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学导师 ---- 陈勤建

民俗学导师 ---- 陈勤建



  个人履历

  陈勤建,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文艺学、文艺民俗学博士生导师(另兼民俗学硕导)、华东师大中文学科学位分委会副主席、教育部重点研究所──华东师大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中国城镇民俗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专著9部,有编著6部,论文、文章120余篇,其中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文学二等奖(专著)等省部以上社科奖7项。

  研究领域  民俗学、文艺民俗学教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获奖情况

  1、论文:《论民俗的特质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获86上海文化艺术一等奖;

  2、论文:《文艺民俗学发生论》获94‘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专著:《文艺民俗学导论》获98’教育部全国高校第二届人文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国文学二等奖;

  4、专著:《中国鸟文化》获98‘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论文:《现实性:中国民俗学的世纪抉择》获2000’上海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6、论文:《20世纪中日民俗学的学术倾向和前瞻》获2002上海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授奖单位同上;

  7、专著:《中国鸟信仰》获2004年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8、2007年6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

  9、2005年,2004届博士生郑土有的学位论文《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


主要著作

著作(含合著及译著):
1、编著,花鸟虫鱼的传说(主编),10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2、编著,《当代中国民俗学》(理论),20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
3、专著,《中国民俗》(理论),17万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
4、专著,《文艺民俗学导论》(理论),27万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10月
5、专著,《中国鸟文化》(理论),24万字,学林出版社1996年9月
6、编著,《中国风俗辞典》(副主编),260万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8月
7、编著,《民间文学》,56万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8、专著,《吴越民俗与民间文学》(理论),25万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3月
9、专著,《中国鸟信仰》(理论),28万字,学苑出版社2003年1月
10、编著,《走进上海——在上海生活须知》(主编),20万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7月。
11、专著,《生肖趣谈》(理论),10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2、编著,《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口头遗产文化空间》(主编),8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专著,《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理论),17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4、专著,《点击中国吉祥艺术》(理论)(第一作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15、专著,《中国民俗学》(理论),29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16、(1990——1998兼任上海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上海采风月刊》主编、月刊每期12万字,全年144万字,共1150余万字;理论季刊《民间文艺季刊》副主编,后改名为《中国民间文化》,共出30余册,每册20余万字,共600余万字)

1999年主要学术论文:
1、《民间鸟崇信在现实中的遗存和衍化》,《中国浙南的民俗文化——环东海农耕文化的民俗学的研究》,1999年3月。
2、《越地民间食用麻雀俗信的深层区域文化结构》,《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10月。
3、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10000余字,对外汉语教研论丛,1999/11,华东师大出版社。
4、开掘民族民间文化宝库,熔铸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000余字,<民族艺术>1999年12月
5、99南宁国际民族民间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6000余字<民族艺术>1999年12月
6、《现实性:中国民俗学的世纪抉择》,12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1999、12日本鸟(日)

2000年主要学术论文:
1、《越地祈雨中的“龙圣”崇信析论》10000余字,华东师大学报2000年5月15日
2、《人学观的演进与艺术民俗学的构建》4000余字艺术民俗学2000年6月,泰山出版社
3、《中日金鸡传说崇信的文化走向》10000余字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7月20,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越地民间食用麻雀崇信的深层区域文化结构》,15000余字,2000年9月15日,台湾新闻出版局第六届中国饮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5、《世纪之交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走向》3500字回眸与思考,2000年10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文艺民俗批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12000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12月(注:作为封面人物,特约专稿。全年6期,每期介绍一位;分别为:钟敬文、段宝林、娄子诓(台湾)、过伟、金荣华(台湾)上述五人,年龄近70岁以上的老学者)
7、《The Oral and Ritual Culture of Chinese Women Bridal Lamentations of Nanhui》(中国妇女的口授与仪式文化——南汇县的哭嫁歌)Volume ix-2,2000 ASIAN FOLKLORE STUDIES NAGOYA,40000余字
8、《上海乡村民俗用品集萃•序》,2000余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主要学术论文:
1、《20世纪初中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12000余字,中国文联《民间文化》学术专号2001。
2、《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和前瞻》,34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1。
3、《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和前瞻》,《新华文摘》转载,2001/6。
4、《20世纪初中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及学术取向》,22000余字,《思想与文化》2001/9,华东师大出版社。
5、《村落少女情怀的艺能化展示——上海松江张泽井凌桥车墩联建村坑三姑娘信仰调查》,10000余字,华东师大学报2001/6。
6、《中国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信仰与文艺》,20000余字,日本文部省国际学术研究报告集。
7、《另类婚俗的历史钩沉》,3000余字,中国教育部《民俗研究》2001/9。
8、《20世纪周氏兄弟文学观的民俗视角》15000余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12。
9、《物态民俗的永久魅力》,2500余字,《东南文化》卷首语1999/12。
10、《中国新年礼俗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200字,2001/12。
11、《中国生肖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500余字,2001/12。

