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术信息】ECNU-UBC联合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现代中国的再阐释”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术信息】ECNU-UBC联合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现代中国的再阐释”国际学术研讨会

ECNU-UBC联合研究中心成功举办“现代中国的再阐释”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闻来源:ECNU-UBC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  新闻时间:2013-6-27 阅读:119人
  2013年6月25日-26日,“现代中国的再阐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闵行校区人文学院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东亚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也是自该中心自去年成立以来的最重要的一场国际研讨会。


朱自强副校长致辞


  在开幕式上,朱自强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高度肯定和评价这场华东师大联合两所国际著名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会议。开幕式由ECNU-UBC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许纪霖教授主持,联合研究中心加方主任Timothy Cheek(齐慕实)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东亚研究院院长叶文心教授分别代表UBC和UC伯克利致开幕辞。参加会议的还有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院士王汎森特聘研究员、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陈兼,美国A&M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笛,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历史系教授David Ownby,以及来自北京、上海等各高校、科研机构的著名学者。

  第一场学术报告与讨论由王汎森院士主持,许纪霖教授和叶文心教授分别做了引言。许教授的题目是《何谓现代,谁之中国?》,归纳了中国研究的四种模式,并指出了史学研究的碎片化问题,它使得整体意义上的中国变得模糊了。在此基础上,许教授进一步追问何为“中华民族”?多民族视角下的中国还有待建构。问题最后还归结为“何为现代”,即必须对现代性做出反思。其实何谓现代中国的问题,它并不是一个事实性的解读,而是一个知识性的解读。叶教授的论题是《重读西洋汉典:从列文荪的<儒家中国及其现代命运>谈起》,指出了重读的意义、重读的三种路径,并提出了关于思想的内涵与外缘之间的关系问题。与会学者和在座师生围绕着这两篇引言进行了提问和讨论。
  第二场学术报告与讨论由Timothy Cheek(齐慕实)教授主持,陈兼教授和刘擎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关于“新中国”及其“合法性叙述”的若干思考》与《批判语境主义视野下的现代中国》的引言。陈教授将“新中国”的合法性叙述与“解放”联系在一起,并伴有由“受害者心理”造成的革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但是在新的时代里,我们需要反思这种民族主义。刘教授从批判语境主义出发,反对各种对中国文化的化约主义论断,主张探索当代中国文化语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并借助“社会想象”的概念来探讨外来思想观念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变的影响。在开放讨论时间里,大家做了相应的提问和讨论。
  下午2时,研讨会继续举行。第三场学术报告与讨论由陈兼教授主持。王笛教授和姜进教授分别做了引言。王教授的题目是《认识现代中国的视角:国家叙事与日常叙事》,区别了这两种叙事背后的理论预设、关注点以及相应的历史写作。姜教授的论题是《有关城市史与中国现代转型的思考》,从欧美城市的发展历史出发,考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转型的关系。与会学者和在座师生从这两篇引言出发,展开了提问和讨论。
  第四场学术报告与讨论由刘擎教授主持。王汎森院士和刘昶教授分别发表了题为《近代思想中的“未來”》与《“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重新思考现代中国的历史视角》的引言。王院士揭示了“未来”这个词在近代的兴起,同时在进化史观的影响下,它改变了中国人的行动模式,导致了对各种乌托邦的追求。刘教授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经验出发,将区域竞争回溯到中国传统的“封建”与“郡县”之争,深入探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开放讨论时间里,大家做了相应的提问和讨论。

  26日上午9时,“现代中国的再阐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人文学院5403报告厅继续举行。第五场学术报告与讨论由David Ownby教授主持。Timothy Cheek(齐慕实)教授和瞿骏副教授分别做了引言。Timothy Cheek教授的题目是《现代中国历史中的社会主义》,指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本土的世界主义,并谈及了泛亚主义。瞿副教授的论题是《从“古今交缠”中理解现代中国》,指出了“现代”这个词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并说明了现代中国转型时遇到的历史与价值分离的问题,最后还谈到了如何认识真理与历史的关系。与会学者和在座师生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进行了提问和讨论。
  最后研讨会举行了圆桌会议,由叶文心教授主持,David Ownby教授和周武研究员发表了综合评论,与会学者进一步阐发了自己对现代中国的认识与研究。许纪霖教授做了总结性发言,回顾了这两天的学术讨论,并提出了新的学术希望。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闭幕。
  这一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虽然在期末举办,但依旧引起了校内师生们的强烈兴趣,纷纷前来列席参与,并积极提问,气氛热烈。还有一些校外的学者和学生专程赶来旁听。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学术研讨会。ECNU-UBC联合研究中心自今年以来,已经先后与东京大学、牛津大学以及这次的UC伯克利,联合举办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为华东师大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了好的例证。

TOP

叶文心

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84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从1994年到2000年曾任该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从2007到2012任该校首位华裔并女性东亚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着重研究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史和社会史,在国际汉学界很有影响。
编辑本段
主要著作

著作:
“Provincial Passages”、“The Alienated Academy”、“Shanghai Splendor”、民国时期大学校园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上海繁华 (时报出版社,2010)。
论文:
代表性论文有“进步杂志与上海小市民”、“企业空间、社区时间:上海中国的日常生活”、“上海的现代性:一个民国城市的商业与文化”、“商业、职业与近代上海商界”等。
叶文心是世界闻名的优秀的华裔历史学家,近几年重点研究上海都市文化、大众空间与视觉资料的发掘及其史学新方法论意义等。

TOP

齐慕实(Timothy Cheek)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 研究所。《毛泽东中国的文化与宣传——邓拓和中国的知识分子》(克莱兰登出版社1997年版),通过来华访问对邓拓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TOP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都市研究”第二届都市研究高级研修班开幕式举行
新闻来源:上海史研究中心  新闻时间:2013-6-21 阅读:349人
  2013年6月18日上午,“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都市研究”第二届都市研究高级研修班开幕式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华东师大上海史研究中心主任姜进教授主持。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系裴宜理教授、耶鲁大学人类学系萧凤霞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都市”、“第二次翻身:中国南方城市的乡村地产和文化归属”的主题演讲。研修班全体学员和部分教授出席,我校部分青年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旁听了开幕式。
  本届高级研修班是由哈佛燕京学社、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史研究中心合作举办的第二届都市研究高级研修班。第一届研修班已于2010年6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高速城市化是当代中国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特色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方面问题亟待人文社会学科的学者进行认真研究,以寻求破解之道。这就要求都市研究者既要具有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加强同西方都市研究者的交流与对话,又要具有跨学科的都市研究理论与方法。因此本届高级研修班的主题确定为“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都市研究”,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各学科的著名学者前来授课,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讲授都市研究的不同理论与方法。
  本届研修班共招收来自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在读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20人作为正式学员参加,于6月18-24日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研修班结束后,来自亚洲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员将通过运用研修期间接触和学习到的理论与方法修改自己的研修计划,并提交哈佛燕京学社审阅。如有合适人选,哈佛燕京学社将选拔3—5名优秀学员赴哈佛燕京学社访学一年。
  本届研修班的其他学术活动将于6月18-24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继续举行,敬请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