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影视人类学中心兹定于2015年4月17-20日,召开第二届“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
2014年6月,第一届“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成功举办,在海内外学术界与社科媒体产生了较大反响,《中国社科报》、《中国民族报》均对会议进行报道,美国人类学会、美国东亚人类学会等权威学术团体亦发专文介绍会议内容。为继续交流视觉人类学新知、凝聚学人力量,淬炼学术理论,展示影像民族志成果,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将继续主办第二届“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推动视觉人类学的学科建设,提升其学术及社会影响力,并由学院影视人类学中心承担会议筹备与组织工作。
第二届“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将设立以下学术研讨及民族志影像展示单元:
(一)视觉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单元:本单元为“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核心单元,侧重于视觉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与方法研究,对于当代国际视觉人类学发展趋势、中国视觉人类学理论探索以及影像民族志创作方法等学术内容进行文本表达与交流探讨。本单元征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与田野影像报告,并将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进行视觉人类学专栏发表。
(二)博物馆与人类学影像单元:本单元将与中国民族博物馆合作举办,侧重于研讨当代博物馆学与视觉人类学之间日渐紧密的学术联系。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运用影像手段,展开文物调查、场景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开展民族志影像的征集与展映工作。本届论坛将第一次展开视觉人类学界与博物馆学界的学术对话与经验分享,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交论文、报告,探讨这一基于影像的文博与人类学交叉领域的学术创新之道。
(三)影像传媒与视觉人类学单元:本单元将与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合作举办,侧重于研讨以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图文媒体为代表的影像传媒与视觉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之间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在当下“记录乡愁”的社会文化语境当中,影像传媒如何借助于视觉人类学的学术体系,深度记录与表述中国文化变迁,而视觉人类学又如何借力于影像传媒的大众影响力,展现其切实有效的社会价值。本单元将邀请影像传媒界代表与视觉人类学界学者进行主旨演说、影片放映与圆桌会议,探讨人类学影像产、学、研互动与合作的未来前景。
(四)社区影像与乡村文化保育单元:近年来,视觉人类学界学者深入中国云南、四川、青海、广西等多个省份,特别是少数民族乡村地区,培训当地村民进行影像创作,制作“主位”民族志纪录片,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文化成果。此外,也有一些文化机构、NGO组织或独立纪录片作者通过纪实影像创作,记录、保存当代中国的文化遗存,并将影像活动作为社区文化、生态保护的一种重要方法。本单元将继续关注社区影像与文化保育的实践个案,通过展映、分享与研讨,探索视觉人类学在当代中国乡村社区文化建设之中鲜活、广泛的应用之道。
第二届“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既强调视觉人类学的学术本位,以促进学科建设为核心目标,同时也延续其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交叉互动的论坛特色,并与同期(4月16-23日)举办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第一届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进行联动,以期逐渐形成内容丰富、产学研联动的“中国视觉人类学文化季”,扩大本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及社会知名度。
会议时间及日程:
4月17日:会议代表报到
4月18日-19日:论坛各单元研讨与影片放映
4月20日:会议代表离会
会议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校内
会议筹备时间表:
2015年3月15日前,提交参会回执及论文/报告摘要
2015年4月5日前,提交论文/报告全文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影视人类学中心
朱靖江(邮政编码:100081)
论文/报告及回执投寄邮箱:
MUCVAC@126.com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第二届“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组委会诚邀阁下参加本届会议。与会代表的交通费用自理,论坛不收取会务费,食宿由主办方统一安排。如确认参会,请发邮件详询,或回复本公众号,并提交会议回执。(会议回执请点击文章末尾的原文链接)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影视人类学中心
第二届“视觉人类学与当代中国文化论坛”组委会
2015年2月24日
视觉人类学观察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44ae&scene=1#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