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山东省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暨“回眸与展望:山东民俗70年”学术研讨会在曲阜召开

山东省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暨“回眸与展望:山东民俗70年”学术研讨会在曲阜召开

山东省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暨“回眸与展望:山东民俗70年”学术研讨会在曲阜召开


        9月20日至22日,山东省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暨“回眸与展望:山东民俗70年”学术研讨会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召开。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士闪,山东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山东省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刘德龙,山东省民俗博物馆馆长、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王丕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张从军,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李丕宇,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王加华,曲阜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岳耀方,曲阜市民俗学会会长、曲阜市人大常委张佃玉,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长朱振华等领导同志,以及来自山东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和基层一线的民俗研究者共130余人出席了会议。





21日上午,山东省民俗学会2019年年会暨“回眸与展望:山东民俗70年”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刘德龙主持。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张士闪和曲阜市民俗学会会长张佃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张士闪在致辞中认为,自1987年成立以来,山东省民俗学会逐步构建了“田野为本,学术为魂,兼顾应用,服务社会”的学会特色,会员广泛分布在全省各高校、科研机构和基层一线,并成为山东省社会科学界十分活跃的学术组织。他指出,风好正是扬帆时,在山东省民俗学会走向日益成熟与面临时代转型的当下,全体会员应当“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在继承学会前辈孜孜以求的宝贵作风和精神财富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紧跟时代,精诚团结,不懈进取。张士闪强调,民俗研究当前赶上了国家大力传承发展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好时机,民俗学人大有可为,我们要积极发挥民俗学学科优势,努力探索和构建学术研究和服务地方社会的新模式。曲阜市民俗学会会长张佃玉在致辞中对全省与会代表莅临鲁国故地、孔子故里参与学术研讨表示了热烈欢迎。



按照《山东省民俗学会优秀学术论文评审办法》,经过初评和终评,学术年会共有李传军、张宝辉、毛晓帅等3名同志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5名同志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3名同志获得大会三等奖,田传江同志获得“2018度特别奖”。在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向获奖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开幕式结束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原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宝辉,山东省临沂费县民政局原地名办主任武善爱,曲阜市息陬镇东陬村支部书记张庆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讲师、民俗学博士毛晓帅等分别从农村工作实践或田野调查出发,代表来自全省基层工作一线和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学院派”民俗研究者做了大会主题发言。张从军、张士闪分别就四位代表的精彩发言做了交流、点评。



21日下午和晚间,大会按“理论前沿”“民间文学”“艺术民俗”、“区域民俗”“民俗旅游”等专题,共分为两个会场和“青年论坛”等三个专场展开了分小组研讨。在这次学术年会上,学会秘书处共收到全省各地会员提交的学术论文近100篇,经过遴选,最终有72位论文作者参与了研讨活动,1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山东省民俗学会还分别召开了第六届常务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山东卷》作者写作交流会。

回顾历史,牢记使命,展望未来。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之际,山东省民俗学会将坚持以民俗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为立身之本,坚持以服务社会为重要职责,以团结协作为基本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围绕齐鲁地域文化的研究重心,坚定不移的贯彻“学术立会、活动兴会、服务强会”的工作原则,加强学术建设,增强学会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同时,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进一步营造、巩固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和优良传统!



(供稿:山东省民俗学会秘书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