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首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在京举行

首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在京举行

推进民族史研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首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民族报》 2009-11-13





  本报讯 (本报记者赵志研)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民族史研究,活跃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氛围,为各科研院所及高校研究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11月7日至8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0多位学生代表,以及民族史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

  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也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青觉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历来重视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使广大研究生在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中开拓视野、提高学术创新能力,中央民族大学积极资助、举办各项活动,为他们投身科研创造条件,本次论坛活动便是其中之一。

  首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筹备工作自2009年5月启动,为确保筹备工作的效率,论坛筹备伊始便成立了首届中国民族史研究生论坛筹委会,同时开通了中国民族史网站,配合论坛的宣传工作。半年来,论坛筹委会共收到80余篇参会论文,经过专家评审组的认真遴选,有69篇论文最终入选。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共分4个场次,围绕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两个议题,分别从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西藏地区的民族关系、民族文化和宗教,南方民族关系,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不同角度,对中国民族史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论坛期间,大会还安排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所所长马建钊、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长乌恩、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许宪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王平4位民族史专家分别就“流动与适应——广东城市少数民族研究”、“草原文化与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共生互补——散杂居问题”、“新疆民族关系历史与现状”几个专题作了主题学术报告,为民族史研究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拓宽了思路。正如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长乌恩指出的,草原文化与长江、黄河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族史研究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除了要关注民族历史描述趋向客观化的问题外,更要重视草原民族等各民族在历史中的重大作用,要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融入到中国史中,使其得到充分体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