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南京文化】江南水师学堂与鲁迅

【南京文化】江南水师学堂与鲁迅

江南水师学堂开办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九月,位于下关挹江门内,占地面积2.9386公顷。原大门坐北朝南,约在今中山北路346号现大门前马路中心处。当时大门两柱,一边柱上写“中流砥柱”,一边柱上写“大雅扶轮”。这8个字当可反映出当时办学者的心态。大门及门后的大厅,1929年因新辟中山北路被拆,后遂在二门前新建大门一座。
   现存文保建筑,一部分为民族风格的大屋顶形式,有:原二门及其后的二厅,即今人称为门厅的;卷棚式轿厅,即长长的廊沿加上今人所称的二厅;总办(校长)、提调(教务长)双层办公楼,楼下暖阁东侧为总办办公室,西侧为提调办公室;民国后增建的海军部办公厅房,内设海军司令办公室,参谋长办公室等。整个建筑,雕梁画栋,彩绘鲜艳,四进到底,颇为壮观,其中二门、轿厅、双层办公楼系由所在单位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于1989年耗资60万元按原式复建,并稍有增高。另一部分在二门东侧,系两层西式建筑,原为英籍教员盘罗蒙罗等人的办公楼。历经多次修缮,原样保存完好。以上共计900平方米,已列入省文物保护单位。原江南水师学堂的其他建筑,俱已荡然无存。
辛亥革命后江南水师学堂更名为海军军官学校,旋又改名为海军雷电学校、海军鱼雷枪炮学校等,最后成为国民党政府海军部,直至1949年4月南京解放。
    国民党政府重建的大门为6级牌楼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牌楼尖顶高达10余米,上有旗杆一根。抗战胜利后再次重修时,除中间去掉部分徽饰,“海军部”3字改为直书外,其余基本未动。至今3字痕迹依稀可辨。门前石狮一对,雄踞如故。另,海军部办公厅房前的一对石狮,系解放后由三汊河法云寺移来。
1898年时17岁的鲁迅,适逢国难当头:日本割去台湾,德国占据胶州,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伸出魔爪,中国被瓜分的危机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鲁迅又遭家庭变故,父亲久病身亡,祖父因事下狱,家道中落,生活困苦。此时的鲁迅,一不愿走科举之路,二不愿干师爷这行,三不愿为钱、当业从商,到文书院读书得自掏伙食费用,而家中又无力供给。最后,鲁迅只有选择管吃穿管住宿还管零用的武学堂。此时恰逢在江南水师学堂任监督兼汉文教员的堂叔祖周椒生寒假回乡探亲,鲁迅便通过他的关系,于1898年5月考入该校。
    鲁迅想不到,进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位老本家将他的本名周樟寿改为周树人。周椒生认为家门子弟进学堂“当兵”终归不妥,不宜用家谱上的本名。
    江南水师学堂是张之洞为与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在刘公岛办的水师学堂相抗衡而建立的南洋水师军校,是其“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的一个样板,也是洋务运动的产物。该校名义上是洋学堂,实际上低年级汉文课教的仍是经书、八股。其管理更是十足的衙门化。总办由候补充任,当了总办,等于补了道台。总办以下的监督那就由候补的州县官吏来干了。就连对学生的管理也是采取官僚机构那一套方法。
    学堂内有一60余米高的桅杆,供学生爬杆训练用。爬到顶端,便可近看狮子山,远眺莫愁湖。这根桅杆可以说是江南水师学堂的标志,远在仪凤门外就可以看到。它也是鲁迅一诗句中“上穷碧落”之所指。此杆早已不存。
水兵的训练不能光爬桅杆,水性的训练当是第一要点。原先倒是有一个供训练的游泳池,因淹死过两个学生而被填平。后来并在其上盖一关帝庙,说是为了镇压水鬼云云。每年七月半还请一群和尚来放焰口,进行超度。校方迷信如此,其他可以想见。难怪鲁迅要说“乌烟瘴气”了。
     青年时期的鲁迅就有一股造反的精神。一次有个势派很大、傲气十足的新职员,把一个叫“沈钊”的学生名字读成“沈钧”,鲁迅和一些同学一面就讥笑他,叫他为“沈钧”,以挫其的傲气。大家为此被记过,差点被开除。
    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期间,正值戊戌变法高潮。周椒生似乎看出了点什么,便教诲鲁迅说:“康有为是想篡位,所有他的名字叫有为。有者,‘富有天下’;为者,‘贵为天子’。非图谋不轨而何?”还叫他好好抄读当时全文登在报纸上的礼部尚书许应骙参康有为的奏折,令鲁迅哭笑不得。
    周椒生的奇谈怪论所表现出来的顽固不化是和张之洞顽固地反对变法分不开来的。周围环境的恶劣使鲁迅觉得这个“兵”实在没法当下去了,乃于当年11月藉口四弟病危,离校返乡。随后鲁迅便弃武习文,进了矿路学堂。矿路学堂系一个享受武学堂待遇的文书院,因隶属陆师学堂,所以也称学堂。
    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这半年,是中国命运大转变的时期,也是鲁迅命运大转变的时期。保存下来的文物,不仅有艺术价值,也是大转变的实物见证,更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