2002年主要学术论文:
1、文汇文艺百家《透视民俗民间文化热》,文汇报,2002年2月20日。
2、文汇时评《文化旅游应拒绝伪民俗》,文汇报,2002年1月14日。
3、文化研究《洋场与石库门》,社会科学报,2002年5月30日。
4、展现东方的精彩,文汇报2002年6月1日。
5、《上海住宅消费中的地域文化》,中山大学《民俗季刊》2002/6。
6、《文化视野中的文艺民俗批评》,中国社科院《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
7、专著《吴越民俗与民间文学》25万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3月。
8、仙道思想——稻作鸟化宇宙观的展示,上海道教2002年。
9、文化旅游:摒除为民俗,开掘真民俗,民俗研究2002年。
10、民俗倾向,思想与文化2002年。

2003年主要学术论文:
1、编注《民间文学》(古代文献选编),56多万字,广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2、国家“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专著《中国鸟信仰》(修定本)28万字,学苑出版社2003年2月。
3、论文《羊年和中国纪年民俗》,文汇报,学术讲演7千字,2003年2月5日。
4、《新华月报》全文转摘《羊年和中国纪年民俗》,2003年第3期。
5、个性化的城市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校报,2003年4月11日。
6、盘活上海“文化家底”,解放日报,理论版整版2003年6月25日。
7、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9、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内外数十家媒体对陈勤建梁祝文化遗产研究的报道。

2004年主要论文:
1、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在民俗学文学化中独立发展,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2、中国妇女的口头文化与仪式文化——南汇的哭嫁,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视角,《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视角——旧金山对外汉语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7月。
4、略论民俗与民俗精神,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
5、20世纪民俗学视野下“民间”的流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2005年主要论文:
1、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若干问题,江西社会科学,2005/02。
2、现代民俗解读——兼谈中外民俗的差异,新民晚报,2005年2月27日。
3、文艺民俗批评理论与实践,《金羊毛的寻找者》,2005年4月。
4、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群文世界,2005年10月。
5、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解放日报,理论版整版,2005年10月30日。
6、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浙江温岭石塘箬山与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2006年主要论文:
1、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
2、20世纪“民间”概念在中国的流变,《民俗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年3月。
3、 展望21世纪中日民俗学,《民俗春秋》,学苑出版社2006年3月。
4、 梁祝传说的现代解读,江西社会科学,2006/03。
5、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防止文化碎片式的保护性撕裂,中国美术馆,2006/04。
6、 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民间文化论坛,2006/06。
7、 独特的生命图像象征艺术——中国传统吉祥图像的美学解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8、 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生态场的恢复整合与重建,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集》,2006年12月。

2007年主要学术论文:
1、《生活相 生活场 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原则》,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05,苏州)》。
2、《江南鸟(日)神话崇信的传播和衍化》,发表在《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民族出版社2007年9月版。
3、《民俗——日常情景中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民俗研究》季刊,2007年第3期。
4、《梁祝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文澜听涛——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集(一)》。
5、《设立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区的思考——以2006年周庄年俗生态区策划构思为例》,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2007年12月。
6、《古村镇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村落的沉思——中国古村落保护西瑭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2007年6月。
7、《试论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陈勤建、尹笑飞,2007年11月,《美术观察》。


科研项目

1、《吴越民俗文化与吴越民间文学》,陈勤建,国家教委社科(1999-2002年度),成果专著专著已出正结题中。
2、《中国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中日合作中方负责人:陈勤建,日方负责人:福田亚细男,日本文部省立项成果研究报告,日本文部省结题。
3、《中国凤鸟传说与信仰民俗对中国思想文化艺术的影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结项时间:2000年4月21日。
4、《中国江南村落民俗志后续研究》,教育部国际交流项目,陈勤建(2001-2002年)
5、《中日比较民俗学研究》陈勤建、樱井龙彦,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国际开发研究科申报,日本文部省立项(2000-2002年度)成果研究论文,日本文部省结题
6、《中日民俗学比较》,教育部2002——2003年国际交流项目,另行立项,陈勤建负责
7、《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陈勤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立项课题。
8、《梁祝传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行性研究》,2002-2006年,宁波鄞州区政府委托课题。
9、《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民间文学研究卷主编,国家图书,福建人民出版社。
10、《中国社科100年》,民间文学研究卷、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卷主编,上海社科。
11、中日合作项目日本文部省立项《中国江南沿海村落的民俗志研究》,时间2002-2006年,研究员。
12、《当代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陈勤建,上海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5年立项课题。

