结果激起民愤,导致女儿会不得不改变活动场所。那么深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有网友质疑,它是否在官方有后台撑腰,才敢如此胆大妄为,在没有切实的证据的情况下,这一猜想暂置一边。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政府在举办此类大型活动时,仍然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在签定相关条约时,就应该明确进行细节上的要求,如达不到要求,必须问责。
二、承包商对城市文化和环境的保护意识不足,只看到商机,忘记了保护,利令智昏,致使行为出格,引发众怒。这一深刻教训具有普适性。
三、民俗文化保护开发与商业化的操作方面的确存在矛盾,相关部门和人士对此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把握好尺度。
这次事件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有了一个结果,女儿会必须马上进入准备过程,不如另起炉灶,更换举办场地,和声走公司被责成尽快恢复风雨桥原貌。这总算是给了近一个月以来的民情一个交待,政府还算是明智的,知道民心不可违。
在这次事件中,我深为感动的是恩施的老百姓,据报社的一个朋友说,几乎每天都有很多老太太老大爷,不辞辛苦地跑到报社去反映情况,在网站上,网友们积极发贴子热议此事,民众的监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恩施政协、恩施电视台和恩施日报社,都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
我想,恩施有这么多热爱着她的民众,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着她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的老百姓,何愁“仙居恩施”的梦想不能实现?恩施政府拥有这样朴实的、充满激情的、有责任心的、自愿充当起恩施的守护者的老百姓,何其幸也!
[ 本帖最后由 柳倩月 于 2010-7-31 11:3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