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3年广西大瑶山人类学田野工作营招募启事

2013年广西大瑶山人类学田野工作营招募启事

2013年广西大瑶山人类学田野工作营招募启事
作者:中心  转贴自:  点击数:886  加入时间:2013-3-10 18:11:53




中国社科院·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


2013年广西大瑶山人类学田野工作营


招募启事


介绍:
背景一:自2011年起,中国社科院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已经成功组织了两届人类学田野工作营,其中2011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沙地与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2012年在云南新平花腰傣寨,前者主要关注环保实践,后者侧重人类学方法创新,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详情请参listclass.asp?webclassid=14)。第三届田野工作营即将于广西金秀大瑶山地区举行,主题为“人类学经典田野重访与知识更新”。
背景二:瑶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在大瑶山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大瑶山地处内陆山区,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但是瑶族同胞因地制宜,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计模式,他们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精心保护与爱惜,尤其值得当代GDP崇拜者反思。金秀风景优美,森林茂盛,先后成立了大瑶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田野工作营举行地六巷乡在金秀腹地,有坳瑶、盘瑶、花篮瑶、山子瑶、茶山瑶等五个支系,他们的黄泥鼓舞、傩舞以及白马舞等享有盛誉,曾多次走出大山到国际国内舞台上演出。费孝通先生曾经说: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六巷。





(下古陈寨门





(下古陈全貌



(五指山和瑶族土房 以上图片由陈支越提供


上世纪30年代中期,年轻的人类学新婚伉俪费孝通和王同惠到广西金秀大瑶山从事“特别民族”人类学田野调查,费先生不慎身受重伤,王同惠则长眠于此,留下了《花篮瑶社会组织》的著作。近八十年过去,后世人类学者追随前辈的足迹,经常重访人类学故地,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多角度的再研究,成果斐然。本工作营的宗旨是延续这一学术发展脉络,在前人已有基础上,通过多视角、多手段来探访大瑶山社会文化的变迁与延续。
活动内容:
小组1:关于“生计”的家访【附件1
小组2:村落共同体仪式的影视人类学感知、对话与呈现【附件2
小组3:宗教人类学影视记录——展示、互动与深度重访【附件3
小组4:石牌头人的人生史、权威与法律成长【附件4



主办机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
时间:201342955日(共7天)
地点:广西自治区金秀县六巷乡

参加对象:有志于深度文化探索的社会各界人士,国内外大学生、研究生。
集合、解散处:广西柳州市内(*具体地点将于出行前通知)
初步日程:

42919:00 在柳州市某宾馆集合,晚餐,行前动员会,宿柳州;

430 柳州-六巷- 参观费孝通旧居及王同惠纪念亭,宿古陈村;

51 各组田野工作,宿古陈村;

52 各组田野工作,宿古陈村;

53 各组田野工作,宿古陈村;

54 上午各组田野工作及告别;下午回六巷乡政府,进行工作总结,与

乡里青年干部群众联欢,宿六巷乡;

55 前往柳州,13:00在某宾馆解散
* 整理、提交田野文字、视频材料时间遵从各组学术指导意见)

费用:1、社会各界人士:2500元;2、在册学生:1000元(*费用说明:集合后到解散前的食、住、行及调研支出;发票问题参看报名表说明;所有营员须自行购买意外与医疗保险。)
报名方式:填写报名表格发送到 gaomeihui@gmail.com,经联络人确认后,通过缴纳报名费用(账号: 6222020200007877034 高美慧 中国工商北京新街口支行地安门西大街支行)。
报名期限:2013415号止,以转账为准。如人数超过35名,报名将提前关闭。
联络人:高美慧
15210986962
gaomeihui@gmail.com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


2013年广西大瑶山人类学田野工作营

报名表


(报名截止日期: 2013415日)


活动时间:201342955

活动地点:广西金秀县六巷乡

个人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国籍:

身份证号码:

所属机构:

是否在册学生:

是否需要发票:
*在册学生请附有效学生证扫描件,可享受学生优惠;营费属于代收,开发票需要增加相关税费300元)

地址:

电话:

Email


参加组别(括号内填入数字,组织者可能根据报名情况进行调整):小组(



自愿携带工作装备(括号内打√):摄像机( );相机( );录音笔( );电脑(

交通信息:
预备到达柳州方式、日期及时间(仅供组织者备案):


请将报名表格发送至: gaomeihui@gmail.com,并通知高美慧:15210986962
原文网址:http://anthropology.cass.cn/view.asp?articleid=658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2013年广西大瑶山人类学田野工作营小组(1)方案
作者:中心  转贴自:  点击数:203  加入时间:2013-3-10 18:20:58






附件1:

关于“生计”的家访(学术指导:罗红光研究员)
背景:
1,人口政策导致的变化;

2,人口流动导致的变化。

上述变化给具体的家庭生计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村民针对变化具有什么样的对应策略?它具体地反映在家庭内外的生活方式上有何变化?

