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9 年8 月26 日)
刘云山
光明网 刊发时间:2009-09-03 08:00:00 光明日报
今天,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召开大会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编纂出版工作进行总结表彰,这是知识界、出版界的盛会,是一件很有意义、令人振奋的事情。借此机会,向受到表彰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为这项重大文化工程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和出版工作者特别是那些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专家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综合性百科全书是集成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基本知识的重要工具书,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编纂出版综合性百科全书,是一个国家出版业实力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实力甚至综合实力的标志。我国自古有编纂大型工具书的传统,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尔雅》这样的百科全书雏形,明朝《永乐大典》曾被西方称为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清代《四库全书》规模之大、涵盖之全为世界罕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百科全书出版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毛泽东同志曾亲自推动《辞海》的重新编辑出版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专门组建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后,江泽民同志亲切接见了参加编纂出版工作的代表。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出访美国时亲自向耶鲁大学赠送《中国大百科全书》。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影响。
编纂出版百科全书是一项不断积累、与时俱进的事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后不久,国家就开始组织修订工作。1995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第二版编纂出版立项,并先后纳入“九五”和“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经过知识界、出版界长达十几年的共同努力、精心打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胜利完成。新版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体现了我国科学文化发展的最新水平,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全书的出版,凝结着数以万计专家学者和出版工作者的心血、智慧和创造,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是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奉献的一份厚礼,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重大出版工程、传承优秀文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创造、知识更新、知识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所有这些都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知识界、出版界作为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一定要认清肩负的责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贡献力量。
第一,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现在,世界范围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更加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整个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编纂、出版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把坚持正确方向放在首位,在涵盖人类科学文化成果、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成果,既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重要窗口,也为进行基本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教材。希望认真总结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成功经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到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中,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唱响时代主旋律,着力培育共同理想、增强精神力量,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坚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倾力打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文化精品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水平。中外文化发展史证明,只有精品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才能留存于世、传之久远。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人民群众呼唤更多的精品力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催生着精品力作。不断推出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能够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精品,使我国的文化百花园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使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使全国各族人民拥有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是知识界、出版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创造文化精品绝非易事,尤其需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中国大百科全书》之所以能成为标志性文化工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秉持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全书的许多学科主编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教授,他们老当益壮、身体力行,呕心沥血、孜孜以求,显示出学术大家的崇高风范。希望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学习、注重积累,敏锐发现符合时代发展、聚焦社会现实、体现读者关切的新选题新素材,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搞创作、扎实做学问,推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产品,打造更多反映中国实际中国经验、体现中国视角中国特色、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经典,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第三,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充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活跃了文化创作和文化市场。在这一进程中,出版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实现了新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经验。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版发行业逆势上扬,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才能获得旺盛生机,才能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希望出版界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着眼于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重要成员,是我国的知名出版品牌,希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仅成为国家重要的公共出版产品基地,更要成为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出版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四,坚持探索新的传播手段,不断扩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影响。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播渠道日益多样的条件下,要扩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对文化传播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运用新的传播手段、开拓新的传播渠道,构建技术先进、覆盖广泛的传播体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不仅在内容上充分反映了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而且在形式上积极改进创新,除了传统的纸介质外,同时推出了光盘版,还准备推出网络版,这将更好地适应各类读者的要求,大大提高传播的整体效应。现在,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出版业态迅猛发展,对传统出版产业形成了强大冲击。我们要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把发展新兴业态、推动产业升级作为战略重点,打破出版载体界限,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多介质出版业态,实现由传统出版产业向现代出版产业转变,让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不仅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而且更多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五,坚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努力形成共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中国大百科全书》从无到有,从第一版到第二版,历时30载,集聚了我国知识界和出版界的大批精英,上千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数十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和3万多名专家学者先后参与编纂,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出版社密切协作。《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开创了不同于其他大百科全书的中国模式,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创造了文化领域团结协作、合力攻关的典范。参加编纂出版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在构建这项宏大知识工程的过程中,也培育和弘扬了“爱国奉献、团结协作、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百科精神。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归根到底靠人才,靠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有利于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的氛围和环境,使优秀文化人才创造有广阔空间、才华有展示舞台、贡献得到社会尊重。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倍加珍惜时代提供的良好条件,珍惜文化界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倡导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学术风气,相互理解、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齐心协力地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绵绵不绝的灿烂文化世人瞩目;展望未来,中华民族必将谱写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开拓、团结奋进,努力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