学术会议

2000年:
1、1月17日至4月17日受聘为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的客员教授,进行中日民俗学比较研究,并为博士生作讲座。
2、8月7日至26日,领衔主持并参加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中日《中国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第二期工程,上海村落民俗志研究。在上海松江区张泽镇、车墩乡等村落进行田野作业。该项目参加人员由中日双方各7位教授参加,分头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筑波大学、中国华东师大、北京师大等一流名牌大学。
3、10月20日至29日,率领中方7名教授赴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参加中国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的专题报告会,发表了村落艺能的考察报告。并在日方教授的陪同下,在日本滋贺县野洲郡中主町等地进行了田野作业。
4、12月7日至14日,应邀率我华东师大对外汉语系两名教授,对日本东京大学、京都产业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和交流。

2001年:
1、7月12-月22应邀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参加第十三届国际民间叙事文学学术年会。与会代表来自全球60多国家100多所大学。中国共有北大等四位教授参加,陈是唯一由大会与澳大利亚共同承担全部经费的中国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学术报告:《村落少女情怀的艺能化展示——上海松江张泽井凌桥车墩联建村坑三姑娘信仰调查》,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2、8月5日-12日参加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学研究”。作《文化视野中的文艺民俗批评》专题报告。
3、8月12日-22日应邀赴广西参加“中国白裤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4、8月24-28日应邀赴浙江温州参加“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会”。
5、10月3-7日应邀赴福建连城参加“中国培田古民居暨冠豸山文化国际研讨会”。
6、10月8-12日参加华东师大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召开的国际文化研讨会。

2002年:
1、国际学术会议:美国旧金山大学报告题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民俗视角》。
2、国际合作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民俗志研究》为期四年,8月18-28日在浙江宁波开始首期考察研究,立项:日本文部省国际学术研究。
3、国际学术会议:梁祝文化国际研讨会,5月3日-8日,宁波人民政府。
4、国内学术会议中国民俗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7月14日-18日,北京,中国民俗学会。

2003年:
1、 国际学术会议:日本神奈川大学,中日沿海村落的民俗志研究,3月及10月。
2、 2003年中国民俗学会20周年年会,北京2003年5月。

2004年
1、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2004年2月。
2、民俗、民间文化与保护开发全国学术研讨会,2004年4月。
3、参加中日沿海村落民俗志研究赴日本沿海进行民俗的调查和研讨,2004年11月。

2005年:
1、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组组长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的专家组成员,参与上海市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评审工作。
2、2005年8月,参加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o苏州论坛》。
3、2005-2006年,承担横向项目《梁祝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及文本制作》。
4、2005年11月,日本,神奈川大学,人类非文字资料体系化研究国际研讨会。

2006年:
1、2006年3月30日-4月2日,北京,中国民俗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2、2006年4月26-28日,“中国古村落保护”(西塘)国际高峰论坛。
3、2006年5月20-21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学校民俗文化教育”学术研讨会。
4、2006年6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
5、2006年10月,日本神奈川大学,人类文化研究之非文字资料的体系化研究(COE项目)。
6、生肖文化讲座,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1月29-2月3日(大年初一至初六)每集20分钟,共六集。
7、年节民俗专题讲座,上海长宁区文广局上海民俗文化活动中心,2月1日。
8、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讨,上海市文广局1月。
9、承担的横向项目《梁祝文化公园发展规划概念策划》结题论证研讨会,2月25-26日,宁波鄞州区政府。
9、应邀温州市文联民协做学术讲座: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3月15日温州。

2007年:
1、2007年8月21-24日,上海市文广局、浙江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长三角公共文化论坛”会议,作为特邀嘉宾作了题为《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联动共同发展》的报告。
2、 参加了2007年6月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发表了题为《设立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区的思考——以2006年周庄年俗生态区策划构思为例》的论文,论文2007年12月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刊出;
3、2007年8月15日-17日,参加全国傩戏学术讨论会,发表《初议古傩和旅游文化产业》论文。
4、2007年7月,参加由上海市宣传部主办的“上海民博会”,作了题为《中国元素的选择、组合和重构》报告。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