调查内容(以开放式访谈方式):
1,家庭人口的现状(血亲+姻亲)

2,家庭成员的角色及其分工;

3,娶媳妇(决策、消费、方式);

地点:
广西大瑶山瑶族村

金秀大瑶山是中国瑶族最典型的聚居地,它包含了中国瑶族的主要支系,金秀瑶族包含丰富而完整的瑶族文化,金秀瑶人保留了更多的瑶族体质特征,但与此同时,他们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年青一代的汉化程度也相当高。这对我们开展“文化认同”的历时性比较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费孝通,《六上瑶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费孝通、王同惠,《花篮瑶社会组织》,《费孝通文集》第一卷,群言出版社,1991(1936年)年。

赖健,《广西大藤瑶山之瑶民生活》- 《建设研究》二卷五号,1930年。

梁茂春:《金秀大瑶山瑶族族际交往态度的调查》,《广西民族研究》第二期,2004年,第43-48页。

林子敏:《并行不悖的配偶与情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县古陈村坳瑶的亲属制度》(硕士论文)。

莫金山:《瑶山散记》在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百色学院学报》第二期, 2007,第130页。

任国荣:《瑶山两月观察记》(1928年)。

唐兆民:《瑶山散记》。

徐平等著,《大瑶山七十年变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徐祖祥,《瑶族文化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

玉时阶:《瑶族文化变迁》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2013年广西大瑶山人类学田野工作营小组(2)方案
作者:中心  转贴自:  点击数:174  加入时间:2013-3-10 18:24:25




附件2:



一个村落共同体仪式的影视人类学感知、对话与呈现



(学术指导:鲍江博士)



课题说明:本次夏令营,可能碰上当地的一个年度性村落共同体仪式。在人类学田野里,作为外来的人类学者,他的角色是观察者、参与者、学习者、对话者及自我反思者;按人类学伦理,就人类学者在田野里所渴望的仪式来说,去邂逅它是最适当的选择。如果有幸碰上,我们将就此仪式展开我们的人类学田野工作个案。其间,静止照片将作为媒介,借此展开我们对仪式的观察与参与、展开我们与仪式主体之间的学习与对话、展开我们的自我反思。最终,我们将与仪式主体一道共同完成并呈现一个图文作品。



营员装备要求:自带数码照相机、录音笔、笔记本电脑。







一个村落共同体博物馆的影视人类学感知、对话与呈现

(作为“一个村落共同体仪式的影视人类学感知、对话与呈现”课题因碰不上仪式而放弃实施情况下的备选课题)






课题说明:作为村落共同体文化的的呈现形式,相比仪式,博物馆在中国乡土文化里属于新生事物。在人类学田野里,作为外来的人类学者,他的角色是观察者、参与者、学习者、对话者及自我反思者。本次夏令营,我们将探访当地的博物馆,围绕博物馆展开与博物馆密切相关者及普通人的对话;最终,我们将与他们一道以图文结合形式写出这个博物馆的一篇“史志”。其间,静止照片将作为媒介,借此展开我们对博物馆的观察与参与、展开我们与博物馆主体之间的学习与对话、展开我们的自我反思。



营员装备要求:自带数码照相机、录音笔、笔记本电脑。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2013年广西大瑶山人类学田野工作营小组(3)方案
作者:中心  转贴自:  点击数:170  加入时间:2013-3-10 18:25:50




附件3:

宗教人类学影视记录——展示、互动与深度重访

(学术指导:吴乔博士)

背景与前期工作

2013年2月10日至22日(农历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二),吴乔及其三人课题组赴广西金秀县大瑶山坳瑶聚居的下古陈村进行了十多天的调查。主要工作是拍摄期间举行的“跳甘王”仪式。仪式持续两天一夜,分为24个步骤。仪式前和仪式后,课题组对仪式的主要参加者进行了采访和拍摄。他们讲述了仪式各步骤的含义,坳瑶的神、灵魂观念,以及师公、师傅、徒弟、庙祝的神职人员组成。拍摄了约15小时的素材,并将在夏令营开始前进行初次剪辑,制作出约60分钟时长的毛片。

