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传统与当代社会——中美民俗研究的对话与交流”暑期学校课程系列
田兆元:民俗学的学科属性及其社会应用
课程摘要:
1、中国民俗学学科的三个来源:
中国传统风俗观,西方日本民俗观,现代中国民俗观;
以上来源构成当代中国民俗学的基础,参照与借鉴。
2、当代社会对于民俗学的倒逼:
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开发等;
现实需求社会服务是中国民俗学发展的根本目标。
3、理论变革,面向现实的基础建构:
A,民俗学的文化精华与文化精英的立场,民俗是生活的华彩乐章,提升日常生活境界,民间精英与民众共同的创造。民俗的超越属性,非日常生活属性。
B,三重结构:语言、仪式与物象的复合构成,理论与研究实践。
C,叙事性,观赏性与建构性。他者与自我的双重建构。神话学等于民俗学:谢六逸的命题。
D,政治民俗学,经济民俗学,信仰民俗学,文艺民俗学,生命民俗学,以及比较民俗学的体系构想。
4,、走向社会中心的民俗学使命:
民族国家建构,社会风习建设与心灵建设,经济创意发展,智慧、幸福理念的传承与创获。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