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民俗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民俗学硕士教中学是一个重要的职业去向,既是民俗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继承发展的需要。而作为教育硕士,尤其是中文专业的教育硕士,进行“民俗学与语文教育”的教育,已经十分迫切。我们在华东师大教育硕士课程中,强行介入,开设了“民俗学与语文教育”课程。也在海上风论坛开设民俗学与基础教育板块,希望唤起中学教师学习民俗学的热情,这样也就推动了大学的中文系,尤其是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民俗学民间文学的教育工作。
为此,在海上风的板块写了这样一些话:

     “民俗学与中学语文教学”是我们在教育硕士中文专业中开出的一门课程。课程是经过争取而得到设立的,这是我们扩展民俗学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民俗文化传统,热爱民族民俗文化的一项措施和举动。
    在基础教育的小学中学的语文体系里面,民间文学的分量在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不等,这不能说很少,但是如果加上其他中学课文中描写民俗文化的篇章,则占到课文的半数以上。举例说,鲁迅的《祝福》,《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民俗内容占到一半以上,前两篇就是关于民俗的作品。民俗教育缺位,难道可以成为一个好的中学教师吗?
     假如中学教育中有不当的民俗观点,到大学学习民俗学就会很难,更重要的是造成一代人错误的民族文化观念,岂可忽乎哉!
     故期待各位理解本人的用心。希望各位有志于基础教育的朋友来到这里,探讨中小学课文的民俗教育问题,使我们的社会形成尊重传统的良好风习!也使中小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有更多的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关怀。

     民俗学本来就是研究民间社会的习俗的,离开了基础教育,这个学科也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其实,更重要的还不仅仅是中学,而是幼儿园,要让幼儿园老师承担外婆讲故事的角色,而不仅仅是教教英文单词,背背古诗的那样的幼儿教师。

[ 本帖最后由 suntree 于 2009-3-6 23:56 编辑 ]

TOP

TOP

要让幼儿园老师承担外婆讲故事的角色!
要让中学担任……角色?
还有大学!

TOP

给这些中学教师上民俗学课的时候他们懒洋洋的,打哈欠。作业也不上传,问题很大,要耐心和他们交流才行。
自己的教法也要改进。咳,要不怕苦难啊!

TOP

呵呵
看帖子时,颇为欣赏博主的的气势:“我们在华东师大教育硕士课程中,强行介入,开设了“民俗学与语文教育”课程”
看到受到的冷遇时:“懒洋洋的,打哈欠。作业也不上传,问题很大”,忍不住笑了……
如果,高考指挥棒一挥:考民俗,看中学老师又没有热情,呵呵

TOP

其实,民俗本身就具教育功能,和什么具体学科教学都可以结合,包括自然科学如数理化生。
不过刚一开始我看到这一题目时,似乎想像中的比民间文学、课文中的描写到的民俗文化更宽泛些,我在想,或许,比如以“说文解字”的方式解说民俗,也是一种可取的形式吧
关键是结合的形式,作为教硕课程,形式虽不至于中小学那么重要,但也还要考虑考虑的,如同博主说的“自己的教法也要改进”,不过,可惜自己没有机会,否则是很想聆听教诲的。

TOP

自己也在尝试着民俗和教育的互动,呵呵,以后有不懂的,来这里请教博主。

TOP

谢谢关注鼓励!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教师的境界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这是制度问题,当然也有教法问题。
欢迎交流!

TOP

其实,再想了下,也不能简单归咎于境界。意识到和能做到需要太多的外界条件,特别教学这样一种多边活动,不是自己意识到就能改变的。
如果他们作为一种爱好来学民俗,提高自身素质,那么我想是好的。
但或许更多是迫不得已,或者为了拿个学位,那就也可以理解,谁让职称啊、升职需要呢?

同时,语文、数学等所谓的国家课程的课时现在也减少了,给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腾出了课时,本来,原来教学任务就已经满满的了,他们就是对民俗胸有成竹也没有时间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有所展示。

另外,在想,民俗进入基础教育,到底以一种什么方式更为合适?
我们教学,习惯有“本”有“纲”,现在,民俗教育很少有“本”,作为地方,觉得那太难出政绩了,毕竟,育人是百年大计,不如搞个工程快。再说了,还要协调各方,学校、出版、民俗专家等等,说不定最后也吃力不讨好。作为教师,现在量化考核那么吓人,能做好规定动作已经很辛苦了,谁会自己主动找麻烦呢?有,但很少,因为很难,压力很大。作为学生和家长,第一句话往往是:高考考么?

所以,要真正进入基础教育,我想,教育专家、学者的先拿出足够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让决策部门(最好是地方一级,毕竟,如果是校级,科研能力就很难保证,也不经济,因为民俗的地域性,决定了它的课程最好是地方课程,如果作为校本课程,往往会造成同一地区各个学校的重复建设)觉得必要和可行。还得拿出试用本,还得先搞个试点。
好了,一大早的,不过还是远不如田老师早:两点半。

TOP

回头看,乱。
发一篇最近的文字给您,还在修改中。好像我看到这里有您的email,望不吝赐教。

TOP

教师是关键一环

本人在高中教过两年语文,个人感觉语文课堂较之其他科目有更大的自由度,不少优秀的教师早已自觉地在进行民俗文化的普及工作。比如讲到《氓》,有的老师会穿插介绍古今婚姻制度的差异及变革过程,讲《极光的形成》会涉及中外许多与其相关的神话故事。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于己于人都是一种愉悦,且教学效果良好。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还在教师身上,大多数教师自身的民俗文化知识缺乏,即使意识到民俗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很难身体力行。当然更有不少人觉得民俗没用,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他们为人师的责任之一。
我反对把一切原因都推到应试教育和高考的身上,人才是关键因素,教师在现阶段是关键中的关键。
似曾相识燕归来

TOP

我记得我在我们大学教育课上试讲过一节关于三从四德的课,里面有涉及民俗学的内容,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也很感兴趣。看来学生中还是有这需求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