由于时间限制,前期工作尚缺一些素材。例如:对仪式的主要组织者师公、村长、庙祝等人进行了采访,但对同样参与仪式的师公的众多徒弟未进行采访。应访谈他们,尤其是初次参与活动的徒弟。对师公的采访也只限于下古陈本村的师公,对来自上古陈村的两位“客座”师公未进行采访。对作为观众的普通村民未进行采访,应在村民中选择不同类别(男、女、老、少)进行采访。此外,拍摄集中于仪式活动,对村民及仪式表演者的日常生活拍摄还很不够。以上不足,希望在此次夏令营中加以补充。

预准备

期望参加本小组调查的营员具有一定的纪录片拍摄和后期制作技能。如有用高清数码设备拍摄并用苹果电脑编辑的技能则更佳。对此题目感兴趣,但没有这方面实践经验的营员。可参考网上各摄影论坛中关于拍摄与剪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方(语言不通)拍摄的一些文章。

推荐先期阅读书目:

一、              宗教人类学基础理论:1、《宗教学是什么》,张志刚;2、《戏剧、场与隐喻》,Turner, V.

二、              调查地点背景知识:1、“仪式与象征-下古陈村瑶族师公跳盘王的人类学解读”谷家荣,《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2、“甘王神形象的变化及其正统化过程”唐晓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8月;3、《花篮瑶社会组织》,费孝通

本次人类学夏令营的工作计划

一、              展影:向下古陈村民,尤其是仪式的主要表演者——师公及其弟子、仪式的组织者——村长及生态民俗博物馆馆长等人播放经过初步剪辑的《坳瑶“跳甘王”仪式》影片。播放之前,影片制作者进行简单的说明。

二、              互动:播放之后,小组负责人和组员在播映现场与仪式表演者、组织者、作为观众的村民互动。请他们对影片提供意见,就此事讲述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三、              深度重访:在影片播放后的三天内,小组负责人和组员按照预先拟定的问题清单,对选定的对象进行重访,调查两类问题:1、某些在影片中涉及,但尚未深入探讨的较高抽象度的概念;2、某些主要人物的个人经历和体验的口述史。

预期成果

最终成果:一部有更大深度的人类学纪录片《坳瑶“跳甘王”仪式》,时长约30分钟。田野期间应完的工作:素材拍摄,重点是第三部分的深度重访。在夏令营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第二次剪辑。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2013年广西大瑶山人类学田野工作营小组(4)方案
作者:中心  转贴自:  点击数:207  加入时间:2013-3-10 18:26:59




附件4:

石牌头人的人生史、权威与法律成长

(学术指导:郑少雄博士)

背景及内容:

大瑶山地区曾经广泛流传过“石牌制度”,石牌分为小石牌、大石牌(联合石牌)和总石牌三种,石牌上镌刻的条款是大瑶山社会最重要的法律渊源之一和社会控制工具。石牌的执行人被称为“石牌头人”,他们是大瑶山社会的重要权威和社会运行中心。本次夏令营子课题将聚焦在这些石牌头人身上,重点了解以下方面:

1、  六巷乡坳瑶石牌存有情况;石牌头人现存情况;

2、  石牌头人个人生活史(2人);

3、  现有石牌律执行情况;

4、  石牌律知识探源;

5、  瑶族神话传说歌谣收集



实现形式:

1、  开放式访谈;

2、  影像记录;



装备:

1、录音笔*2;

2、可摄录的照相机*2;

3、笔记本电脑*2



参考文献(分界线之前至少选2项、之后至少选择1项):

张冠梓:

1、《论法的成长 来自中国南方山地法律民族志的诠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2、《试论瑶族的石牌制度与习惯法》,载《思想战线》1999年第1期

3、《近代瑶族社会控制研究》,载《广西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

黄钰辑点:

《瑶族刻石录》,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

广西壮族自治区编辑组:

《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9.

王铭铭、王斯福主编:

《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梁治平:

《法意与人情》,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

费孝通、王同惠:

《花篮瑶社会组织》,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徐平:

《大瑶山七十年变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很想去。。。可是没有钱。。。没有直达车。。。

TOP